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潘芸莉 《考试周刊》2010,(41):140-141
默会知识相对于明确知识而言。要发展英语语言的实践能力.光靠掌握明确知识是不行的.还必须掌握相应的“个人实践知识”即默会知识才行。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不仅包括教师传授明确知识的过程,而且包括学生通过实践活动领悟和获取必要的默会知识或直接体验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效率、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在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语言技能上形成较好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2.
一、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涵语文综合性学习有两个重要的内涵:一是“综合”,即主要是通过开展一系列的语文实践活动,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综合运用语文知识,使听说读写能力整体发展,使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沟通、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二是“体验”,语文综合性学习注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让学生亲历活动并获得相应的情感和认知,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探究,在合作探究中增知、创新,获得积极的学习态度,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一、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涵语文综合性学习有两个重要的内涵:一是“综合”,即主要是通过开展一系列的语文实践活动,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综合运用语文知识,使听说读写能力整体发展,使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沟通、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二是“体验”,语文综合性学习注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让学生亲历活动并获得相应的情感和认知,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探究,在合作探究中增知、创新,获得积极的学习态度,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素养,文章从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开展地理实践活动,实现知识迁移;善用教学评价机制,增强学习动力三个方面论述了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素养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学习心理学表明,进行“学”这一活动最好的方法就是“做”。学习者通过自身的积极思维和主动参与的“做”而获得的数学知识,才是理解最深刻、掌握最牢固且最有实用价值的知识。因为这种能让学生大脑和双手真正动起来的学习,不仅能让每个学生在参与中用自己内心的体验去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而且在参与和体验中学会了学习,增强了自信。一、在实践中发现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也是一个认识过程,同样也应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原则…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是以帮助学生掌握运用语言文字为根本目的和任务的基础课程。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应该是“听说读写知识转化为智慧的过程”,应该是“内化为学生语文素养的过程”,即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的自我实现。如何实现这种转化和内化呢?只有一种途径:实践。一、转知为识语文课程中有很多是必需的语文知识。学习生字新词,可以说是阅读教学课中的重要内容。一般来说,教师会带着学生认读。但是如何实现知识的转化,这要求教师必须思考能促进转化的教学行为。  相似文献   

7.
吴海燕 《中学文科》2007,(11):164-164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而我们语文教师要转变观念,转换角色,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善当学生的“经纪人”,让学生能很好地与社会融合,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以实践长知识,以知识助实践,从而达到知行统一、行中求知、知以导行的良好教育效果。[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从隐性知识的内涵出发,阐述了“隐性知识不仅是知识,而且是更有价值的知识”的观点.高职教育不仅要重视“书本知识”的学习,更应该关注“行动实践”为核心的形象思维的知识学习过程,这不仅适合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也有利于知识创新.  相似文献   

9.
何榕 《考试周刊》2010,(15):223-223
教书育人,任重道远,在教学中,我们运用热情、智慧和创造,发挥对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科学指导作用,教育他们学会认知,学会协作,学会生存。在教学实践中知、情、意、行的合理运用能使我们的教育效果更加明显和突出:“知”指知识,不仅包括专业理论知识,而且指相关的职业道德文化素养;“情”,不仅指学生对处理事情的感受和评价的情感,而且指学生个人情操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感情纽带:“意”.是学生自身追求理想所表现出来意志和毅力;“行”是指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行动和实践活动。它们之间彼此联系,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学校里,学生所学习的文化科学知识是人类社会发展中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起来的认识的总结。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基本上是把前人的认识变成自己的认识,变成自己的经验。从这一意义来说,学生掌握知识实质上就是一种认识过程。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认识过程,有其特殊性。这就是在教师依据一定的教材,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传授过程中,学生通过积极的认识活动而获得新知。  相似文献   

