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现代化教育全面推行新课程理念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一个传统专业,要不要进行教学观念的转变、转变的方法与依据是什么、如何转变,依然是理论上值得探讨的问题。认为新课程背景下汉语言文学教学观念的转变,以实践教学为切入点构成转变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2.
在国际教育大背景下,国内许多高等院校都在积极推行通识教育的理念。作为专业性较强的中医药类高校,对大学英语课程设置进行改革符合大学英语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在国际教育大背景下,国内许多高等院校都在积极推行通识教育的理念。作为专业性较强的中医药类高校,对大学英语课程设置进行改革符合大学英语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我国目前语文教育和汉语言教育不存在相互矛盾的环节,就语言学习即语文学习的具体情况而言,其重视程度不足,也许是目前的应试教育出现问题,对汉语言的地位造成影响。我国教育的目标是培训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各类人才,在语文教学方面要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适应力的人才。所以提高语文教学水平特别重要。需要逐步更新教学理念,要拥有开放积极的态度,要妥善解决汉语言文学和语文教育间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周建锋 《科技广场》2009,(12):79-81
本文从通识教育理念、通识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要求、课程教学与管理等方面对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地区高等学校的通识教育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指出了大陆通识教育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相似文献   

6.
程璟 《科教文汇》2008,(29):55-55
通识教育自20世纪40年代引入我国,至今它的意义和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我国对通识教育的理解被狭隘化,深深地影响到现行的通识课程设置。本文根据全面发展的人才观提出树立正确的通识教育与理念,还原通识教育的本质,有效地指导通识教育的实践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美国高校创业教育发展已经比较成熟,创业教育大众化时代已经到来。在此背景下,美国的一些高校开始研究在本科生通识教育课程中加入创业课程,以期全校性的创业教育项目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文章总结了美国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发展的三大历程,探讨了创业教育和通识教育融合的基础,对百森商学院的创业教育通识课程设置情况进行了个案研究。  相似文献   

8.
崔佳  倪代川 《现代情报》2012,32(12):124-128
文章从大学通识教育背景出发,简要回顾了大学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发展历程及主要方式,并在大学通识教育内涵及其现实的基础上,从信息素养教育目标、课程设置、课程教改以及馆员信息素养通识教育能力等4方面系统分析了大学图书馆信息素养通识教育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9.
张雁  吴平 《未来与发展》2012,35(5):82-85
大学英语通识教育化转向不仅是个新课题,当下也正日益成为学界关注的问题。将英语教学置于通识教育大背景下,培养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同时,通过教授人文知识、传播国际文化,深化学生思想观点表达的内容和深度,有助于目前大学生英语学习中"文化失语症"现象的逐步解决,亦成为大学英语教学发展的新路径。以英语为教学语言推广通识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亦可为国际化背景下创新人才培养提供空间与平台。  相似文献   

10.
《科技风》2020,(9)
当前我们处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背景之下,本文通过论述新时代背景下教育政策对高职院校语文教学的影响,分析当前语文教学面临的现状。认为传统高职语文教育理念影响当前职业教育的发展,应该用新时代教育理念与思路指导语文教学,要选取符合时代特色兼具人文情怀的应用型教材,课程设置更加合理,引进高学历高素质师资队伍,同时利用新方法吸引学生对课堂的注意力,以此提高高职学生的文学修养与语文能力,让教师成为学生的引路人,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1.
《科技风》2016,(23)
汉语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载体,而汉语言文学包涵了我国的民族意识,汉语言文学主要培养学生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而社会市场中人才创新作为主要竞争力。为适应现代化市场需求,提高创造能力,加强学生对汉语言文学的学习,以提高创新能力和文学素养。中学教师应具有对社会发展的前瞻力,结合有效的教学计划,完善汉语言文学教学体系,培养中学生创造力与文学素养。本文以汉语言文学对中学生的重要性进行分析,为中学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当前中国大学存在着将通识课变成通俗课、常识课、生存技能课、概论课、入门课、简介课的现象。这些现象可以概括为通识教育的广度模式。而宽度模式把通识教育简单化甚至庸俗化了,偏离了通识教育的根本理念。我国大学的通识教育应有效利用宝贵而有限的通选课学分和教育时间,选择以人文熏陶、思维训练、学术对话为主导的深度模式。通过核心课程的设置,融会贯通的教学方式,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的师资配置,建构起深度模式,完成通识教育超越知识、唤醒智慧、守护精神、滋养心灵的使命。  相似文献   

