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字教材是融资源、平台、数据与服务为一体的课程教材教学体系,是信息化环境中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载体,是推动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抓手和突破点。数字教材可以为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数字教育资源、智能应用平台、核心教育数据以及教育教学服务,能够推动技术与教育内容、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深度融合,进而促进教育系统全要素的数字化转型。应以数字教材为核心内容资源,建设高质量数字教育资源体系;扎实推进数字教材全面应用,促进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推动数字教材应用数据共享,充分释放教育数据的要素价值;创新数字教材教育服务业态,促进数字教育生态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20世纪后半叶以来,教材使用逐渐成为国外课程与教学研究的热点论题。近年来,国外教材研究主要聚焦于数字教材的教学使用、师范生的教材使用素养培养以及校长教材使用领导力提升等论题。检视和反思国外教材使用研究的主要论题与新近热点得出,我国今后的教材使用研究要在辩证看待和理性吸收国际教材使用研究有益成分的同时,坚定中国自信与本土特色,并展示中国经验;注重教师职前阶段教材使用的素养培养,探寻教材使用作为教师教育课程的本土化机理;在进一步强化我国教材作为国家事权的根本前提下,加强教材教学使用与理性的创造性转化研究。  相似文献   

3.
数字教材建设是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着力点。当前数字教材建设更多依循传统纸质教材建设的标准、思路和方法,难以适应新课标和课程方案对数字教材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因此需要从根源上重新思考新课标背景下数字教材建设应遵循的逻辑与策略。整体而言,新课标背景下数字教材建设应遵循四重逻辑:一是遵循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引领导向作用的政策逻辑,二是恪守彰显立德树人和育人为本的价值逻辑,三是遵从强调教学属性和渗透学科思维的教育逻辑,四是依循注重智能技术赋能教材的工具逻辑。在四重逻辑的观照下,新课标背景下的数字教材建设应包含三大体系,分别是强调“素养为轴”的设计体系、完善“选用—编排—呈现”的开发体系、凸显“实践效果”的应用体系。为了更好地推进新课标背景下的数字教材建设,需采取强化制度供给、组建协同联动共同体、选取适切智能技术、完善评价体系等多元策略,保障数字教材建设不断规范和优化。  相似文献   

4.
随着“互联网+教育”的深度融合,越来越多的教育技术手段走进课堂融入教材,数字教材已成为促进课堂教学及课外学习的新型教材形态。为了解国内外数字教材研究热点与趋势,本研究利用CiteSpace软件,以发文量、发文国家、关键词共现、关键词聚类及突现词五个方面,对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2000-2022年国内外数字教材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发现教育出版可能是未来国内数字教材的研究方向,数字教材使用的教育影响可能是未来国际数字教材领域的研究趋势;国内外数字教材研究均聚焦数字教材的内涵、开发和应用,差异体现为数字教材的研究范式、使用主体和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5.
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集中展示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教材建设领域取得的优秀成果。在基础教育教材领域,获奖教材绝大部分来自东部地区,京沪苏获奖数占总奖项的近八成;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和创新性,党和国家意志、学科和行业发展新成果得到有效体现;初步实现多元化主体参与,但参与深度不足、作用发挥尚不充分;总体实现学段、学科和教育类型全覆盖,趋于形成新时代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基础教育教材新体系。面向新时代,建议从落实国家事权、探求建设规律、加强内涵建设、技术赋能变革等方面入手,增强教材建设的政治性、科学性、系统性和先进性,创新机制注动力、聚合力、增活力、提能力,促进基础教育教材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教材作为教育的根底,承担着传播人类文明、传递科技文化、传载教育信息的重要作用,其发展受到信息传播方式的影响。由于新兴技术的介入与牵引,数字教材高速发展,但当前,数字教材的研发主体、信息传递方式、教学资源建设标准以及数字化教育生态环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成为教材转型的障碍。推动传统教材向数字教材转型,需要打造科教融合的数字教材建设共同体、创新教材编制技术与内容的有机融合、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标准规范体系及重整现代数字化教育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7.
课程教材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载体与依托。2022年8月20—21日,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以“中小学高质量课程教材的理论与实践”为主题,举办了第四届全国课程与教学青年学术论坛。在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颁行实施的新背景下,建设高质量课程教材是对新时期我国教育发展政策的积极响应,是发展中国特色课程教材理论的必然选择,也是提升课程教材质量的实践之需。当前高质量课程教材的建设,紧紧围绕以素养导向建构新目标、以“学为中心”打造新教材、以“学科实践”推进新教学、以“促进学习”开展新评价展开。基于此,未来应继续深化发展机制、凸显文化底蕴、强化数字赋能,进一步推动课程教材育人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经过2001年以来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中国特色、反映时代精神、体现素质教育理念的课程体系基本建立起来。但现行基础教育课程教材还没有全面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还没有完全适应教育普及化发展需求,还没有充分反映经济社会发展对国民素质、创新人才的新要求。建设科学的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体系,必须遵循规律,加强顶层设计,确立建设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体系的科学理念;必须注重策略,加强协同攻关,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体系科学化建设。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材工作步入制度化、规范化建设的新阶段,教材研究呈现新主题: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严把教材意识形态关;落实教材建设国家事权,完善教材管理与治理模式;对教材内涵的理解不断深化,由“教材”转向“学材”;教材评价更加科学,关照人才培养目标落实;关注数字教材的开发、建设与管理,聚焦服务教育教学。教材研究体现出的新特征是:多元研究主体推动教材研究进入新格局,教材研究主题呈现精微化趋势,教材研究服务教材政策意识与能力进一步提升,教材研究思路更加开阔、方法更加多样。未来我国教材研究的新趋势为:坚持教材作为国家事权,推进意识形态进教材;重视教材元研究,积极构建教材学;研究新背景下教材建设重点主题,继续服务教材决策;倡导教材的跨学科研究,形成教材研究学术共同体;促进教材研究规范化,推动研究方法创新。  相似文献   

