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首先阐述了粤港澳大湾区生物相关产业发展及需求,然后分析了面向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需求的省属高校生物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目标和意义,最后论述了面向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需求的省属高校生物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  相似文献   

2.
随着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的逐步形成和广西构建“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的深入推进,广西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已成必然趋势。文章通过阐述广西工业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基础及挑战,分析广西工业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建立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重点承载区、加强政策衔接、完善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工业产品“走出去”、实施差异化融入等路径。  相似文献   

3.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如何培养适应湾区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创新性人才是高教工作者需要探讨的问题。本文从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需求出发,根据学生应用研究和实践能力不强等问题,探讨了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产科教融合高素质创新性人才培养新模式。构建了粤港澳大湾区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产科教融合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并从宏观“人才培养方案”、中观“科研和创新实践平台”、微观“课程/课程群”三个维度来探讨了粤港澳湾区产科教融合的实施路径,探索人才培养、科技进步、产业改革升级等协同发展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4.
立足精准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需求,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合作发展系统理应精准内嵌三重理论逻辑:输入系统引入自组织逻辑,可激发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合作成员的内在动力;过程系统融入共生逻辑,可生成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合作共同体的集合智能;输出系统彰显协同利益逻辑,可创造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合作行动的共赢局面。只有实现三重逻辑的内在统一,才能驱动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精准合作发展进而精准服务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建设。  相似文献   

5.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发布为湾区高职院校新工科专业建设提供了有利的契机。文章从粤港澳大湾区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入手,梳理和分析了大湾区内高职院校新工科专业的发展现状,进而提出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新工科专业的必要性和迫切性。鉴于目前高等职业教育领域新工科专业建设理论和方法的匮乏,结合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需求,提出大湾区高职院校建设新工科专业的指导思想和目标,并提出一些具体的方法、经验和建议,具体包括宏观层面的体制机制建设,微观层面的新工科专业类别的设置,顶层制度的支撑,办学模式的转变,课程体系的重构,教学模式的转变,师资队伍建设和评价方式等。  相似文献   

6.
粤港澳大湾区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的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粤港澳大湾区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和产业结构的相关数据分析可知,粤港澳大湾区高职院校第一产业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基本适应,第二产业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适应性较低,第三产业专业设置超出其发展。为此,完善粤港澳大湾区第一产业专业设置体系,建设适应粤港澳大湾区第二产业发展的特色专业群,建立粤港澳大湾区第三产业专业设置保障机制,以加强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7.
粤港澳大湾区职业院校专业集群发展的驱动力在于区域性产业集群的现实需求与未来发展规划,因为大湾区产业布局与职业教育形成相互促进与制约的机制。文章从大湾区城市产业定位来确定职业院校专业集群构建的方向与原则,探索以产业集群分析方法来构建大湾区职业院校专业集群建设的具体方法,在大湾区专业集群建设应用价值与现有专业群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大湾区职业院校专业集群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8.
粤港澳大湾区通车的港珠澳大桥、南沙大桥及将要通车的深中大桥,对粤港澳大湾区的物流发展和社会经济具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构建物流成本的模型,计算物流成本变化的差值,验证调研观点,即深中大桥的通车会增加深圳港口的货运量和香港机场的货运量,过桥费是调节粤港澳大湾区物流格局的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建议,即进一步加强湾区跨江物流线路的建设,差异化的发展深圳港、广州港和香港港,增加广州机场和深圳机场的国际货运线路,建立粤港澳大湾区物流发展的协同机制.  相似文献   

9.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发展最强的区域之一,粤港澳大湾区的繁荣发展承担着"一国两制"、粤港澳区域融合、对外开放等重要使命。粤港澳大湾区亟待不断融合与发展,其中教育发展成为重要一环,关乎人才培养、区域优势互补、产业结构调整等重要命题。文章聚焦粤港澳大湾区的教育质量提高与均衡发展,基于大湾区地缘优势、区域特征与产业配置特点,提出资源协同、校园协同、技术协同三方面的实施路径,以广东省教育"双融双创"行动计划、广东创新实践共同体项目的实施作为案例,阐明广东省各地市与香港、澳门进行的不同程度的教育合作与实践,在当前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粤港澳大湾区内教育层面上的协同合作,对粤港澳大湾区的教育发展与整体规划具有理论价值和实施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推动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是落实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当前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主要采取强制权威、代理权限、相互约束契约、网络嵌入性四种治理机制,但仍存在着国家统筹协调治理机制待加强、协作治理基础制度不完善、协作治理预期目标定位待优化的困境。为此,应加强国家统筹协调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治理,降低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治理制度性成本,以新目标定位引领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治理行动,并以大数据平台建设赋能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治理创新。  相似文献   

