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写伴我行     
上世纪80年代初.起个体经营之后.工商所为我们有点化知识的个体户免费赠送了一份《个体户周报》。光阴似箭.20年弹指一挥间.我也由“报盲”成了“报迷”。通过读书看报.既开阔了眼界,又增长了知识.获取了大量信息,同时读写也成了我生活中的伴侣,使我终身受益。  相似文献   

2.
楚明媛 《河北广播》2006,(C00):54-55
三个月前,经过初试、复试层层选拔,还是一名大四学生的我.有幸成为河北音乐广播的一员。对于这份来得有点突然的工作.我充满了期待和好奇。从学生到广播人,不仅仅是角色的转换,也是一种全新的考验.“一切都是新的”,是我来到音乐广播最深的感受。  相似文献   

3.
最近.我的一位在北京某机关从事档案工作的朋友.给我的一封信里说他自己大学毕业“嫁”到机关近20年来.长年忙于收集、整理、编研档案信息,已把人生中最美好的青春献给了档案事业.现如今已是“半老徐爷”了。喜欢幽一幽自己的我的那位档案界朋友.其实才三十过八.然我却还比他大两岁哩。他是半老徐爷,我便要想想自己是不是还有点“风韵”。  相似文献   

4.
我不是党报系统的从业人员,却来议论党报的问题,既有点自不量力,又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更有点无知者胆大。好在毛泽东同志对党报工作曾有言在先.大概是以下三层意思吧:一是要全党办报,二是要开门办报,三是不要书生办报,更不要死人办报。因此我就斗胆说几句外行话或说几点肤浅的感悟就教各位专家。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数码印刷作为印刷行业的一个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各方的关注。设备厂商是你方唱罢我登场.数码印刷企业是不断涌现,层出不穷.用户也在更多地应用数码印刷的各种服务。但当真地聚焦数码印刷行业管理时.还真有点“无组织、无纪律”的状态。  相似文献   

6.
欧阳毅 《大观周刊》2006,(45):20-20
“如果说一个礼拜前对于赛事我还有点忐忑的话.那现在我想的只是怎样把赛事做得更好。”Beth从内心表达了她对于大赛的坚定信心。作为第十四届世界顶尖超级模特大赛中国赛区云南分赛区执行总监.她的这种信心更大程度是来自于社会各界对比赛的反响。  相似文献   

7.
有点钱有点创意,再加上“做梦”的勇气,成为我今天事业的起点。  相似文献   

8.
东北一家市级电视台的记者.两次赴四川沱江采制专题.攀谈中获知她操持着一档栏目叫《回家》。我问其收视率如何.算不算品牌栏目?老百姓买不买账?她有点语塞并略显尴尬。我说,你回家吧,只有你先回了家,节目才能回家,只有在你们辖区和频道覆盖范围内重新定位,谋划选题,节目或许能够柳暗花明。  相似文献   

9.
包包快乐     
年底的时候我娘替我收拾屋子,完事,神情严肃地把我叫进房间,让我对着一屋子的包包反省,这些合计六十余个的的大包小包,都是我近半年来新近置下的家当,被我娘这么归归拢拢的,堆在房间里,看上去,确实有那么点,怎么说呢.真有点触目惊心。  相似文献   

10.
随着年龄的增长.近年来我的阅读兴趣和方式亦随之发生了变化.比如.对那些长篇文学作品.大部头的学术专著很少有兴趣完整阅读或从头到尾啃下来.至多读读前言.看看后记和翻翻目录而已。然而,廖永亮同志日前将他的一本35万字的学术新著《消息写作创新》(新华出版社2004年8月版)送给我,我不仅能够耐心地读下去.而且越读兴致越浓.时而产生共鸣.时而引发沉思,真有点读了这节欲读下节的的感觉。概括起来说.该书有如下两个特点犹为突出:  相似文献   

