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案例分析等方法,研究基层体育社会组织与政府合作治理的缘起、演化形态和推进路径。不同于协作治理的拾遗补缺和协同治理的模糊博弈,合作治理更加强调双方在合作实现公共目标基础上达成的互惠共赢和塑造的治理结构。结论:全面深化改革以来政府角色调整和基层体育社会组织活力激发,以及由此衍生的利益增进相互契合,是双方合作治理的缘起。双方从购买服务到合作治理的形态演化,是基于需求整合的三方主体联结;从政策倡导到合作治理的形态演化,是基于借势发展的治理结构嵌入。建议应当通过三方主体联动完善基层购买服务、上下层面合力推进基层政策落地,推进基层体育社会组织与政府合作治理走向深入。  相似文献   

2.
体育社会组织日益成为体育治理的重要主体,但政府与体育社会组织在合作治理实践过程中存在组织属性、价值取向方面的差异,主体之间的权责边界、资源分配、监管反馈仍需要进一步明确。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及实证分析法,对英格兰1998至2018年共4版“政府与志愿及社区组织关系协定”的背景、内容、运行机制、合作网络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英格兰政社合作框架的历史嬗变过程可划分为雏形构建、改革发轫、转型提升以及成熟推广阶段,梳理其政社合作治理的运行机制发现多元主体参与、协议程序透明、建立共享机制是形成政府与社会力量合力共进的运行基础,并提出政社合作有关模式、结构及运营的发展建议:借助契约开辟联动通路,促进服务供给效能提升;打造软硬约束治理模式,健全政社合作治理网络;凝聚合作力量聚点围圆,共创互补关系实现善治。  相似文献   

3.
姚利松 《湖北体育科技》2023,(10):891-895+921
通过文献资料梳理、实地调研、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南京都市圈建设背景下的体育协同治理进行研究。体育管理向体育治理跃迁是社会发展与体育实践的必然,元治理是政府对体育治理更高维度的调控与校准,是形成体育治理体系闭环机制的应有部分;南京都市圈体育协同治理体系包含跨区域协同治理与多元主体协同治理2个维度,且在不同区域协同发展形势中,其跨区域协同治理机制存在着差异。在多元主体协同治理体系中,政府主体起着主导作用,且主要通过政策工具调节市场主体与社会主体的职能定位;市场主体主要通过市场机制实现对体育各类资源配置;社会主体则主要以实现共建共享共治为目标。研究证实了南京都市圈一体化有助于实现体育协同治理,同时都市圈内的行政壁垒如不能很好消除,将会导致社会主体、市场主体功能的失效,进而诱发多元主体体育治理体系的失衡。  相似文献   

4.
竞技体育治理体系主要包括治理组织、人才培养、竞赛运作和基本保障等4个部分,各部分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我国竞技体育治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治理组织困于“强政府、小社会”的刚性治理格局,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未形成多元主体、多种模式协同发展的联动机制,国家、社会、学校竞赛体系之间难以畅通衔接,保障体系尚未健全等。结合我国竞技体育治理实践,借鉴国外竞技体育强国经验,提出新发展阶段下我国竞技体育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的推进路径:竞技体育治理体系改革应加快确立协同发展治理目标;建构政府与多元主体互动互通的组织网络体系;打通学校、社会、国家“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系统联动、科学专业的竞赛体系;建立复合型一体化的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5.
整合学校与社会资源,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促进,是新时代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转型发展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国家政策的宏观引导,人们体育消费水平的日渐提升,以及体育健身意识的逐步增强,要求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发展突破以学校为主体的狭隘视域,逐步形成学校主导、社会供给、家庭参与和个人自主的多元整合模式,打造融健身、休闲、娱乐与社会交往于一体的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体系。构建学校主导与社会供给相协调的组织机制,家庭参与和个人自主相促进的动力机制,参与途径与内容多样性的引导机制,政府干预和社会参与相结合的监督机制,制度保障与主体自觉的相融合的保障机制,是助推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促进在政府政策推进、学校体育促进、社会体育供给、家庭体育参与和学生自主行为协同发展的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6.
协同治理理论的出现为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体系提供了理论基础与实践策略,是推进体育治理精细化、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时代发展趋势。采取文献资料等方法,基于协同治理理论的分析视角,分析现阶段我国体育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的优势功能及现实不足,发现当下存在承接能力有限、管办工作行政化严重、第三方评估不健全等难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深化体育领域制度改革,优化体育社会组织发展环境;培育协同治理主体,完善协同治理机制;深化政社分开工作,加强制度规范建设;丰富第三方评估体系,完善绩效考评机制等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7.
“双减”政策颁布的目的旨在从根本上释放学生学习压力,并将学校体育“家校社”协同育人发展推至新阶段。如何最大化发挥家庭体育、学校体育、社会体育的各自特色,实现1+1+1>3的育人效果,亟需深思。本文运用文献综述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探析“双减”政策背景下学校体育“家校社”协同育人实践问题,提出相应改进策略建议。研究认为,问题检视:“家校社”体育认知程度浅显;“家校社”体育资源供给乏力;“家校社”合作机制条件欠缺。建议:觉醒认知意识,更新学校体育“家校社”三方教育观念;凝聚体质合力,整合学校体育“家校社”三方优势资源;融合信息技术,塑造学校体育“家校社”三方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8.
基层体育社会组织是新兴体育治理主体,它与政府合作治理,能够减少治理成本、提升治理效率,高效满足群众体育需求,有效弥补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研究构建基层体育社会组织与政府合作治理的演化博弈模型,探究两主体合作治理的影响因素、生成过程与机理,分析最优选择与促进合作治理持续的策略。结果表明:合作治理产生的必要条件是互利互惠。超额收益、合作成本和合作效率是影响合作决策的关键因素。当合作治理的超额收益大于合作成本时,双方的最优策略选择是(合作,合作)。成功的合作治理是一种长期稳定的关系,促进合作治理维持的有效方式是双方对公共体育事务的高效处理实现平衡利益,实现共赢。具体措施包括完善信任机制、明晰职能关系、提升组织自治能力。  相似文献   

