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玮 《传媒》2018,(13):32-33
中国电影市场的票房从2007年的33亿到2017年突破523亿元大关, 10年的票房增长在2016年短暂下滑调整后重回上升轨道.这一结果正是因为投资渠道更加多元,影片类型不断丰富,放映系统日趋完善以及观众群体更加成熟而形成的.同时,电影消费热度的持续也重塑着媒介与市场话语:自2012年以后,更多偏向文艺表达和艺术内蕴的电影开始诞生,其在票房大热的同时也获得了不错的口碑,如《黄金时代》《狼图腾》《钢的琴》《山河故人》《百鸟朝凤》《无问西东》等.2017年,张扬的新作《冈仁波齐》在前期发行并不理想的情况下依然受到了小众观影群体的追捧与热爱,这些都意味着文艺类小众电影的成功,值得学界和业界对其加以关注.  相似文献   

2.
刘迅  宋骋丹 《青年记者》2017,(32):69-70
2016年全国电影总票房为457.12亿元,其中原创类纪录电影总票房仅为8032万元,而《我们诞生在中国》就占了6700万元.虽然《我们诞生在中国》刷新了中国纪录电影票房纪录,但纪录电影在院线中处于严重缺席状态,未曾真正赢得市场认可,是不争事实. 纪录电影缘何失去观众 长期以来,人们将纪录电影的票房惨淡归咎于院线排片率低,可对于院线来说,角逐利润才是唯一目的,影片的市场表现决定了排片场次,观众的选择决定影片最终命运,这也是许多影片费尽周折登录院线却只能“一日游”的真正原因.观众没有彻底接受大银幕上的纪录电影,根本原因是纪录电影难以适应电影市场中主流观众的多样化诉求.  相似文献   

3.
中国电影产业高速发展,大片产出不断,累计票房增长迅猛.在大片盛行的同时,也不乏有《冈仁波齐》《喜马拉雅天梯》等"黑马"出现,这样一批小众电影在被不被看好的情况下成功逆袭,口碑、票房双丰收.广受好评的小众文艺电影《冈仁波齐》,它的类型明确、故事情节引发观众共鸣、"遇见"观众式宣发策略,这些成功因素对小众电影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4.
在2016年公布的《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中,关于中国电影观众类型偏好的调查显示,观众对武侠片的喜爱只占2.2%,在列出的类型片中居倒数第二,曾几何时中国武侠电影可谓是无限风光,无论是质量还是票房,都所向无敌.由于投资风险远远大于其他影片,为挽救现状,明星阵容为获取票房确立了基本的保障,"明星为王"现象越来越为凸显,这从根本上挽救不了低迷不振的武侠电影.作为中国独有的类型电影,武侠片将遭遇消退的境遇,而是面临着像西部片一样从一蹶不振到多元化融合的新局面.本文旨在针对新世纪中国明星效应衍生的新现象,分析商业化背景下明星策略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寻求探寻中国武侠电影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5.
王敏芝  王曦 《青年记者》2016,(32):51-52
2015年,中国国产电影最终以440.69亿元票房创造新纪录,与此同时一批"高票房低口碑"电影涌现出来,成为圈内外热议的话题.豆瓣评分3.9、票房超过6.4亿元的《恶棍天使》,豆瓣评分3.4、票房4.3亿元的《奔跑吧兄弟》成为口碑与票房成反比的极端案例,"高票房"与"低口碑"的悖论成为当下电影产业链上的一种现象.  相似文献   

6.
综艺一 1960年代最具代表 性的电影《梁山伯 与祝英台》 1963年4月23日,香港邵氏公司出品的商业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台北市首映,多家戏院联映,《梁祝》一举放映了一百六十二天、九百卅多场,观众人数九十二万人次,打破了国语片票房的纪录,曾有观众看了一百零一次,全台掀起了黄梅调的风潮. 自1949年起,香港影坛壁垒分明,台湾观众视香港邵氏电影为国语影片的翘楚.  相似文献   

