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属于精神力量范畴。从本质属性、存在价值、根本目的等维度审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落点都聚焦于人的价值塑造,是通过价值塑造达成民族团结和“五个认同”旨归的教育实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行动,必须在对象、内容、形式和空间等教育要素中,突显对“共同性”的价值观照。要牢牢把握“团结”与“认同”教育的逻辑主线,构建面向全员和促进全维发展的教育格局,坚持“意识”和“存在”互构的实践范式,统整制度性教育与非制度性教育两个场域,全面推进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  相似文献   

2.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具有“交往交流交融”的生活性、“有形有感有效”的综合性、“共建共治共享”的系统性等典型特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理支撑、“三个有利于”的价值导向和应对现存挑战的客观需要分别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生成的理论依据、价值依据和现实依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的构建,要以完善常态化领导机制为根本前提、以建立常态化叙事机制为中心环节、以打造常态化联动机制为必要条件、以健全常态化激励机制为内驱动力、以创新常态化评价机制为优化举措。  相似文献   

3.
构建边疆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既是落实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具体措施,也是边疆地区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针对地理环境特殊、民族关系复杂、不安全因素较多等具体特点,边疆地区常态化宣传教育应重点围绕“理念认知”和“情感认同”展开。常态化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是党在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进行的创新性尝试。边疆地区在常态化宣传教育的过程中既要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容,也要把握边疆地区的特殊情况,对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四个与共”“四个共同”“五个认同”“三个意识”等内容进行重点宣传教育。可通过建立宣传教育长效机制、细化宣传教育目标受众、丰富宣传教育方式手段、完善宣传教育基础工作等实践路径,构建边疆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  相似文献   

4.
李萍 《宁夏教育》2023,(12):21-22
学校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主阵地。银川市兴庆区第五小学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内容,渗透在学校文化内涵建设之中,体现在师生日常行为当中,通过“一主线“”一引领“”六融入”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5.
路学会 《宁夏教育》2023,(10):12-14
有效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厚植学生的爱国情怀,需要各中小学校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中小学课堂教学、主题活动、研学实践等过程,走出一条与文化建构、师资培养、思政教育融合之路。  相似文献   

6.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需要学校以多学科协作教学来充分发挥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阵地作用。在理论层面,多学科协作教学机理是整合了中华文化传承、学科知识传播、民族精神培育和行动塑造于一体的教学。它以多学科间的协作对话为途径,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关键问题解决为抓手,着眼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学生个体内部的主动建构。在实践层面,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促使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为目的,通过高质量的课程融合,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建立学科间对话交流机制,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创新民族精神;创设激发学生行动的教学空间,丰富其中华民族共同体认知和体验。  相似文献   

7.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建立和谐民族关系、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举措。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民族性视角解析,“民族心”“民族意”“民族情”“民族力”构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四重内涵。而社区教育在助力“共通语言、交往空间、民族情感、物质基础”等影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生成的基本条件供给中具有独特价值。社区教育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过程中其价值实现的主要路径有:重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以习用共通语言凝结“民族心”;丰富社区教育互动形式,以拓展交往空间凝聚“民族意”;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以涵养民族情感凝集“民族情”;扩大社区教育资源共享,以奠定物质基础凝合“民族力”。  相似文献   

8.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高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内容。北方民族大学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着力构建形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工作体系、教育体系、研究体系、制度体系和实践体系,通过深度服务地方中心工作、培育和选树先进典型、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等举措,有效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校建设,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中走出了一条可供借鉴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9.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主阵地,也是对青少年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关键。各级各类学校需落实落细教学目标,制定课堂教学方案;全方位优化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建立完善教学评价机制,增强课堂教学实效。通过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来落实,做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教学有目标、有方法、有效果。  相似文献   

10.
11.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中小学课程一体化建设是推动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主要途径和重要抓手。基于“泰勒原理”,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四个维度探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大中小学一体化建设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一体化具有连续性、衔接性和融合性的特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一体化建设的价值意蕴主要体现为兼顾学生个体发展和社会集体发展的课程目标、注重共同性与差异性辩证统一的课程内容、融合传统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方式的课程实施、实现过程与结果并重的课程评价。在实践路径方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大中小学一体化建设应以知情意行为纲要,形成螺旋递进的一体化课程目标;以“四个共同”为主线,构建包容开放的一体化课程内容;以知行合一为引领,制定全面多元的一体化课程实施方案;以家校社协同为基点,创设协同联动的一体化课程评价。  相似文献   