9.
我国家庭体育的现实价值包括:提升家庭成员健康水平,夯实健康中国之基;增强家庭稳定性,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强化代际体育参与的互动性,助力全民健身战略的普及。家庭体育治理的困境表现为群众体育政策制定逻辑忽视了家庭的衔接作用,垂直型体育管理结构的“基层淹没”使得家庭体育治理缺乏有效支撑,学校体育与家庭体育互动性较弱,体育社会组织、市场组织在家庭体育治理中的作用尚未凸显,家庭体育开展的内在驱力不足。在破解家庭体育治理困境上,一是调整群众体育政策制定逻辑,重视家庭体育的衔接作用;二是健全垂直型体育管理结构,强化家庭体育治理的组织支撑;三是增强跨部门协同治理能力,推进学校体育与家庭体育一体化发展;四是创新政社合作形式,激发体育社会组织在家庭体育治理中的活力;五是推进“放管服”改革,吸引市场组织参与家庭体育治理;六是引导父母形成科学的教养方式,增强家庭体育开展的内在驱力。  相似文献   

10.
兴奋剂治理是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和体育组织等多元主体的协同参与。通过文献搜集和规范研究方法,阐述体育组织在兴奋剂治理中面临的治理困境,提出引入协同治理理论优化兴奋剂治理。体育组织在兴奋剂治理中面临地位争议、手段失灵和权利保障的难题。兴奋剂协同治理需要构建多元主体参与、共同利益导向和协同治理机制,并且有助于体育组织完善行业自律、共享治理成果和保障权利实现。因而,需要对体育组织的治理地位和治理体系进行优化。在兴奋剂治理中,体育组织是共识的引导者、协商的中介者和改革的试验田,在治理体系中要完善体育组织法人治理结构、深化行业惩戒手段、优化处罚作出程序、推进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1.
《体育与科学》2016,(5):47-54
已有的关于体育治理创新的学术研究大多是以一种"应然"面貌呈现,而难以阐释体育治理中多元主体的参与机制间相互排斥的逻辑悖论和实践困境。本研究从中观视角分析认为:构建多元体育治理体系和提升治理能力的关键,在于处理好纵向层级化体育行政管理管理部门之间秩序整合机制与横向网络化多元主体之间协调机制的有效衔接问题。研究提出建立多元主体协商合作机制路径主要包括:推进"自我革命"和"放权让利"的政府权能重构,通过体育社会组织独立和自主运作来承接体育行政管理部门让渡出的权利,通过政策供给和政府购买体育服务的方式,建立起多元主体间的合作治理渠道和机制,通过体育法治建设为社会主体参与体育治理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探析“双减”政策下中小学课后延时体育服务的价值、困境,并提出保障策略。价值:助推政家校社协同育人共同体建设,助力体育锻炼与文化学习协调发展,促进学校内外体育资源开放共享,推动数字技术赋能学校体育治理。困境:组织效能发挥受限,协同机制尚未形成;制度规则约束力弱,工作机制尚不健全;资源供给内容有限,运行机制动力不足;数字技术支持不足,治理机制尚不完善。策略:以多主体协同为核心,为广泛参与提供组织保障;以政策制定为举措,为长效开展提供制度保障;以多形式供给为基础,为高效服务提供资源保障;以数字赋能为支撑,为高效治理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3.
高校公共体育服务是完善区域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环节,遵循五大新发展理念,有利于构建政府、高校、体育社团组织和社会公众等多行动主体共同参与、联动的多元合作治理体系。秉承"共享"共治的理念,"创新"多元合作共建的高校公共体育服务模式,政府引导、学校与社团等多主体"协调"治理的关系,形成"开放"的高校公共体育服务机制,"绿色"可持续性发展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构建高校公共体育服务多元协同的合作治理理论架构,为促进区域公共体育服务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学校体育治理共同体是多元主体参与学校体育治理的一种作用机制,对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文献法、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以全国较早开始探索通过调动多元主体参与学校体育发展的“北京实践”为例,归纳多元主体参与义务教育学校体育治理的路径和行动模式,根据治理共同体构建的理论逻辑,指出义务教育学校体育治理共同体构建面临的文化差异、机制偏失、标准化迟缓、主体合而不力等问题,围绕“多元主体培育—激励参与—功能耦合”的理路,提出培育合作文化、构建保障机制、研制标准体系、探索区域学校体育集群化治理模式等本土化构建策略,希冀为解决多元主体仅基于自身利益才进行合作治理的现实困境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湖北体育科技》2020,(7):648-651
采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对我国学校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实践探索,皆在塑造与培育卓越的学校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研究认为:我国学校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类型主要包括"企业高度参与型""非营利组织主导型""体教结合型""高校主导-多元合作型";学校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已不再是教育系统内部的独立发展,而是依靠企业、政府、学校、非盈利组织等协同参与、多元合作,形成了1+1大于2、1+1+1多元组合式的协同互融新模式。建议:我国学校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应加快社会力量补位,建立合作互促机制,推进政府角色转变,完善职业生涯规划,助力体育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调查等方法,基于演化博弈理论对县域学校体育的内部治理过程中的博弈行为和利益动机进行分析并建模。结果显示:学校领导博弈选择概率、家长和学生参与度、体育教师权益、县级政府监管问责力度均可引起学校体育内部治理演化博弈方向的改变;班主任、文化课教师的价值观念、行为倾向、参与意愿均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对县域学校体育的内部治理效能产生影响;学校领导是县域学校体育内部治理过程中“上升促进”和“下降抑制”的核心点,家长和学生群体影响学校领导与体育教师的决策,且三方处于闭环制衡模式之中。建议:(1)重视县域“小圈子”中利益关系博弈的影响,以“共商”协调利益平衡;(2)规避县域学校体育内部治理的“密集动员型”行为,以“共建”协调监督关系;(3)强化县域学校内部力量参与体育治理的行为意愿,以规制手段协同“共治”;(4)倡导融合“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治理责任观念,构建“三方”协同治理制度。  相似文献   

