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兰梅  胡冰 《中学理科》2004,(12):45-46
涉及到过量问题的计算题通常有两个标志 :一是同时给出了两种或两种以上反应物的量 ;二是同时给出了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量 .这类计算题的解题过程一般分为两步 ,第一步检验什么物质过量 ;第二步按量少的一种进行计算 .检查过量的方法有多种 ,最常用的有验算法、不等式法和极值法 .当某种物质过量时 ,可能发生新的反应 ,这是过量问题中的一类较难而且又很容易忽略的问题 .下面举几例说明反应物过量问题计算的解法 .【例 1】 将 6.5g锌投入到含 0 .1molHCl的盐酸溶液中充分反应后 ,求生成标况下的氢气多少升 ?解析 :此题可先用验算法或不…  相似文献   

2.
极值法,就是取极值,取物理量的极大值或极小值后再进行分析、推断的一种运算方法.在解答物理题的过程中,能够灵活选用极值法运算,大大提高了解题速度,增强了解题的正确率.一、利用三角函数法进行相关的极值计算物理是一门及多门学科于一体的知识运用性学科.在我们解物理习题时很多时候会用到相关的数学方法来进行相关的极值计算.三角函数法是一种常见的极值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3.
一、极值法 例1 在一定条件下,将Na与O2反应的生成物1.5 g溶于水,所得溶液恰好能被80 mL 0.50 mol·L-1的HCl溶液中和,则该生成物的成分是( ). A.Na2O B.Na2O2 C.Na2O和Na2O2 D.Na2O2和NaO2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Na与O2反应产物的判断及极值法的应用.Na与O2反应的产物可能是Na2O或Na2O2或NaO2和Na2O2的混合物.无论哪一种情况,与盐酸反应后都生成NaCl,即n(Na1)=0.08 L×0.50mol·L-1=0.04mol.  相似文献   

4.
极值法也叫极端法.一般适用于有关混和物或决定取值范围的计算.把题设中几种物质的总量假设成只含某一物或某二物的质量再按题意求解,然后据求出的数值作出正确的判断.例1.在50克含有1.17克氯化钠和0.84克氟化钠的溶液中滴入过量的AgNO_3溶液,充分搅拌,静置,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得到2.87克固体.由此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氯离子只有一部分参加反应(B)氟离子只有一部分参加反应(C)氟化银难溶于水(D)氟化钠与硝酸银在溶液中无沉淀生成分析:此题的目的在于用定量实验推断物质(AgF)的性质(溶解性).当加入足量AgNO_3时Cl~-肯定全部沉淀,至于F~-能不能转化成AgF沉淀则应视题日中2.87克沉淀量与Cl~-完全沉淀的沉淀量的关系确定.如果Cl~-完全沉淀生成的沉淀量小于2.87克,则F~-也变为AgF沉淀了.如Cl~-完全沉淀生成的沉淀量等于2.87克,则AgF溶于水.故Cl~-完全沉淀就是一种极端情况,生成AgCl的质量也为一极值.  相似文献   

5.
在化学实验中,经常要将某种溶液进行酸化,所谓酸化就是在某种溶液中加入一种酸溶液使其呈酸性.不同溶液的酸化目的不同,对于所加什么酸也是有所选择的.在中学化学实验里,大致有3类实验要进行溶液的酸化.  相似文献   

6.
碱金属相关计算是同学们在习题中经常遇到的比较头疼的的问题之一,现介绍2种解决碱金属相关计算的方法.1差量法在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中,有时题目给的条件不是某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既然化学反应中有完全反应与不完全反应、主反应与副反应等问题,那么要想从量的方面来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就必然涉及到区间、端点、范围的问题.下面就此类问题谈一点自己的看法.(一)关于区间、端点、范围问题的化学计算在近几年高考题中频繁出现,如MCE 94(15)(23)(24)三题,MCE 96(36)题,MCE 97(13)(22)(26)三题,这应该引起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予以足够的重视并加以仔细研究.(二)关于区间、端点、范围问题的化学计算解法大致有如下几种类型,分别举例分析如下.1.运用概念、边界条件、极限等进行速算巧算.该种类型计算题的问法往往是求某种物质的质量、体积或物质的量是大于、小于还是等于某值,或介于某两值之间.解法往往可用极限法,即取极限求极值.或者运用概念边界条件求最多或最少可能为多少.例(1)MCF 97(13)向50毫升18摩/升H_2SO_4溶液中加入足量铜片并加热,充分反应后被还原的硫酸的物质的量为( )A、小于0.45摩 B、等于0.45摩C、在0.45摩和0.90摩之间 D、大于0.90摩(解析)边界法.若50毫升18摩/升硫酸全部反应,被还原硫酸为0.45摩,而事实是反应进行硫酸溶液变稀,不能再与铜反应,即硫酸不可能完全反应.故选(A)  相似文献   

8.
正对气体和稀溶液的通性的考查分别是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初赛及决赛的基本要求,这两部分大量涉及到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及相关计算.本文将对气体和稀溶液中溶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及计算问题举例探究如下:一、气体1.利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例1设有一真空的箱子,在288 K,1.01×105Pa的压力下,称其质量为193.787 g.假若在同温同压下,充满某种气体  相似文献   