11.
从内容和技术的角度论述数字创意产业的演变,分析粤港澳大湾区数字创意产业的优势,探讨数字创意产业呈多元化、高新化、交叉融合化新特征及产业边界模糊化的特点。粤港澳大湾区应充分发挥数字技术优势,整合政策、经济、产业和人才等丰富资源,实现数字创意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打造引领“双区”经济建设的产业高地和新名片。  相似文献   

12.
粤港澳大湾区要建设成为世界一流湾区,亟须集聚一批高水平大学和优势学科群来支撑其高质量发展。运用文献计量法对粤港澳大湾区与世界其他湾区高校群在1985—2021年期间发表的科技文献进行分析,发现四大湾区高校群在基础研究方面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发展格局,粤港澳大湾区高校群在科学产出及基础研究影响力等方面赶超旧金山、东京大湾区高校群,并初步形成了一批以材料科学、电子电气工程学为代表的优势学科。与世界其他一流湾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在高校基础研究均衡发展、优势学科群定位、产学合作、基础研究成果转化等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基于此,针对粤港澳大湾区高校群的基础研究能力发展和打造优势学科群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民办高校在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方面,为我国教育事业做出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广东民办高校的品牌建设、办学定位,不仅对自身的发展空间有直接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关系到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需求。对品牌建设进行综合分析,要有的放矢,针对需求谋划品牌建设,借助相关有利政策加快推进品牌建设的步伐。本文将重点阐述民办高校品牌建设的必要性,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高校发展的影响,探讨在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民办高校的品牌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4.
新科技是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发展方式变革的动力。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发展方式变革的逻辑取向是历史性与时代性、科学性与价值性、技术性与人文性的辩证统一。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发展方式亟须在发展理念、发展定位、合作方式、发展水平、治理机制等方面变革创新,树立开放、融合、善治的高等教育发展理念,增强高等教育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意识,构建开放式湾区高等教育联合体,提升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形成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协同治理机制,以便更好地促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引领我国高等教育未来发展方向,更加满足区域及国家重大战略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15.
粤港澳大湾区高等职业教育已初具规模,管理机构明确,专业覆盖面逐渐拓宽,优势专业突出;但存在合作欠缺、各有所短、未形成合力等劣势。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日益重视以及粤港澳大湾区、横琴粤澳合作区、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建设的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高职教育发展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新冠肺炎疫情、多元文化、大湾区城市各自不同的发展特征等带来的威胁。文章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粤港澳大湾区高等职业教育协同发展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6.
黄小燕 《大学教育》2023,(10):99-103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当地的高校也迎来了大好的发展时机,产教融合途径愈来愈备受关注。文章在分析粤港澳大湾区特点的基础上,挖掘粤港澳大湾区高校产教融合存在的问题,认为主要存在着如下的问题:市场需求和人才培养匹配度不高,高校人才素养培养体制存在缺陷,企业缺乏参与人才培养的驱动力。据此,有针对性地提出粤港澳大湾区高校产教融合的途径,即确立“五位一体”的多元主体合作模式,建立健全高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机制,凸显产教融合的虹吸效应。  相似文献   

17.
粤港澳大湾区内的不同制度、多元文化与历史积淀构筑了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发展的国际化特殊背景,因而国际经验借鉴是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必经之道。立足国际经典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鸟瞰式考察以及德国、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日本五个发达国家职业教育模式个性衍化的聚焦式审视,遵循"五共"逻辑,可创新构建由"精准定位、精准导航、精准执行、精准培育、精准驱动"集合而成的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精准发展系统。  相似文献   

18.
粤港澳大湾区在吸引国际化人才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吸引留学人才的政策创新方面也走在全国前列。在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与留学人员回流大潮涌起的背景下,加大力度吸引留学人才,促进其在大湾区发展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的应有之义。本文概述了留学人员回国大潮的总体情况,梳理了粤港澳大湾区吸引留学人才的优势和集聚留学人才的相关政策措施,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吸引留学人才面临的挑战,提出粤港澳大湾区应建立更加灵活的引才机制、更好承接“出国留学-回国发展”良性人才流动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粤港澳大湾区成为中国参与全球竞争和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空间载体。广东肇庆应当抓住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优势,利用好自身的自然生态旅游资源优势,克服劣势,制定一系列发展策略,推动旅游业发展,同时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满足游客对自然、生态的消费体验,实现肇庆旅游业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2021年,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广州大学、广州市教育研究院联合主办,由粤港澳大湾区教育研究中心承办的“第三届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发展圆桌对话”在广州召开。来自全国各地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学者专家围绕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融合发展,从方向引领、战略抉择、价值审视、经验共享、学理透析和实证取向等六个方面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