13.
汉语言文学在提升人的个人修养和素质方面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汉语言文学的教学的时候,要不断向着目标前进,不过在实际的教学中,主要因为汉语言文学本身的随意性较强,致使这门课很难合理控制。因此,在实际的学习中,我们要注重对学生的美学教育,用审美教育提升学生对美的理解能力,本文主要依据目前汉语文文学的教学现状,将审美教育揉合进入教育中,对其实施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了相关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批判性思维是一个理念,而不是一个学科.批判性思维论者将它与通识教育相联系,希望设置课程.本文讨论了理念与学科及课程的关系并指出,通识教育是通过专业教学而实现的;如果批判性思维是与通识教育相符合的理念,则不需要通过专业教学来实现,不需要设置专门课程;逻辑是一门基础课,以批判性思维为目的而改造逻辑课程是错误的.既然不否认逻辑课有助于提高批判性思维素养和能力,就应该认真教好逻辑课.理念是有解释空间的,谁都可以说上几句,高校教师有开课自由,但是一门课程的设定却一定会涉及专业和学科,必须慎重,不能随意仅凭一个理念来进行,尤其是一个不那么清晰的理念.  相似文献   

15.
香港中文大学通识教育历史悠久,在通识教育管理方面独具特色,管理理念和方法成熟而先进,形成了以多元性和开放性为特征的"香港中文大学模式",而这种极具生命力的模式也成为内地高校教育改革学习的极佳范本之一。从系统思考出发,香港中文大学通识教育管理模式体现出鲜明的系统性特征。  相似文献   

16.
汉语言文学是研究中国词语、句法和传统的诗词、散文等文学作品的课程,是通过对其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来学习汉语言的主要能力,其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具有中国语言功底和写作能力,更是追求各种文字美的关键。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各种社会制度和经济技术的逐步改变和完善,使得汉语言文学也不断地发展。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是汉语言文学改变的前提,更是时代文学发展和利用的关键。随着经济的不断提高,汉语言文学展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文学逐步的繁荣兴盛,各种文学作品涌现而出,为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带来了机遇。汉语言文学,是中华文明的结晶,其历史源远悠长,是我国先民智慧的表现。  相似文献   

17.
通识教育是一种没有硬性专业划分、旨在提供给学生多样化选择,以帮助其得到充分成长的教育。本文从课程设置目标、通识教育课程体系、课程配置结构、学习要求、通识教育管理与评价等多角度对比分析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日本东京大学等国外著名的理工科院校在通识教育的成功的经验,并与我国理工科大学通识教育整体现状进行了对比。进而提出了兼顾吸收国外成功经验和我国教育系统特色的通识教育模式与重点。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对于教育模式和教育思想方面都有了极大地进步。语文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从基础阶段的教育都高等院校的教育,语文这门学科都贯穿其中,可见其重要性。而仅仅是基础阶段的语文知识是远远不够的,高等教育阶段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对语文教育的一次改进和升华,学生通过汉语言文学的学习,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语言组织能力等等,从而构建一种全面的语文学教育。本文将针对语文教育和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对接性进行分析探讨,旨在构建实现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良好对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戏剧教育指以戏剧文学和舞台艺术为手段和内容的审美教育活动,是美育的组成部分。当前戏剧教育存在着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师资等方面的问题。针对目前戏剧教育的现状,需要在创建和实施戏剧通识人才的培养教育工程、创新和整合戏剧专业院校课程体系、开拓和延展戏剧教育的领域和空间三个方面加以不断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20.
伴随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要求现代学生要有更高的精神素养和审美情趣,这促进了汉语言文学审美相关问题探究活动的开展,并且切实提升了学生参与汉语言文学审美学习的积极性。最近几年,孔子热的波及范围还在持续扩大,汉语言已经变成世界关注的文化焦点,汉语言文学的国际地位得到提升,这个时候汉语言文学也上升到新的高度上。文中探究有关汉语言文学审美的相关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