9.
溶 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溶液的计算,是一 个难点,笔者在教学中,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总结了一些溶液计算中的规律和解题的技巧。规律1:同种溶质的溶液混合,若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则无论混合前溶液的质量是否相等,混合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对于某种溶液而言,无论取出溶液的质量如何,所取出的溶液和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典型题型]从100克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食盐溶液中取出10克,余下溶液中不变的是( )。A. 溶质的质量B. 剂的质量 溶C. 溶液的质量D . 质的质量分数 …  相似文献   

10.
张熙文 《物理教师》2007,28(2):2-12
费马原理指出,光在指定的两点之间传播,实际的光程总是取极值(极小值、极大值或稳定值),这里的光程是指光在某种均匀介质中通过的路程和该种介质的折射率的乘积.sm=n1d1 n2d2=vc1d1 vc2d2=c(dv11 dv22)=c(t1 t2)=ctm.上式表明光在两点之间传播,时间总是取极值.费马原理也可以应  相似文献   

11.
正十字交叉法在化学计算中具有实用性强、能准确迅速求解的特点.但不少学生对其原理及适用范围不清楚,常出现不应有的错误,因而不敢大胆使用实在可惜.现从原理介绍入手,希望能对学生清除障碍合理使用此法有所帮助.1.十字交叉法的原理十字交叉法最初应用于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混合计算上.如用80%和40%的H2SO4溶液相混合配制成50%的H2SO4溶液,求两种质量分数H2SO4溶液的质量比.列十字交叉式:  相似文献   

12.
临界问题是指当某种物理现象(或物理状态)变为另一种物理现象(或另一物理状态)的转折状态叫临界状态.可理解成"恰好出现"或"恰好不出现".某种物理现象转化为另一种物理现象的转折状态称为临界状态.至于是"出现"还是"不出现”,需视具体问题而定.极值问题则是在满足一定的条件下,某物理量出现极大值或极小值的情况.临界问题往往是和极值问题联系在一起的.动力学中的临界和极值是物理中的常见题型,同学们在刚刚学过的必修1中匀变速运动规律、共点力平衡、牛顿运动定律中部涉及到临界和极值问题.  相似文献   

13.
函数f(x)的双极值点x1、x2的本质是f'(x)的双零点,含有双极值点的恒成立问题是双变量问题.解决双变量问题的核心思想是通过某种途径降元,把双变量问题转化为单变量问题.而含参的双极值点问题除了两个变量x1、x2外还有一个参数,这给解题带来巨大的困扰.对于这类双极值点含参恒成立问题,通常考虑消参或以参数为媒介构造一个新的单变量函数,研究其最(极)值.本文给出常见的几种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4.
<正>1题目图1为某种植物幼苗(大小、长势相同)均分为甲、乙两组后,在两种不同浓度的KNO3溶液中培养时鲜重的变化情况(其他条件相同且不变),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相似文献   

15.
极值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和分析方法.所谓“极值法”,即在一个值域上取极大值或极小值.地理事物在不断发展变化,地理教学中取地理量的极大值或极小值作为临界点,分析、推断地理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采用极值法有利于对地理事物发展变化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理解地理要素及地理现象之间的关系,揭示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分布和演变规律.本文结合实例试谈极值法在地理解题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6.
电场的叠加实际是要求能够计算出在同一位置两个以上的电场所形成的电场强度的矢量和,可通过平行四边形定则计算合场强.在实际计算中对于不同问题,应灵活利用相应的方法,如极值法、类比法、对称法、割  相似文献   

17.
极值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和分析方法,融元素化合物、有机物知识、数理分析、逻辑推理、分析综合、拆解重组于一体,是一种层次较高的能力型试题.化学上所谓“极值法”是对数据不足而感到无从下手的计算或混合物组成判断的题目采用极端假设(即为某一成分或者为恰好完全反应)的方法,以确定混合体系中各物质的名称、质量分数、体积分数,这样使一些抽象的复杂问题具体化、简单化,可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果.下面结合一些具体的试题,浅谈一下极值法在化学计算中的巧妙应用与技巧.  相似文献   

18.
“沉淀先生成后溶解”类图像题考查接受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考查对反应过程的理解 .2 0 0 1年广东高考化学卷第 2 4题就是一例 .本文总结该类题所涉及到的反应类型及解题的技巧 ,并举例说明 .一、“沉淀先生成后溶解”的化学反应种类往某种无色溶液A中不断加入或通入某种物质X ,溶液中先出现白色沉淀而后又消失 .具有这种实验现象的化学反应 ,在中学化学中约有五种 ,并产生五种不同的沉淀变化图像 .1 在Al3 溶液中不断滴加强碱溶液反应原理为 :Al3 3OH- =Al(OH) 3,Al(OH) 3 OH- =AlO-2 2H2 O为突出主要问题 ,不…  相似文献   

19.
极值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和分析方法。化学上所谓“极值法”就是对因数据不足而感到无从下手的计算题或混合物组成判断题,采用极端假设(即假设全为某一成分或者为恰好完全反应)的方法以确定混合体系中各物质的名称、质量分数、体积分数,这样可使一些抽象的复杂问题具体化、简单化,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结合一些具体的试题,浅谈一下极值法在化学计算中的应用技巧。  相似文献   

20.
极值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和分析方法,融元素化合物、有机物知识、数理分析、逻辑推理、分析综合、拆解重组于一体,是一种层次较高的能力型试题.化学上所谓"极值法"就是对数据不足而感到无从下手的计算或混合物组成判断的题目,采用极端假设(即为某一成分或者为恰好完全反应)的方法以确定混合体系中各物质的名称、质量分数、体积分数,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