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历史观要求在历史长河的纵深发展下分析问题。自我革命作为中国共产党“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将党的自我革命置于中华五千年文明发展史、社会主义五百年发展史、百年党史、人类文明发展史中,探究党的自我革命在各个历史领域中的作用和意义,有助于深入理解自我革命的时代价值。我们要树立大历史观,以党的二十大为新的历史起点,一以贯之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推进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全面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进程。  相似文献   

2.
大历史观是将考察对象置于纵深历史的长时段、时代潮流的大趋势、广阔背景的宽视野中来审视分析,呈现历史进程,评价历史意义,探究因果关系,揭示历史发展规律。学习研究“四史”必须运用大历史观的理论思维,从中国历史的长时段着眼,认识“四史”进程中当代中国的历史方位;从世界历史的宽视野审视,理解“四史”进程中中国道路的历史选择;从历史整体性的视角探究,弄清楚“四史”进程中所蕴含的历史规律。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大历史观兼具全程、全球、全局的视角,通过开启重大时代问题的新范式赋予了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新的价值意蕴和实践要求。将大历史观融入高校思政课,是赓续中国共产党历史观的应有之义,是推动思政教育与时俱进的时代要求,是抵御历史虚无主义入侵的现实需要。因此,要立足贯通古今的纵向视角提高历史自觉,立足联通中外的横向全球视野加深历史认识,立足把握历史主流的全局观念进行历史评价。  相似文献   

4.
将大历史观融入道德与法治教学,其实质是将教与学置于过去、现在、未来的认知逻辑之中,并以联系、整体、发展的观点重新审视教与学。“走近历史”“走进历史”“走出历史”三者既是道德与法治教学引入大历史观的三重意蕴,又构成了源于历史而高于历史的道德与法治教学闭环。在具体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大历史观,应坚持生命化、情境化、审美化、意义化的教学要义。  相似文献   

5.
党的二十大报告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所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所源及其特征。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集中表现为对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和中华民族发展史的自信。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首先来自党的事业的崇高性以及人民的认同与支持,离不开对党的历史的科学认知与评价、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洞察与把握、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传承。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是以政党自信为本质的自信,也是与“四个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相统一、与现实和未来自信相贯通、与历史清醒相结合的自信。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大历史观是理解和把握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理论根基与重要方法。从宏大史观看,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相互促进、相互印证中诞生发展;从当代史观看,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活动的当下性、时代性和鲜活性;从全球史观看,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蕴含着对人类共同价值的追求、对西方错误思潮的抵御和对全球危机挑战的回应。以马克思主义大历史观理解和把握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有益于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有利于丰富和拓展中国人和中华民族精神谱系,有助于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者和社会主义者精神谱系。  相似文献   

7.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的两大发现之一,它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经历了"历史科学—唯物主义历史观—历史唯物主义"的过程,具有历史观和世界观的双重意义,是马克思新世界观的理论内核。  相似文献   

8.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一般方法论,对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深刻解读需要置于这一重要视角中。其一,中国共产党正确认识到“意志合力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其二,中国共产党充分理解并科学利用了经济因素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其三,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历史学习,在宏观历史视野中科学研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其四,中国共产党时刻警惕马克思主义教条化,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9.
新历史主义批评以一种新的主观历史观取代了旧历史主义的客观历史观,将历史置于可以进行主观阐释的地位,主张文学批评应在文化的背景下实现历史与文学、文化与文学的"双向度"的重塑与对话,与后结构主义尤其与解构主义之间存在着一种特殊的关系。新历史主义批评的理论既有其长处,又表现出了明显的不足。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20,(73):143-144
新课改在我国初中阶段的进一步推行使得历史课程有了新的培养目标,教师更加注重历史教学的有效性以凸显学生从历史观的角度去看待历史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背景之下,大历史观在初中历史教学当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从宏观和大局来看待历史事件能够培养学生的历史认知能力,带动学生严谨的历史态度的形成,因此,文章主要探讨"大历史观"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大历史观视野雄阔、体系宏大,基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本源、中国历史观优秀传统、中国共产党历史观传承发展的逻辑生成,具有历史维度推进历史思维锚定时代方位、现实维度把握历史规律治国理政创新、未来维度掌握历史主动谋求宏观迈进的内容旨归,成就中国道路康庄辉煌、中国方案成果卓然、中国精神发扬光大的价值推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理论指导,为实现世界和平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2.
树立正确党史观是一个重大政治问题.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中国共产党历史,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责任担当.有正确党史观就有错误党史观,历史虚无主义是错误党史观的集中表现.习近平总书记论述中国共产党历史贯穿的大历史观、唯物史观、人民观、使命观、创新观、斗争观,为树立正确党史观提供了科学方法论指导.牢固树立正确党史观,必须把握党...  相似文献   

