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新能源汽车成为汽车制造行业研发的重点项目,其维修工作也相应升级。基于此,本文就新能源汽车维修中电子诊断技术的应用进行研究,首先就电子诊断技术在新能源汽车中的应用优势和应用现状进行分析,然后阐述新能源汽车维修应用电子诊断技术的实践要点,最后针对新能源汽车的维修特点,提出一些合理化的注意事项,从而提升电子诊断技术的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2.
随着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于汽车制造业行业来说,新能源汽车成为一项重点的研发项目,为促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其维修工作的重要性也有了显著提升。本文对于汽车电子活着呢短技术的相关要点进行分析,对其现状进行了有效的分析,同时针对现状对新能源电子汽车的诊断技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在新能源汽车的电子控制单元ECU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车辆的动力效率、控制策略以及安全可靠性。研究适合新能源汽车的电子控制单元(ECU)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新能源汽车涉及的主要电子控制关键性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并以汽车能源自适应控制巡航控制为例,对电控技术在新能源汽车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新能源汽车能源自适应分配的控制方案。本文的研究对于各种新能源汽车的电控技术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迅速发展,新能源车企呈现蓬勃发展趋势。《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中指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之一。而锂离子电池作为重要的动力电池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被广泛使用。由于锂离子电池易燃,因此如何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一直是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5.
在环境日愈恶化和资源愈发紧缺的背景下,各种新能源技术及设备被研发出来。我国对新能源汽车发展予以高度关注,在其中投入大量资金。纵观当前新能源企业的发展情况,可知驱动不稳定属于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故而如何有效维修和保养驱动电机,依然成为新能源汽车发展进程中的重中之重。本文将探讨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的维修及保养。  相似文献   

6.
如今,新能源汽车由于它的结构简单、无二氧化碳排放等诸多因素被推上了历史的舞台,成为了全球的关注焦点。然而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是在动力电池,所以电池的寿命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安全性与使用寿命,对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剩余电量的荷电状态进行了估算与研究,采用了无迹卡尔曼(UKF)法对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剩余电量的荷电状态进行了精确估算。通过仿真测试表明,新能源汽车电池荷电状态SOC估算算法是真实有效的。UKF对新能源汽车电池剩余电量SOC估算算法的应用可以延长新能源汽车的寿命,可以使得电池的安全性更高,并使得电池降低运行成本,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和全球广泛应用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新能源汽车市场在2015年取得爆发性增长之后,背后的"骗补"乱象也随之被揭开。面对触目惊心的问题,是时候冷静思考,如何走出新能源汽车产业良性发展的未来。巴黎气候大会成功达成的《巴黎协定》,为全球低碳转型发出了更谈新能源汽车,首先要谈我们为什么要发展新能源汽车。于国家而言,是为了节能减排,为了推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于汽车企  相似文献   

8.
随着技术的进步,汽车已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融计算机控制、电子通讯、新材料、新能源技术和各类先进电器产品于一身的、机电一体化的高科技产品。本文通过对现有汽车产品和国外各大汽车公司的概念车所采用的各种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能源的分析,对汽车科技的现状和未来作一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9.
新能源汽车是全球共同大力发展的,新能源汽车能够减轻能源安全的压力、环境保护的压力,而以燃油为主的污染环境的汽车将会被新能源代替。目前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我国如果能抓住这次机会,就能实现快速成长。其中的一个途径就是实现新能源汽车的供应链集成管理,供应链集成管理能够使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相互作用更强,提高更大的产出和价值。  相似文献   

10.
正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说新能源汽车是迈向强国的必由之路,李克强总理多次对新能源汽车发展做出批示。明确了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方向、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为了加快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2014年以来,尤其是2014年7月国务院研发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指导意见,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取得了积极进展。  相似文献   