17.
社会治理新常态的出现与逐步落实,本质上讲是政府与社会关系的一场革命。作为社会治理大系统的子系统,体育社团与政府的关系也必然会出现新的变革。研究基于合作博弈理论的视角,探讨了社会治理新常态的推进对体育社团与政府平等关系建立、治理目标协同、治理信息共享等方面的促进作用,从而提出多元共治、协商合作的体育社团与政府关系新常态。这种体育社团与政府关系的新常态要求在当前必须不断推进政府体育管理部门简政放权和权力清单建设,引导体育社团健康发展、进行社会治理结构和框架的制度设计,不断推进各自转型的过程中双方沟通平台的建设以及不断锻炼双方运用新常态思维和方法进行治理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8.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推进我国农村体育治理现代化建设,是提高农民群众体育活动参与质量,保障农村群众健康生活的重要方式。研究发现: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农村体育治理现代化建设需要农村多元主体的参与和治理,整合资源,均衡分配,实现农村体育共建、共治、共享。但目前仍面临缺少整体引领和多元主体合作、多元主体参与治理的定位模糊、基础设施和技术应用相对滞后等现实困境。因此,需要进一步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治理共同体;推动体育组织标准化建设,明确主体职责;优化农村基础设施与服务质量;推进农村体育治理的数字化转型,推动我国农村体育治理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9.
社区体育整体性治理是我国社区体育治理上的模式选择,旨在通过多元利益主体的协同共治来消解社区体育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社区体育整体性治理与社会资本之间存在着天然的契合性和逻辑上的关联,在分析我国社区体育整体性治理中存在着普遍信任缺失、互利规范匮乏、社会参与网络不健全等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社区体育整体性治理的社会资本培育路径:增进社会信任,构筑社区体育多元利益主体的诚信体系;强化法律法规建设,健全社区体育规范体系;积极完善社区体育主体构成,健全社区体育参与网络,旨在推进社区体育整体性治理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在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和深化体教融合发展的背景下,综合运用文献资料、个案分析、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归纳了美国体育教育制度的演进历程与治理特征,提出了提升我国体育教育制度治理能力的举措。研究认为,美国体育教育制度经历了4个发展阶段,形成了一套系统的治理体系,治理特征体现在:联邦、州和地方教育部门上下联动的分权化治理,地方学校、社区和家庭多元主体参与的协同化治理,以体质健康促进为导向的法治化治理,国家体育教育标准的保障性治理,学校体育教育计划的引导性治理,青少年体育教育健康法案的靶向性治理,特殊体育教育制度的补偿性治理。研究提出,要健全我国体育教育制度治理体系,完善政府、学校、社会、家庭联动的体制制度,推动体育教育的协同化治理;打造以体教融合为导向的精准扶持制度,强化体育教育的补偿性治理;制定青少年体质健康教育强化制度,实施体育教育的靶向性治理;健全监督、评估、激励"一体化"制度体系,实现体育教育的法治化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