11.
教师通过教学传授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长期积累起来的丰富的宝贵的经验,而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决不能够一下子全部完成。学生掌握任何知识总要经过一个从不知到知、从不完全的知到较完全的知的逐步发展过程。对于学生掌握知识的这种发展过程,根据我在实际中的接触,有一些初步体会,现在写出来供大家参考和讨论。  相似文献   

12.
"知信行"教学模式强调引导学生在"认知—思辨—实践"的过程中建构认知,推动学生深化理解学习意义,知行合一,学用并重,生成智慧,打造良性互动的课堂,帮助学生在学习以及实际生活情境中能够所知而所做,建立自己的知识含义和认知体系,实现知信行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默会知识相对于明确知识而言.要发展英语语言的实践能力,光靠掌握明确知识是不行的,还必须掌握相应的"个人实践知识"即默会知识才行.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不仅包括教师传授明确知识的过程,而且包括学生通过实践活动领悟和获取必要的默会知识或直接体验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效率、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在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语言技能上形成较好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4.
知识学习的发展价值及其局限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认识知识学习对于人的身心发展的价值及其局限性,是合理确立知识学习在教育中的地位的前提。知识学习对于人的发展的价值主要在于,它是人的认知发展和人作为知识学习主体发展的主要途径;同时,知识学习还能为人在认知以外的其他方面的素质发展提供认知基础和间接经验的指导。但是,知识学习只能完成部分的发展目标,而不能完成全面发展的目标;对于认知以外的素质发展来讲,知识学习只是一种基础、一个部分和一个环节,而不是发展的全部过程。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人们对学习类型的理解非常单一。比如,人们常常将学习等同于“书本知识学习”;对应地,人们也习惯于在书本知识学习的范围内,或者说仅仅从书本知识学习出发理解学生的发展问题,并且关注比较多的是学生的“认知发展”。可以说,突出书本知识学习和认知发展成了我国教育的传统和主流观念。实际上,学生的发展从取向上来讲不仅仅是指认知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一、问题的提出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实验探究活动重点发展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素养、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以及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素养。在实验探究活动中,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素养、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素养也将有发展。实验是学生在实验活动中获取化学知识和掌握实验基本技能,养成科学态度和学习科学方法的重要途径。而现实实验活动课堂教学存在“讲授式”“照方抓药式”的现象。  相似文献   

17.
深度学习是学生运用高阶思维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积极思考,自主探究,提升认知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通过深度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学科核心知识,形成批判性思维,发展核心素养.文章选取“圆中相似三角形”的相关教学片段,探讨基于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路径.  相似文献   

18.
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并以此推动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这是教育的最高目的,也是数十年来我国开展以素质教育为根本遵循的各级各类教育改革的主旋律。新时代发展素质教育,弘扬主体教育,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心和要害,一定不是让学生系统、牢固地掌握大量未经消化吸收和转化应用的书本知识,而是引导学生将自身所接触到的各种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超越知识客体,成为智慧主体”。学生成为智慧活动主体的存在方式主要表现在理性智慧活动、价值智慧活动和实践智慧活动三个方面,“主体姿态、进取样态、自省心态、美好神态”是判断和鉴赏学生成为智慧活动主体成长样态的重要尺度。  相似文献   

19.
什么是“非智力”因素呢?它是同“智力”因素相对立提出的概念。“智力”、“非智力”都是青少年学习心理范畴。“智力”因素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双基”知识,发展能力的认识心理活动。主要的心理过程包括注意、知觉、记忆、语言、思维等基本心思过程。因此,“智力”因素是促使学生对”双基”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发展起直接作用的心理过程。而“非智力”因素呢?则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双基”知  相似文献   

20.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削弱“过程”偏重“结论”的现象,忽略知识的产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这样培养的学生死记硬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不强.教师只有把概念法则和定理等知识的提出、形成和发展过程,解题思路的探究过程,解题方法和规律的概括过程,让学生彻底了解,主动参与,才能把教师的“知”转化为学生的“知”,使学生由“学会”提高到“会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素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