10.
随着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等高性能终端设备的日渐普及,移动阅读等电子阅读方式已成为人们数字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教学领域,数字教材作为推行教学改革、开启智慧教育、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与核心要素,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准确把握数字教材的概念、形态与功能,是数字教材推广应用的前提。从媒体特征的差异性来看,数字教材经历了三种不同的发展形态--静态媒体数字教材、多媒体数字教材和富媒体数字教材,并且随着技术的发展,其媒体资源的丰富性、交互性、动态性始终在不断增强。从支持教与学的角度来看,数字教材功能模型应以数字教材内容为核心,以工具软件、终端设施及网络平台为支持环境,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具体功能的设计,以为数字教材的标准化与规范化建设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1.
在新冠肺炎重大疫情面前,战斗在教材建设一线的研究和编写人员认识到,在中小学教材中加强疾病防控、开展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开展了现行中小学教材相关教育内容的系统研究,发现中小学教材较好地融入了有关疾病防控、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的内容。总体来看,传染及非传染性疾病防控与治疗、环境安全、健身锻炼以及心理、社交和社会适应性等方面的内容较为丰富,反映教材建设已认识到传染或非传染性疾病是危害生命安全的最重要原因,同时较为妥善地处理了学生身体与心理健康的平衡。下一步中小学教材应在加强基础研究顶层设计、呈现形式、课程协同等方面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2.
我国语文教材的编制与使用,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中国的语文教育,在这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们的语文教材伴随着语文教育的发展而发展。现在,教育界正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促进教材建设的科学化、民族化。在我们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促进教材建设的科学化、民族化健康发展的同时,我们重新审视语文教材发展的历史从而更好地借鉴先人留下的宝贵经验和历史教训,以更为审慎的态度推进教材建设向着健康和理性的方向发展,于语文教学而言是极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13.
中小学教材建设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础工程,在我国教育发展战略中占据重要地位。教材建设不仅有利于彰显国家意志、延续文化传承、推进学科发展,而且对于学生综合素质养成以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积极作用。新课程改革以来,中小学教材建设在教师教材观转变、教材政策的逐步改进、教材管理制度构建等方面均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遭遇到了教材的基础理论研究不足、多样化格局下的无序、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应用不充分等流弊与困境。未来的教材建设应加强教材的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推动主流教材的形成、促进教学方法的同步变革、建立科学的教材评价体系,并开展后期培训,实现教师对教材的创造性再开发。  相似文献   

14.
作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建设的特殊时期,以苏联教育为基准,初步建立了中国新教育的课程教材模式。从课程变革的本质特征来看,这是一种主张固化信念的教材模式。在国家新课程推进的今天,无论是理论工作者,还是实践工作者,从课程变革的本质特征来考察这一时期基础教育教材的变革,都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族教育教材出版规模逐步扩大,但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我国加入WTO后出版市场的逐步放开,民族教育教材出版发行面临着新的挑战.在这种背景下,需要切实加强对民族教育教材出版发行现状、存在问题、出版发行的立体化开发和品牌策略进行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6.
提高教材质量,打造精品教材,是新时代教材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培根铸魂、启智增慧”是精品教材建设的根本目标和重点任务。精品教材是彰显中国特色的高质量教材,必须把正确的价值导向放在首位,彰显中国魂脉和世界文明新成果,遵循育人规律,用心打造。精品教材建设需要明确以下重点任务:实施中小学科学技术类教材质量提升攻坚行动,推进职业教育“专精特新”教材建设,支持和推动普通高等学校实施“中国系列”教材建设,加快数字教材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17.
中小学教材建设作为新时代十年教育变革的重要事件,走出了一条独具中国特色的基础教育教材发展之路。但不可否认的是,现阶段教材建设离高质量教材还有一定的差距,未来应坚持中国特色的教材建设道路,掌握教材的领导权、话语权、主动权;回归教材建设的基础研究,提升教材的理论性、应用性、综合性;加强教材治理的现代化,推进教材的统筹化、规范化、精细化;借助教材建设的外部资源,实现教材的高水平、高投入、高科技。  相似文献   

18.
建构符合时代需要的教师教育类课程体系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迫切需要,"中学数学课标与教材解析"正是基于此而建构的一门新课程.在课程建构中,秉持了建设与研究相促进、课标与教材相溶合、理论与实践相渗透的理念以保证建构具有针对性、实效性;选取了基十课标与教材融于一体的内容体系以确保学生进入教育场域后能够应对课改的新挑战;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激活学生的思维火花、助其掌握内容精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以改善学生的表现,促其养成优良教学品质.  相似文献   

19.
由山东省教学研究室编、山东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组织审定、明天出版社出版的《山东省幼儿园教育活动教材》(上册)(以下简称“新省编教材”)于2004年5月正式出版了,9月份新学期开学后,全省的幼儿园开始使用这套教材。为了让老师们使用好这套教材,2004年6月分别在烟台、潍坊、临沂、济宁四个市举行了省一级培训,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改革十年来,中小学教材建设成绩斐然,表现在中小学教材管理制度作出重大改革,出版了全方位立体化的中小学教材系列,形成了专业引领的中小学教材多方参与系统.为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材建设,创新具有中国气派的教材理论,构建全社会共建共享的中小学教材支持系统,健全优胜劣汰的中小学教材竞争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