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推进不同类型教育之间的贯通与融合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瑞士已建成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学术教育相互融通的现代教育体系,其融通模式可分为贯通、整合两个基本类别:在贯通模式下,受教育者可在不同类型教育之间流动和转换;在整合模式下,不同类型教育不再彼此疏离,而是以某种形式相互融合。借鉴瑞士的经验,我国应重视国家资格框架在推动职普融通中的制度基础作用,以及本科层次职业院校的重要枢纽作用,还应针对不同群体和高校设计升学考试制度以实现学生的科学分流与转换。  相似文献   

2.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和趋势,就是从过去作为层次的职业教育,向作为类型的职业教育转变,也就是职业教育从原有的教育大体系分离出来,成为与整个普通教育体系并行的独立体系。但从长远来看,构建作为类型的、与普通教育完全分离的职业教育独立体系并不是一种适当的选择。要从深层次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真正建立起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走“职普融通”的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之路才是一种重要选择。因此,与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相适应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关键要素是“职普融通”。“职普融通”是完善现代教育体系、真正搭建人才成长“立交桥”的关键一着;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实现育人与育才有机统一的重要一环;是提升职业教育地位、从深层次破解和纠正歧视职业教育的根本所在。建立“职普融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在于本科教育,构建与普通教育既相对分离,但并行不悖、相互融通,又层类交错、有机统一的现代职业高等教育体系框架是建设高质量职业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路向。  相似文献   

3.
为了满足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经济全球化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与欧洲一体化对区域职业教育发展的需求,2014年,丹麦政府启动职业教育改革,先后颁布《更好、更具吸引力的职业教育》《更好的教育和就业》政策文件,目标愿景为提升丹麦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丹麦职业教育吸引力提升政策采取多样化的教育选择、全方位的质量改进、专业化的生涯指导等策略。通过开发职普融通项目、职业教育10年级等横向职普融通项目,提升职业教育的融通性;改革职业教育入学考试,启动高中补充课程等纵向中高贯通项目,提高职业教育的发展性;实施职业启蒙与桥梁课程等职业教育与初等教育衔接项目,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切性;开展预备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辅助等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沟通项目,提高职业教育的可及性。这些举措有效提升了丹麦职业教育吸引力,彰显其以人为本的职业教育改革理念。  相似文献   

4.
美国学术课程与职业课程的整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肖化移 《职教论坛》2002,(10):63-64
学术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分离是当今世界各国教育发展和改革中共同面对的问题。怎样有效地做到学术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有机统一呢?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与其他国家不同,美国的学术教育与职业教育并不是分开各自独立设置的,其中等职业教育主要在综合高中进行,高等职业教育主要在社区学院进行。美国这种单轨制的职业教育体系,为其学术课程与职业课程的整合提供了有利条件。但这并不是说美国教育中不存在两类课程的分离,而只能说这种分离表现在何种程度而已。事实上,在美国,要求消除教育中学术课程与职业课程的分离、整合学术课程与职业…  相似文献   

5.
学术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分离是当今世界各国教育发展和改革中共同面对的问题。怎样有效地做到学术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有机统一呢?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与其他国家不同,美国的学术教育与职业教育并不是分开各自独立设置的,其中等职业教育主要在综  相似文献   

