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审美教育是美的理想教育,是我们时代先进的理想教育”。历史教学是为拓展审美教育的一条颇为重要的蹊径。初中学生正处于长知识、长身体的重要阶段,人生观即将形成的转折时期。他们开始对复杂的社会现象展开思考,爱美求美欲望强烈,对现实生活充满幻想,乐于探索人生的真谛。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初中学生可塑性、波动性、反复性大的一些特点,把审美教育渗透于历史教学之中,充分利用教材中极其丰富的审美教育因素,寓教于乐,怡德养性,潜移默化,使“五育”并进,我们在实践中力图做了如下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2.
课堂上,创设教学情景是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一种艺术,教师应善于抓住学生心愤口悱的时机,使学生处于“心求追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相似文献   

3.
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就是指在体育教学中通过对美的体态、美的动作、美的造型、美的节奏的展示、感受、鉴赏和评价,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初步具有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体现美的能力。根据学生爱美、求美的心理特点,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使未来的中学教师不仅要自身懂美、懂得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自身,还要学会按照美的规律,去塑造未来的青少年。  相似文献   

4.
历史教学美育渗透是历史教师通过传授历史知识,向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过程。在“教”与“学”的活动过程中,学生对历史上的美进行“观照”和“感受”,并进一步深化,从中受到美的享受和陶冶。由于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学生知识量的获得越来越大,涉猎的的知识范围越来越广,对美的知识获得的欲望也日益  相似文献   

5.
生物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在课堂教学上的求“真”与求“美”同样不可或缺,作为生物教师可以灵活机动地运用教学策略,在课堂中渗透教学之“美”,从而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提高教学效果.下文将结合《食物链、食物网教学设计》教学案例,谈谈生物课堂教学之“美”.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在小学自然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应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将课内外教育教学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找准教学中的环保渗透点,抓住教育契机,让学生在“晓理”、“动情”、“导行”的过程中逐步提高环保意识,形成环保能力。  相似文献   

7.
“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学生的思维活跃于疑问的交叉点。学生的求知欲是数学学习的“助燃剂”。为此,教师教学中应依据教材内容,抓住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精心设疑,制造悬念,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愤悱”状态,引起学生的探索欲望,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  相似文献   

8.
刘卿 《天津教育》2005,(8):37-38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自然界里许多美的事物。如果不事先指给孩子们看.讲给孩子们听.他们是不会留意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曾指出:“审美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是人类文明的结晶。长期以来,在中学数学教学中,人们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与训练,而忽视了美育的渗透。不善于发掘数学本身所特有的美;不注意用数学美来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相似文献   

9.
所谓的美育,指的是培养人对美的感知与认识的教育,对学生进行美学教育既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更加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而诗词教学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教学内容之一,十分适合在其中渗透美的教育。而在诗词中渗透美育需要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审美体验,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亲自体验、感受美,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发自内心地认识到美、感受到美,激发出学生的审美欲望与审美能力,而这便是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渗透美育教学的核心所在。  相似文献   

10.
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何谓美育,它是通过现实美和艺术美打动学生感情,使学生在心灵深处受到感染和感化,从而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既是科学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提高人的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它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在英语教学中要有意识、有目地、有计划地进行美育教学,特别要抓住主阵地——优化课堂结构,渗透美育。  相似文献   

11.
李勇 《湖北教育》2006,(4):60-60
传统的语教学往往注重知识的“真”和渗透思想感情的“善”,而对于如何满足学生“美”的心理需求,培养学生审美情感做得还不够。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发现美、感知美、理解美、发展美和创造美。只有在宽松和谐、充满美的教育环境中,才能更好地体现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覃山 《中学理科》2007,(4):17-17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如何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抓住数学教学的机会,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现结合本人教学的实践,谈谈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3.
课堂教学的导入,犹如乐曲的“引子”、戏剧的“序幕”,负有酝酿情绪、集中学生注意力、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任务。精心设计的导人,能抓住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感情,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动机,使之产生学习的欲望。所以,新课导入应是各教学环节的基础。下面举例谈谈具体的做法。  相似文献   

14.
中学语教材中包含有丰富的美育材料。在教学中应从如下几方面进行审美教育:指导学生“美读”,体现美育的直觉性;引导学生“遵路”,突出美育的形象性;带领学生“体验”,抓住美育的情感性;启发学生在鉴赏美时创造美。  相似文献   

15.
王晔 《广西教育》2013,(25):31-32
古希腊数学家普洛克拉斯指出:“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数学之美充满了整个世界,其完整的结构、对称的图形、合理的布局、简洁的形式,无不体现出美的因素。数学教学虽然重在落实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发展数学思维,但也不可忽视美的渗透与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美育,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环境和意志品质,并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美育,帮助学生感受数学中的美,学会欣赏数学中的美,并不断地去表现和创造数学的美,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16.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增长他们的创造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境界,使他们能轻轻松松学好语文,快快乐乐获得知识。 一、精心准备,营造语文教学的导入美  相似文献   

17.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增长他们的创造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境界,使他们能轻轻松松学好语文,快快乐乐获得知识。 一、精心准备,营造语文教学的导入美  相似文献   

18.
高尔基曾说:“照天性来说,人都是艺术家.他无论生活在什么地方,总是希望把美带到他的生活中去。”教师和学生作为教学的客体和主体,应该在审美过程中得到统一。政治课中能有机渗透审美教育,就会使师生之间产生共鸣,不仅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且对教师也有很大的激励作用。这就是政治课教学中的审美效应。  相似文献   

19.
美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各个学科中,尤其是语文这门学科。朗读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教学得法,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朗读教学能够启发学生认识美、感知美、发现美、采撷美、创造美,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以陶冶他们的情操,丰富他们内心的世界。通过朗读进而对文章全貌进行整体把握,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感染。朱光潜先生曾经指出:“读者读的道理,就是从字句抓住声音节奏从声音节奏中抓住作者的情趣、气势或神韵”。由此看来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积极…  相似文献   

20.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语文教学应把审美教育渗透其中。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语文教材的自身优势把学生带入美的世界,以自身之美及学生之美引领他们去鉴赏美、感悟美,从而培养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审美能力,激发美的欲望,达到塑造自身之美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