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0年7月,哈尔滨工业大学与国家级高新技术园区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联合共建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宜兴环保研究院,作为环保技术研发机构和成果转化平台;为了推进研究院的市场化运营,2011年7月,由宜兴环科园和哈工大共同出资组建的"江苏哈宜环保研究院有限公司"正式成立,通过"政一产-学-研-用"相结合,创造高等院校技术优势、人才优势、资质优势与企业资本优势、市场优势高效整合及合作的新机制,打造高科技环保产业联盟,为实现节能减排的国家战略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  相似文献   

2.
游小叶 《科学中国人》2010,(4):F0002-F0002,1-3
<正>"产学研合作是一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事情,特别是能做出特色来更不容易。"作为南京大学宜兴环保科技研发中心主任,任洪强教授这样表达自己对产学研合作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正这是一个薪火相承与创新争先齐头并行的故事。松花江畔,巍巍学府哈尔滨工业大学自建成以来,一直立足国民经济和国防需要,主动承接了许多国家高、精、尖大型科技项目,为新中国之崛起不断抒写着壮丽诗篇。学府之中,有这样一批承前启后的人,他们为我国超精密仪器事业薪火相传,弦歌不辍。立于哈尔滨工业大学超精密光电仪器工程研究所这样一个具有厚重底蕴的团体之中,优秀青年学者王雷,一直以恭谦的态度"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致力于新一轮科学技术的创新探讨。  相似文献   

4.
"中国定能实现CO2减排",这句话听起来多少令人生疑,但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徐实谦教授及其研究同伴说起来却信心十足。"十二五"期间我国CO2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减少16%~17%,在国家的高度重视之下,他们在节能减排上收获良多。  相似文献   

5.
苏东坡一生中曾多次到过宜兴,与宜兴结下了深厚的情缘.一者,他与宜兴的蒋之奇、单锡为同科进士,早在琼林宴上已结下了鸡黍之约;二者,宜兴山水秀美,民风淳朴,苏东坡曾称宜兴独山"此山似蜀",有一种认同感,因而有买田阳羡(宜兴古称阳羡)以度终老之意.苏东坡在宜兴居住期间,设馆讲学、设计紫壶,做了许多好事,同时还留下了许多诗词墨迹,其中<楚颂帖>就是一帧非常珍贵的书法作品.  相似文献   

6.
环保产业是连接环境与经济的桥梁,是"十三五"时期国家的重点建设内容,为更有效地促进环保产业发展,有必要对众多环保产业政策工具进行比较。本文基于国外经验及中国实际构建了中国环保产业政策工具分类的概念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应用中国环保产业营业收入和三类六项政策工具的1995-2014年数据构建GRAVAR模型,通过测度政策工具对环保产业的重要程度及影响比较环保产业多项政策工具。研究得出:在促进环保产业发展三类政策中,科技政策工具最优、经济政策工具次之、法制政策工具最弱。其中,科技政策工具中代表成果的细分工具在六项细分工具中排名第五;经济政策工具作为经济手段,其与环保产业的关联程度高于另两类行政手段与环保产业的平均关联程度。  相似文献   

7.
正最近几年,中国环保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已成为全国七大战略新兴产业。国家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明确提出"在投资贸易中突出生态文明理念,加强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和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共建绿色丝绸之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多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其工业化、城市化正在加速发展,基础设施相对薄弱,不少国家的经济高度依赖能源、矿产等资源行业,环保市场需求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8.
《科学与生活》2009,(2):31-31
<正>"限塑令"的颁布没有让董金狮感到意外,作为中国"白色污染"治理的专家,他已经多次目睹、参与了北京市及国家相关环保政策的起草与制定。"政策出台,对行业重新洗牌,重新调整有重要意义,可以改变过去落后的、不环保的生活方式,逐渐推广更环保的消费方式",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技信息》2015,(1):12-13
个人简介男,英国籍,1961年12月18日出生,哈尔滨工业大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目前英国布鲁内尔大学系主任兼制造系统首席教授。2010年入选国家第三批"千人计划"创新人才,现为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可持续制造中心主任。  相似文献   

10.
位于江苏省宜兴市的中国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是我国目前唯一的以发展环保产业为主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它建立于1991年,至今,园区投资达3亿多元,首期开发skin’,园区内新建企业达二十余家。园区建设虽然刚刚启动,但作为环保企业对外发展和联系的重要窗口,对宜兴市  相似文献   

11.
<正>环境是什么?"环境就是民生!"国家主席习近平的答案坚决果断,他表示,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在追求"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和谐统一的道路上,环保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从排放源头上治理大气天津市环保局总工程师包景岭走遍了中国的主要港口,他发现大型船舶带来的污染远远出乎意料,"一艘巨轮从进港到出港的短短时间内,排放的污染相当于十辆大卡车。"  相似文献   