11.
在发展新能源车的道路上,发展纯电动车还是混合动力车一直就存在争议,尤其是去年,国家出台了对纯电动车的大幅补贴政策,但却把混合动力车排除在外,更是将这种争议自热化。国家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监理咨询专家组组长王秉刚认为,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道路上,混合动力车作为最具产业化条件的新能源,是不应被排除在新能源产业规划之外的。  相似文献   

12.
随着能源体系的低碳转型,发展新能源汽车在国家战略和社会生活中愈发重要,推广新能源汽车,媒体对社会公众的科技传播不容忽视。基于框架理论,采用内容分析和语义网络分析方法,考察了2004—2021年《人民日报》和《光明日报》共3 782篇有关新能源汽车的报道,分析了我国新能源汽车推广过程中科技传播的历史变迁和发展动力。结果发现,我国新能源汽车的科技传播经历了科技环保理念下的新能源汽车(2004—2009年)、产业政策激励下的新能源汽车(2010—2015年)、成就与挫折并存的新能源汽车(2016—2018年)和多元收益强调下的新能源汽车(2019—2021年)4个阶段。而媒体对新能源汽车推广的科技传播主要受到三大动力因素的影响。第一,国家政策的驱动。政府在不同阶段出台的关于新能源汽车的政策对媒体报道量、新闻框架和媒体关于新能源汽车的话语产生了很大影响。第二,国家发展话语的采用。在推广新能源汽车的策略中,媒体报道被嵌入到国家发展话语中,以提高公众对新技术、新产业的认可度。第三,逐步强化的环境形象建构的需求。媒体报道也向国际社会表明,我国在环境保护问题上已经从被动的“污染解决者”转变为主动的“环...  相似文献   

13.
主要阐述了新能源汽车发展在我国的重大意义,并结合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指出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随着汽车产业的发展,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年增长。介绍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探讨纯电动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等发展情况,并引入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5.
随着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成为汽车发展的重要方向,而结合"中国制造2025"以及国内将逐步禁售燃油车的政策被提上新的日程,以电动汽车为主的新能源汽车将逐步代替传统燃油汽车走向汽车史的舞台,但其现今仍有许多问题。本文就新能源发展状况,相比于燃油汽车的优势与不足以及其发展带来的机遇做一些简要叙述。  相似文献   

16.
印博 《科技风》2013,(11):79
"全球40%的石油被汽车消耗,中国是世界第一能源消费大国,57%的石油依赖进口,且即将突破60%的安全线。",以及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使得中国发展电动汽车比任何国家都更加紧迫。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支持有目共睹。据"十二五"规划,中国未来5年将投入超过1000亿元资金,扶持新能源汽车发展。根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预计新能源汽车2015年销量将达25万辆,2020年300万辆,相对于2012年9000多辆的水平,未来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将增加近27倍。汽车性能的优劣不仅取决于汽车各部件的性能,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部件的协调和配合,取决于总体布置;总体设计水平的高低对汽车的设计质量、使用性能和产品生命力起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正2020年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意义的年份。这一年新能源汽车行业峰回路转,新能源汽车规划(2012—2020)目标任务圆满收官。这一年,是新能源汽车大规模进入家庭的元年,新能源汽车从政策驱动到市场驱动的转折年,也是新能源汽车利好发展政策纷纷出台的一年,  相似文献   

18.
本文阐述了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并剖析了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撒。最后,提出了转变发展方式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建议和举措。  相似文献   

19.
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现状、瓶颈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琳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102-102,26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世界各国已确立的汽车发展方向,也是我国政府着力打造的新能源发展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加快推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化,不仅有利于节能减排和技术进步,也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措施。分析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发展的瓶颈及其对策,将有助于我们制定切实可行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和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20.
《青海科技》2014,(2):9-9
<正>随着汽车尾气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新能源汽车产业化规模化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伴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和规模化不断扩大,将助推青海省锂产业迅猛发展。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迈进的必由之路,要使新能源汽车成为强劲的经济增长点。全国各地密集出台推广新能源汽车扶持政策,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营造出良好的政策环境。受国家政策扶持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前景一片光明,而青海省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