7.
勉人 《传媒》2015,(4):1
近日,关于综艺电影的争论引起了很多人的围观.顾名思义,综艺电影就是综艺节目改编成的电影.2014年1月31日,根据热播亲子真人秀改编的《爸爸去哪儿》在院线上映,最终收获超过7亿元的票房;2015年1月30日,同样改编自热播综艺节目的《奔跑吧兄弟》上映,这部仅用6天就完成所有拍摄镜头的“电影”,在口碑一路走低的情况下只用了10天就收获3.68亿元票房,它激起的争议犹胜《爸爸去哪儿》.冯小刚导演炮轰综艺电影会导致电影产业的自杀,冯导的论点虽得到不少电影从业者和观众的支持,却难以遏制综艺电影照猫画虎入市赚钱的势头.冯导的论调自然很有道理,因为他熟知什么是真正的电影,尽管当年的《1942》在票房上输给了更具娱乐气息的《泰囧》,但《泰囧》至少是一部完完整整在认真讲故事的电影.  相似文献   

8.
盘点2005年的华语电影,估计票房前几强还是《无极》《神话》《七剑》类以武打为主要卖点的电影。在第42届台湾金马奖的评选中,周星驰的《功夫》也荣获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五项大奖。靠《卧虎藏龙》大尝甜头的国际导演李安在点评这届金马奖时直言:论艺术角度,周星驰的《功夫》远不及侯孝贤的《最好的时光》和蔡明亮的《天边一朵云》。看侯、蔡的电影可以让人想很多,而周星驰的《功夫》只是带给观众娱乐而不用思考。因此可以这么说,这次评奖是商业打败了艺术。联想这些年来功夫片大行其道、屡屡获奖,多少折射出华语电影在全球大奶酪面前蠢…  相似文献   

9.
"港式合拍片"是现今华语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现今创作出的港式合拍片时常在丢失原有香港味道的同时又很难满足内地观众的审美取向,这使得港式合拍片的问题呈现和瓶颈效应越发显著.影片《湄公河行动》以良好的口碑和近12亿元的票房成为2016年中国电影市场获满意度最高的电影.这也使其成为合拍片成功的典范之一,其市场导向下内地故事为核心的"华语合拍"为未来的内地香港的合作提供了新方向.  相似文献   

10.
刘震云的长篇小说《手机》在2003年和2010年分别被改编成电影和电视剧。电影和电视剧二者都是主创阵容强大,大牌明星云集,但与观众见面后引起的反响却迥然。电影《手机》以700万投资斩获5608万票房成为2003年度国产票房冠军,引爆了当年的贺岁片市场,并成为一时的话题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电视剧虽然由具有强大收视号召力的陈道明与王志文担纲主演,在业界也获得了不错的评价,但观众却不买  相似文献   

11.
2020年9月,迪士尼真人影片《花木兰》在中国上映.虽然制片方进行了巨额投资和大肆宣传,但《花木兰》在中国口碑暴跌,票房扑街,原因在于影片有"文化挪用"之嫌,制片方改变主人公背景且有违中国文化的剧情改写让中国观众无法与影片内容产生共鸣.文章着重分析影片《花木兰》中女主角"女巫"身份的塑造及影片传达的西方女性主义思想,以...  相似文献   

12.
岁末年初的贺岁档里,《泰囵》成为最大的"黑马",上映以来不断刷新国产电影的各项纪录,票房成功冲破10亿元,业界为之瞠目结舌.要知道,2012年全年生产的893部电影,总票房为170亿元,其中,国产影片票房才82亿元. 3000万元的小成本制作,却创造了大片都无法企及的票房神话.尽管质疑声也不少,但有关《泰囵》成功奥秘的探讨进行得如火如荼.《泰囧》已成为一种"现象",谈论它的已经远远超出观众和电影圈.  相似文献   

