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梅戏生存状态分析及应对之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瑾 《池州学院学报》2009,23(5):119-121
针对黄梅戏每况愈下的生存状况,分析黄梅戏日见衰微的原因.在此基础上,系统提出了传承、振兴、发展黄梅戏的观点:牢固树立黄梅戏文化生态系统的大黄梅理念,以“黄梅戏教育教学”为基础,以“黄梅戏研究”为动力,以“黄梅戏文化产业”为平台,构建黄梅戏产学研一体化传承模式。  相似文献   

2.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看黄梅戏文化传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纵观黄梅戏发展历程,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提出了黄梅戏文化传承的思路,即维护相对原生态的文化发展环境、强化群众在文化保护中的核心主体地位、发挥黄梅戏文化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田野调查法,从武术与戏曲结合的历史梳理入手,对沧州武术戏的起源和原初形态进行考察,总结了其原初形态的艺术特征.进而指出,侠义精神是武术戏推崇和宣扬的重要价值取向;沧州尚武的地缘文化造就了武术戏戏武结合重在武的形式特征;在唱腔与乐器配置、服装与器械使用、递帖与剧目搬演、互动与传承方式等方面都展现出浓郁的武术文化气息和历史印痕.  相似文献   

4.
白马藏族傩舞戏表演内容在不同地域有各自的比较特色:在陇南有池哥昼、麻昼,表演形式古朴,秋昼、甘昼、嘛勾池、阿里该昼等,体现了其从娱神到娱人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池母擀面、拐格达、杀野猪、秦州客等傩舞戏表演,内容各异,发挥着娱人、吉庆的作用;在川北有“跳曹盖”,傩祭特征明显,舞则带有浓厚神话或宗教色彩,而阿里甘(熊猫傩舞)表现了白熊部族与其他地域白马部族傩表演的独有特色.白马藏族傩舞戏从源到流的发展演变,经过了一个层累、积淀的历史文化过程.陇南和川北白马藏族傩舞戏内容的差异,无不揭示着白马藏族生存史的种种隐秘,通过对其与周边邻近地区汉、藏、羌、彝诸族傩表演的比较,可以明确其傩舞戏的比较特色和具备的重要文化文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以淮海戏为研究对象,分析淮海戏发展现状,关注淮海戏发展前景,论述继承与发展淮海戏的关键在于维护其生存土壤,使其与当地教育、经济发展相结合、与社会发展相适应.  相似文献   

6.
黄梅戏作为我国戏苑中的一支,已经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雨.通过回顾黄梅戏艺术的发展历程,对黄梅戏在此过程中形成的两个主要美学特征作初步的探索:其一是融有地方特色的唱、念、做、舞为一体;其二是表演有程式而非程式化,人物分行当而又超越行当.黄梅戏独特的美学特征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美学意义,期望黄梅戏能够在戏曲家族中繁荣发展并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7.
通过调查和对有关史料的收集、分析,从现代休闲观出发,探讨了徽商与徽戏的不解之缘,研究了徽商休闲体育普遍具有的自由、社会交往和创造性的特征以及徽商与二者之间的循环推动作用,启迪我们在对当前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中不能墨守成规,应兼收并蓄,也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休闲体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舞龙运动的历史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野外调查、文献资料、背景分析、综合分析等方法,对中国舞龙运动的起源与发展进行系统研究。结果显示:1)早在商代,就有“舞龙求雨”的记载;2)东汉时期“鱼龙曼延”之戏,得到传承和发展,并成为皇家贵族的娱乐节目;3)元朝时期舞龙运动已从根本上摆脱了以“求雨祭祀”为目的活动,彻底转变成民间娱乐活动;4)而今的舞龙运动已被纳入我国竞技体育项目,并在全民健身运动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黄梅戏从民间的采茶小调逐渐发展成为今天的民族国粹,其主要艺术特色的"俗",则充分展示了黄梅戏的娱乐休闲与雅俗共赏的艺术特质.本文通过阐述黄梅戏艺术生长元素"俗",并联系实例,进一步分析了俗的大众化、通俗化和生活化等艺术特点,同时对黄梅戏艺术的内容形式、情节结构和语言运用等方面所产生的作用和意义分别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0.
婴戏图和童趣诗发展到宋代时均达到其黄金时代.宋代婴戏图和童趣诗在表达方式上都具有叙事性特点,但作为两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在表现同一种内容或主题的过程中,体现出不同的叙事性特征:宋代婴戏图叙事效果的直观性与童趣诗叙事效果的间接性、宋代婴戏图叙事的瞬间性与童趣诗叙事的流动性等.  相似文献   