12.
奥运会将于2008年在中国北京举行,目前北京正在建设一座奇妙的体育建筑——"水立方"。它其实是国家游泳中心,整个建筑是个立方体,身披海蓝色的透明膜外衣,远看就像一方蓝蓝的水,所以叫做"水立方"。  相似文献   

13.
黄清子  王振振  王立剑 《资源科学》2016,38(10):1988-2000
环保产业是连接环境与经济的桥梁,是“十三五”时期国家的重点建设内容,为更有效地促进环保产业发展,有必要对众多环保产业政策工具进行比较。本文基于国外经验及中国实际构建了中国环保产业政策工具分类的概念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应用中国环保产业营业收入和三类六项政策工具的1995-2014年数据构建GRA-VAR模型,通过测度政策工具对环保产业的重要程度及影响比较环保产业多项政策工具。研究得出:在促进环保产业发展三类政策中,科技政策工具最优、经济政策工具次之、法制政策工具最弱。其中,科技政策工具中代表成果的细分工具在六项细分工具中排名第五;经济政策工具作为经济手段,其与环保产业的关联程度高于另两类行政手段与环保产业的平均关联程度。  相似文献   

14.
《青海科技》2012,(6):28-30
十八大报告中,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章,"美丽中国","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等新词句,让人印象深刻,也表明国家对环保的重视程度提升到空前的高度。可以预见,随着环保产业的扩大,环保企业将从中分一杯羹。"美丽中国"捧红环保股"十八大"报告提出了"美丽中国"概念,勾勒出未来中国发展的新蓝图。从中央到环保部均释放了政府强烈关  相似文献   

15.
专利是技术发展的主要载体,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专利合作能够促进各方技术创新,探索专利合作的演化以及技术态势,对于辅助识别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技术合作机会有重要作用。本文以PATENTSCOPE数据库中"一带一路"申请人国籍合作专利为数据源,基于共现网络分析方法,从宏观上构建"一带一路"国家之间技术合作演化框架;中观上运用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专利,识别主要合作国家、技术领域以及申请人;微观上通过对专利标题关键信息提取,对专利合作技术点进行微观动态分析。结果表明,宏观层面上2013—2018年"一带一路"国家之间专利合作增长平缓,但合作主要集中在少数国家之间;中观层面上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专利合作IPC技术领域主要集中在H04、A61等,主要合作对象是韩国、新加坡等,合作申请人结果显示除了华为公司以外中国本土企业参与较少;微观层面上合作技术主要集中在无线通信网络、编码以及化合物构造等,不同技术发展态势呈现分化或融合趋势。  相似文献   

16.
<正>株洲三新包装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10月,注册资金1200万元。公司位于株洲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栗雨工业园,现有员工132人,是一家从事环保水墨印刷成套装备研发、试制、生产、销售的科技型民营企业,是国家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软件企业、高新技术产品、软件产品。十多年来,公司在环保水墨印刷成套装备的研发、试制及成果转化方  相似文献   

17.
正打赢"蓝天保卫战"已成为牵动中国经济发展和影响人民美好生活的重大攻坚战之一。随着中国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机动车污染已成为我国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其防治的紧迫性日益凸显。未来,机动车排放污染的控制与分析将是中国环境控制的重点研究领域。每一微克污染物浓度降低的背后,都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每一次环保政策和标准制定变更的背后,都是一支支环保科研团队夜以继日的科研攻坚。  相似文献   

18.
<正>云南亚太环保于1995年成立,是由云南亚太环境工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云南亚太矿冶环保产业公司和成都亚太环保科技股份公司组成,经环境保护部批准,建成的全国首个"国家环境保护工业资源循环利用工程技术中心",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部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国家  相似文献   

19.
环境污染是中国当今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其实,中国古人很早就有"环保治国"理念,那么,古代有现代这样专门的环保机构吗?有的。从记载来看,世界上最早的"环境保护部"就诞生在中国。那么古人怎么搞环保?世界上最早"环保部"——虞古代管环保的部门,名称自然不叫"环保部"。据清黄本骥编纂《历代职官表》,中国古代早期的环保部叫"虞"。"虞"既是机构名,又是官衔名,其很大一部分职能与今天  相似文献   

20.
<正>重视人才培养,加强合作与交流现代焊接生产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前身是哈尔滨工业大学焊接专业。该专业始建于1952年,是国内第一个焊接专业。1986年,被评为全国首批重点学科。1989年,在焊接专业的基础上筹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995年通过国家验收并正式对外开放,2003年通过国家科技部的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