13.
余梦云 《今传媒》2015,(1):92-93
近几年中国电影产业步入快速增长阶段,电影产业已经成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中国的电影市场上好口碑与好票房不一定是成正比的,我们常常看到像《1942》这样叫好不叫座的电影,也看到了很多如《富春山居图》这般叫座不叫好的电影,当然市场上也有很多如《失恋33天》《泰囧》票房好,观众口碑也好,但艺术性不高的电影。那么,到底是什么因素影响着电影受众对一部电影的喜好与评价,中国电影受众的消费心理是怎样的呢?本文从传播学的角度出发,利用使用与满足理论来探讨中国电影受众的心理状况,以及这些心理如何反作用于电影的传播,为中国电影的好票房与好口碑的双收找到一些启示,促进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冯小刚:我不当贺岁片的奴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冯小刚导演的贺岁片《大腕》在京上映后,期待已久的观众开始重返影院,各大影院的生意重新红火起来,票房收入一路飙升,疲软的电影市场再次出现生机和活力。 虽然业界对冯小刚的电影褒贬不一,但电影院里观众那爽朗的笑声,无疑是颁给冯小刚的最高奖项。他以他独特的视角和形式,再次满足了影迷的心理预期。这令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观众为什么喜欢冯小刚的贺岁片?他拍的片子为什么具有票房号召力?  相似文献   

15.
2011年,杨幂主演的电影《孤岛惊魂》以500万元投资取得了9000万元的票房成绩,从而开启了我国粉丝电影的极速发展之路.2014年暑期大热的几部电影,如韩寒的《后会无期》、郭敬明的《小时代》、“快男”电影《我就是我》等,均有不俗的票房成绩.“娱乐至死”“饮鸩止渴”的批判与高票房齐飞,这一现象似乎昭示着电影正朝着全民娱乐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任陇婵 《视听界》2014,(2):18-19
2014年大年初一上映的电影《爸爸去哪儿》成为春节期间最大的票房“黑马”,刷新多项电影纪录。首日票房9167万元,打破了《私人订制》8000万的首日票房纪录,也刷新了《泰囿》9天“破五”的华语电影纪录,累积票房近7亿,与电影《中国好声音之为你转身》的票房惨淡形成了鲜明反差。同为热播电视综艺节目,变成电影后,为何会是冰火两重天?  相似文献   

17.
2016年4月11日,第六届Cinema Con电影产业大会在拉斯维加斯召开,发布了多项产业经济数据.在票房突破10亿美元的《侏罗纪世界》《头脑特工队》《速度与激情7》《星球大战:原力觉醒》等影片推动下,2015年美国电影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创下383亿美元的票房收入,其中111亿美元票房收入来源于北美地区,272亿美元票房收入来源于世界其他国家,远远超过了2014年同期全球票房.  相似文献   

18.
近日一部根据同名歌曲改编的电影《同桌的你》在国内各大影院上映,短短几日就取得了票房过亿的好成绩。近年来,主打怀旧青春的小成本投资电影总是不断在国内刷新票房纪录。抛开看热闹的心态,怀旧青春电影为何受到如此高的推崇?观众为何百看不厌?其中所蕴含的消费主义美学值得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以近10年来最高的电影票房纪录--15亿人民币的成绩,迎来中国电影步入第100个年头,恐怕是中国电影主管部门最愿意看到的结果。2005年伊始,广电总局电影局局长童刚迫不及待地用一组数字拉开这个纪念盛典的序幕。2004年全国电影票房突破15.7亿元,比去年提高近60%。其中超过亿元票房和票房前三名的影片都是国产片,分别是《十面埋伏》1.53亿元、《功夫》1.25亿元和《天下无贼》1.01亿元。国产电影的票房总收入约8.25亿,这也是国产片的票房收入首次超过进口片。15亿,并不是中国电影历史上的最高票房,1989年这个数字是27亿,观众达293亿人次,之后票房一路下滑,1999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许多优秀主旋律电影都获得了票房与口碑双丰收,国产主旋律电影的生产也迎来了春天。由八一电影制片厂制作的影片《忠诚于背叛》一上映便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眼球,取得很好的传播效果。作为主旋律电影的杰出代表,该片具有相当的典型性和代表性。本文从电影《忠诚于背叛》入手,浅析主旋律电影在新时期所发展形成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