6.
课程是学校教育工作的核心,课程改革是职业教育改革的突破口.职业教育课程的设置一般有两种不同的方案,一是基于学术,其出发点是就业对象应具备什么知识,通过哪些学科教学进行培养.在此思想指导下,课程偏重于理论,强调学科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通常称之为"学科中心课程论",其表现课程设置为三段式,即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二是基于工作的,其出发点是培养对象应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和技能,其课程设置的方法是根据国家、社会、劳动力市场对职业的需求确定应设专业,根据对职业岗位工作和任务的分析,确定所需的能力,然后开发课程,决定教学方式.在此思想指导下,其课程目标指向工作岗位所需的能力,教学过程和最终的培训效果均以能力为本位进行衡量,从而使职业教育的课程与现实的生产技术紧密相联,通常称之为"能力中心论".两种不同的课程观,在职教界始终存在,其中,"能力中心课程论"在我国占据相当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学术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分离是当今世界各国教育发展和改革中共同面对的问题。怎样有效地做到学术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有机统一呢?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与其他国家不同,美国的学术教育与职业教育并不是分开各自独立设置的,其中等职业教育主要在综合高中进行,高等职业教育主要在社区学院进行。美国这种单轨制的职业教育体系,为其学术课程与职业课程的整合提供了有利条件。本对美国中等职业教育和中学后二年制社区学院对学术课程与职业课程的实质性整合进行初步探讨。以期对我国的职业教育在教学与课程中如何规划和整合学术课程与职业课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职业启蒙教育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丰富自我认知、构建职业规划、激发学习动力。但当前的职业启蒙教育课程建设存在着课程设置缺失化、课程内容单一化、课程实施零散化、课程评价片面化的问题,所以要促进职业启蒙教育课程的纵深、健康发展需要各参与主体充分发挥作用,形成合力:政府要加强支持引导,统筹规划课程体系;中小学要开发多元课程形式、实施科学课程评价及培育优秀课程师资;职业院校与社区也要发挥各自优势,整合优化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9.
深化劳动教育教学改革,以职普融通为切入点,组建“普教主导、职教参与、教研护航、社会支持”的劳动教育发展共同体,通过打造具有职业启蒙特征的初中劳动教育校本课程,推动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机融合,实现全环境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10.
从20世纪70年代起,西班牙的职业教育法律法规随着经济的发展变化和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快速发展并完善起来,构建了适合本国国情并与欧盟职业资格框架接轨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在梳理和分析西班牙职业教育相关立法对西班牙职业教育培训体系构建的规范和保障作用的基础上,建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中进一步明晰初、中级职业教育贯通的法律通道,强调国家职业资格框架在国家职业教育培训体系中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1.
实现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融通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便成为奥地利改革和发展的目标。对相关政策文本以及研究文献的分析显示,经过几十年来的努力,奥地利已消除了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彼此隔离的传统壁垒,探索出纵向贯通与横向结合两种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融通模式。纵向贯通涉及从职业教育到高等教育的过渡。职业教育系统的学生可通过所就读职业学校的毕业考试、参加外部考试或凭借其职业资格证书进入高校学习。横向结合涉及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结合,以高校的双元制学业模式为代表,可让学生同时接受两类教育。这种制度设计有助于满足职业教育系统的不同学生群体参加高等教育的需求,对我国实现职普融通的类似发展目标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进入21世纪以来,受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转型、劳动力市场变化以及受教育者需求多样化等因素的影响,德国传统的双元制学业模式得到了拓展和创新。一方面,通过创办汉堡职业大学增进职业教育与学术教育的融合程度,发展出一种新型双元制学业模式,即融合大学学业的双元制职业培训模式(汉堡模式);另一方面,职业教育和学术教育相融合变得更多样化,大学、职业学校、企业、跨企业培训中心等机构密切协同,发展形成三元制和四元制模式。学业模式创新既有助于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与吸引力,也有利于满足社会的复合型人才需求,回应受教育者兴趣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13.
推动职普协调发展是完善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深刻理解“协调发展”的丰富内涵,可以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出发,把握职普关系的“三性”,即矛盾性、整体性与平衡性。在此基础上,从“回归教育本真,推进个体全面发展;缓解学业焦虑,构建良好教育生态;创新教育模式,提振职教发展后劲”三大维度体认职普协调发展的特殊意义,进而精准把握其价值意涵。在推进职普协调发展的道路上,绝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借助顶层设计的深化改革、教育实践范式的升级创新、公众舆论的正确引导来实现。  相似文献   