12.
高校是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重要阵地,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意义重大。本文阐述了协同创新的内涵,指出了协同创新视域下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意义,分析了协同创新视域下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应遵循的原则,并提出了协同创新视域下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我国新时代民族工作和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根本遵循,而深化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则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实现路径.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要论述为指导,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深化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积极互动关系结构,开展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学理阐释工作,以此深化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和铸牢各民族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主体性是人的重要属性,是教育研究的重要范畴。教育以培养人的主体性为目的追求,教育活动的组织和实施要以人的主体性为根据,才能促进人的主体性的生成和发展。教育现代化的实现需要培养具有高度主体性品质的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性工程,主体性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需要双向建构。主体性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认识论基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主体性的价值观选择。领会主体性内涵、挖掘主体性规律、加强主体性交互、归于主体性发展,反映了新时期主体性视域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起点、遵循、途径和目标,体现了主体性视域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价值意蕴。新时期主体性理论视域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要从深化同一性、观照规律性、指向实践性、突出发展性这几方面下功夫,共同推进民族教育工作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教育帮扶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了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作用,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社会基础和思想基础。西部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现实困境一是教育内容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有待加强,二是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和协同性仍需提高,三是教育资源的充足性和稳定性亟须保障。教育帮扶不仅在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增强困难群体的幸福感和认同感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还有效改善了西部地区教育基本面貌,有助于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面向西部地区教育发展的一系列涉及改善硬件条件和丰富软件资源的帮扶政策先后出台和贯彻执行,为破解西部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现实困境提供重要思路。教育帮扶视角下西部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完善与优化,应以提升教育质量和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为根本,完善教育内容、丰富教育形式、补充教育资源,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抓实做细,做到有形、有感和有效。  相似文献   

16.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民族地区教育要以此为主线,努力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四位一体”的协同体系。其中家庭教育是最基本的教育,也是“四位一体”中的奠基性环节,然而事实上又是最薄弱的环节。民族地区家庭教育各具特色和教育传统,本研究基于边疆民族地区的安全稳定定位与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宗旨,以民族地区家庭教育为研究对象,探究家庭教育如何积极对接学校、社会与政府方面的教育,发挥“四位一体”教育体系中的基础路径优势,以取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整体效能。  相似文献   

17.
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评价指标体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一是有利于维护各民族根本利益,二是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三是有利于巩固和发展民族关系,四是有利于开创党的民族工作新局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评价指标体系可以从政治引领、文化浸润、发展凝聚、“三交”增进、法治维护这“五个维度”和“一个机制”方面予以构建。该评价指标体系在实际运用中需不断改进,以更趋完善:一是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要具有整体性、共同性,二是评价指标相关内容及有关数据采集要具有可操作性,三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考核评价要具有导向性。我们应深刻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和“纲”,正确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评价指标体系的“五个维度”之间本质上是一种“共生关系”,有效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评价指标体系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间的相互作用。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评价指标体系”,旨在探索出一套全面、系统、公正、客观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此考核评价我国民族地区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创建单位的工作优劣和实施绩效,从而为未来党和政府有关民族政策的制定、地方各级党委...  相似文献   

18.
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文化存在的图书馆内蕴文化认同教育价值,作为教育存在的图书馆亦是激活公众集体记忆的重要载体。因此,图书馆教育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存在三重耦合连接,其宣传功能塑造中华民族主体的共同体意识认知、文化功能提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文化养料、对话功能建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个人空间与社交空间。基于此三重耦合连接,图书馆需把握保持历时性和长时性影响的时间维浸润要义、保持空间传播面覆盖性的空间维集成要义,以及确保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引领的建设要义,最终通过其教育价值的有效发挥更好地实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9.
民族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一体化建设是民族大中小学校落实民族工作任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民族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一体化教育要从培养教育对象的中华民族共同体身份认知、形成教育对象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情感认同、促进教育对象的中华民族共同体行为自觉三个内容维度实现横向贯通与纵向衔接。然而,当下民族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体化教育的实践存在教育目标“碎片化”、教育内容“散点化”、教育方式“无序化”等现实困境。在实践路径中,民族学校应逐步建立和完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循序进阶的目标体系、多元统整的课程体系、一点多维的教育方式,从而形成科学、有效的民族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一体化建设格局。  相似文献   

20.
当前,内蒙古高校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上存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教材体系不完善,教学内容和方式有待提高,教育方式有待深入挖掘等困境。因此,内蒙古高校应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建设和教学模式,增加课程思政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内容,营造全方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氛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