13.
在《路德维希·费尔哈巴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中,恩格斯系统地阐述了他的历史观.在分析自然发展史和社会发展史的科学出发点后,恩格斯指出推动社会历史进步的是有意识、有目的的人,意识与目的及其对外部世界产生的合力构成历史.意识与目的产生的根本动力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相互作用.恩格斯的历史观是唯物辩证的,其中意识对...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总书记具有深厚的历史素养、深邃的历史眼光和严密的历史思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一系列重大历史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客观阐述和科学评价,初步形成了富有深刻内涵和时代气息的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以“大历史观”的思维观察历史、以“人民至上”的理念解读历史、以“唯物辩证”的方法评价历史是习近平历史观的集中表现,彰显了其宏阔的理论视野、鲜明的人民立场、科学的逻辑思维等独特而深刻的理论品格。准确把握和科学认识习近平历史观的深刻内涵和价值意蕴,从历史深处汲取治国理政的智慧和力量,对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在深入批判资本主义的现实生存境遇和充分考察生产力高度发展与世界性交往普遍发展的基础上.形成了关于整个世界必将实现由民族史向世界历史革命性过渡的世界历史观。中国共产党的几代领导集体在将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观同中国革命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的历史过程中,成功地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观的实践诠释,从而形成了中国化的世界历史理论,成为指导中国革命、改革开放乃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理论武器。  相似文献   

16.
新时代中共党史党建学如何树立大历史观和正确党史观,是事关学科根本方向的问题,也是事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问题。就如何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如何树立大历史观、如何坚持正确党史观,怎样把握和理解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什么是大历史观、怎样运用大历史观,什么是正确党史观、怎样运用正确党史观展开探讨和论述。在新时代推动中共党史党建一级学科创新发展中,要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牢固树立大历史观和正确党史观的重要论述作为主心骨和定盘星,才能把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规律性认识提升到一个新水平、新高度。  相似文献   

17.
历史虚无主义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样态集中指向历史和人民的"四个选择",全面解构了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道路和改革开放这些关涉中国发展的重大命题,蕴含着从"认知—解释"到"价值—信仰"再到"目标—策略"的意识形态解释逻辑。为消除历史虚无主义的消极影响,要在学理上以历史唯物主义的大历史观认清历史虚无主义的唯心主义本质,并在学好历史、观照现实的基础上做好治理匡正工作,坚定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锻造了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深刻领会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要注重从整体上把握,树立大历史观,坚持系统观念,坚定历史自信,贯通历史、现在、未来,贯通把握党百年奋斗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现实逻辑。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对于文艺作品高质量发展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这是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相关论述,文艺作品高质量发展应该从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四个维度来把握,从历史观维度来看,文艺作品应反映民族与国家兴衰的历史规律;从民族观维度来看,文艺作品应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文化观维度来看,文艺作品应凸显传统文化自信与自觉;从国家观维度来看,文艺作品应将国家置于整体论视角中。  相似文献   

20.
党的二十大报告是一篇彰显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为我们坚定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从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的形成逻辑来看,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赓续与发展是其理论逻辑,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重拾、强化和彰显自信的历史进程是其实践逻辑。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自信是建立在坚实的理论基础、政治根基、群众基础、物质前提基础之上的自信,集中体现为党对自身发展历史的充分肯定和整体认同的情感态度与精神状态。新时代新征程坚定历史自信需要强化正确的历史认知,坚持科学的历史自省方法,具有开阔的历史视野,充分发挥历史主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