14.
“职普融通”是国家近年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的核心内容。从内涵上说,“职普融通”的前提是坚持职业教育的类型定位,关键是促进职普教育双向融通,途径是促使职普教育课程等值化。课程的“教育性”水平决定着个体身心发展的全面性与均衡性,是职普教育课程价值的衡量尺度。裴斯泰洛齐基于“教育心理学化”思想,明确提出增强课程“教育性”的理论方案,即“要素方法”。“职普融通”背景之下,现行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主要问题一是课程结构的“均衡性”较弱,二是课程内容的“要素性”缺失。当下,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重心是增强自身的“教育性”。具体而言,一是要调整课程结构,大力提升德育与体育的重视度;二是要精炼课程内容,科学提取各类课程的基本要素;三是要建立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确保合理提取的职业教育基本要素得到有效落实。  相似文献   

15.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特点是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沟通融合。历来的(职业)教育相关政策文件反映了国家构建职普融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思考与诉求。职普融通的学术表达在不同时代的学者研究中被赋予了不同的理解与内涵。推进职普融通的有效策略主要体现在内容形式与实践路径两个方面:内容上,整合学术课程与职业课程、将职业教育作为一个整体贯穿基础教育阶段;路径上,建立综合中学、实行校际合作与校企合作、采用学分制以及构建国家资格框架。  相似文献   

16.
梳理与分析改革开放以来关于职业教育“普职融通”的政策变迁,将我国“普职融通”推进工作分为前渗透阶段、探索发展阶段、快速发展阶段、深化发展阶段等四个阶段。分析发现,我国存在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定位有待明晰、“普职融通”模式缺乏针对性与创新性、横向融通深度不足、纵向贯通遇到滞碍等问题。反思问题产生的深层原因,系统提出“普职融通”未来的发展建议:加强顶层政策设计,实现“普职融通”系统发展;促进中层的模式创新,实现“普职融通”多元发展;推进基层学校的课程改革,实现“普职融通”精准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新时代劳动教育背景,阐述将职业教育资源引入初中劳动教育、将劳动教育与职业认知相结合、建立初中劳动教育“普职融通”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教学改革实践,着重探讨如何系统开发劳动教育模块化课程资源、建立劳动教育CICP教学模式与综合保障机制,以解决初中劳动教育目标不明确、路径模糊、资源有限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19.
“职普融通”是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为推进职业教育、劳动教育与实习融通提供了理论依据。我国新修订施行的《职业教育法》和新《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都确定了职业教育的基本目标是“立德树人、德技并修”,这为职业教育与劳动教育和实习的目标融通奠定了法制基础。“立德树人、德技并修”也是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及实习的目标;同时,普通高等教育中的劳动教育及实习也应当以之为目标。无论是职业教育,还是普通教育,劳动教育都需要与实习有机融通。融通之实践策略有:一是将劳动教育与实习有机融通;二是将劳动教育与就业见习融通;三是在思想政治课中进行劳动教育;四是单列劳动教育课程与劳动学分;五是在专业课程中融入劳动教育,将劳动教育元素融入“课程思政”之中。  相似文献   

20.
作为职业教育系统中的主体,中等职业教育融合社会经济发展与劳动者个人需要,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回溯民国以来确立中等职业教育地位的历史进程,壬戌学制的中等教育改革作为最为精彩的部分,在学制颁布百年之后依然焕发着生机与活力,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与学制改革一并经历了探索酝酿、修订完善和颁布运行三个阶段,协调了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壬戌学制的颁布与运行深化了中等职业教育内在价值内涵,主要表现为目的上兼顾升学与就业的现实诉求,内容上注重地方教育灵活性与学生主体个性化,实施中注重民间组织与官方政权的互动平衡,强调制度保障与体系构建。挖掘壬戌学制在观念层面、制度保障层面以及实践层面的启示意义,为新时代中等职业教育改革提供历史经验,对现代职业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