11.
北京市新闻出版系列申报职称评审需注意的有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是北京市媒体一名新闻工作者.感到去年申报评审高级职称比较复杂,需要在网上申报、写业务自传、准备大批的材料。有许多人在申报评审高级职称期间有点手忙脚乱.顾头顾不了尾,申报最后期限都到了.材料还没整理完.只好仓促申报。特别是有些同志认为自己做出了很多成绩.但是还没有评上高级职称。因此.麻烦《新闻与写作》编辑部的老师,帮助我和其他同志向有关部门了解一下.申报工作应做好哪些准备.需要注意哪些问题。谢谢!  相似文献   

12.
煤油灯     
小时候.老家的村庄是没有通电的.更不会有今天“电化”后的各类电灯、电话、电视、电扇、电脑等高度依赖电的现代家用设备。因为童年的记忆.那些短暂的没有电的光景自己还依稀的记得一点,每当回忆这些遥远的点滴记忆.自己总有一种极其平静的感觉。这种记忆对我来说是一种财富.而对于和我同龄的人(特别是城里人)来说有点难以想象甚至夸张。  相似文献   

13.
读书习惯离人们渐行渐远 在前不久举行的第十二届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上.文化名人余秋雨负责对参赛歌手的文化知识点评。比赛临近结束时.余秋雨发出这样的感慨:“15位选手歌唱得很好,但文化知识考评大部分为零分。这使我有点纳闷,是不是考题太难呢?我问了命题组.回答是.这些题目没有超出中学文化知识考核的范围。我在想.作为一个中国人.一些基础知识还是必须掌握的。像对屈原、曹操、聂耳,不应该不知道。”今天的年轻人不知道屈原、曹操,正是不读书的恶果。  相似文献   

14.
在网络论坛上看到些谈论色彩管理的帖子.感觉大家对色彩管理的概念和流程有点模糊.也许大家都明白.但就是表达不好,这里把我做的些色彩管理流程的实验提供给大家,希望对大家更好地理解色彩管理的概念和流程有所帮助,这里我们不谈空洞的理论,只做实战操作。  相似文献   

15.
刘瑞霞 《大观周刊》2011,(19):166-166
前一段时间.班上来了位新同学.成绩是我校一年级四个插班生里最差的。第一次看到他的时候,隐约感觉到这个孩子有点特别.眼睛挺大.目光却很呆滞。我及时向领导及学生家长了解情况才知道.这个孩子不仅仅是成绩差那么简单.还得了一种奇怪的“富贵病”——不能说、不能吓、不能批评,情绪稍有波动就会诱发那种特殊的病.  相似文献   

16.
周树雨 《青年记者》2007,(13):31-31
当我得知《青年记者》今年65岁的时候,我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相似文献   

17.
写下这个题目时,我有点犹豫:因为它既有点事后诸葛亮的味道,又容易让人觉得这是在自夸高明.但是,我还是想谈论此事、分析一下其中的教训,因为没有找到更适于表达意思的题目,只好用它了.  相似文献   

18.
认识徐林是几年前的事了。那是1998年年初,我给一家流行杂志做了一个稿子,需要配主人公的照片,由于我既没有照相机.也不擅长拍照,报社的朋友知道后便作了“中介人”,让我找徐林帮忙,当时的我心里还有点犹豫。担心他会婉拒。没想到,徐林一听我要拍照片,便满口应承。初次见面。我们并没有半点陌生的感觉,  相似文献   

19.
害怕读书     
我对书的感情有点深,深得也许是有点病态了。我家里最多的东西是书,最大的房间是书房,上万册书围了一圈,把我困在其中,也是乐在其中。坦率地说,写作有很多功利的目的,而阅读完全是精神需要。人的精神层面很宽阔,你怎么填满它?我就是靠阅读。我读文学书只占四分之一,科学的、哲学的、历史的,很多闲书乱读。尽管我对世俗生活一直保持一种警惕,希望自己不要太物质化,可似乎有点防不胜防。这个时候,也许洗干净手、焚上香火读一本书能拯救我。  相似文献   

20.
徐勤 《新闻实践》2011,(1):74-75
拙作《都是“弱势群体”?》获得第二十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颇出乎我的意料。作为一家地市报的从业者,发表在《衢州日报》的一篇近1400字的杂文,能得到这么高的荣誉,确非我写作该文时所望。我想,大概是因为这篇文章还有点新意、有点深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