11.
传统武术的传承有物质性和非物质性两种,以非物质性传承为主,包括传承内容、传承途径、传承方式和传承人四个方面.传承内容分为不可变易的基本部分和可进化的发展部分;传承途径包括口传心授、身体示范、观念影响等;传承方式包括群体传承、家庭(师徒)传承、学校传承等;传承人涉及到遴选、评价、管理等诸方面.  相似文献   

12.
引戏是宋金杂剧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对引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引戏的源头、职能及角色流交.对引戏源头的研究集中在两组关系上:引戏与引舞、引戏与远古祭祀.对引戏职能的研究围绕着引戏是否参加杂剧演出而展开.对引戏角色流变的研究则主要包括引戏与旦角、引戏与末角两组关系的讨论.引戏角色研究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需学者把握研究方向和研究重点,一是在文物资料与考古发现中寻找新线索,二是对引戏角色的源头研究和职能研究作进一步努力.  相似文献   

13.
党中央发布并号召实施的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基石,武术是具有显著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文化,学校武术教育则是武术传承和发展最便捷有效的途径。研究以范式理论为基础,从范式理论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三大功能角度研究学校武术教育在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效应,发挥学校武术教育的功能,促进我国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4.
高等院校是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主体,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传承和发展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传统武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杂技与竞技"类项目中占有重要地位,切实加强高等院校传统武术的教育与传承,保护和发展我们的母体文化,是未来高等院校体育课程发展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5.
摘要:《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传承发展中的意义、要求、主要内容和重点任务做了整体界定,并以实施工程的方式就如何组织实施和采取的保障措施做了部署,其中,对中华传统体育文化如何传承发展也做了全面要求。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通过对《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的解读,以国家顶层设计战略为引领,对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点任务、组织实施和保障措施等要求进行了初步梳理,并就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主要思路和举措做出了分析。研究认为: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内涵和中华体育精神的阐发,推进传统体育进校园,从非遗角度加强对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打造传承弘扬传统体育文化的平台,将传统体育项目融入大众生活,大力彰显传统体育文化的魅力以及推动中外体育文化的交流互鉴,将是目前甚至将来一段时间内传承、发展并全面复兴中华体育文化的重要“工程”。  相似文献   

16.
安徽罗城民歌艺术价值离不开舞蹈的融入。试图探索罗城民歌与其舞蹈之间互动、发展和影响的关系,探究罗城民歌及与之相随的舞蹈传承及发展的意义,分析当前罗城民歌的舞蹈传承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继承与发展的对策。在此基础上挖掘和再现罗城民歌舞蹈,展现罗城民歌传承和发展的完整性和独特性。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的困境进行了研究。指出民俗化保护、全民化传承、现代化生存和市场化发展,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全球化背景下传承与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困境,并就此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8.
舞龙运动是中华民族传统的体育活动,是华夏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通过对铜梁舞龙的传承和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高校的条件优势,探索铜梁龙舞在高校的传承与发展。在促进铜梁龙舞的广泛传承和发展的同时,也使得以龙文化为代表的民族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从体育人类学角度,深入贵州松涛县、锦屏县等"武术之乡",对苗族传统武术的传承和发展现状进行田野调查。结果表明:苗族传统武术的传承现状不容乐观,需要从物质、制度、思想三个层面去建立完善的传承机制;在传承的基础上,开拓创新,走出一条适应时代要求的发展创新模式,为苗族传统武术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通过SWOT分析法,分析了达斡尔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优势和劣势、机遇和挑战,以期为达斡尔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