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语观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思想,它强调语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在大语观下的语教学,应以主体性、实践性为主要特征,实施开放式语教学。遵循兴趣性、实践性、综合性、可行性原则,采用课内课外相结合的策略,开通学校小课堂,社会大环境双渠道,既立足课堂,师生共同学习,又注重课外实践,在生活中学语,在实践中求发展,从而促进语素养的全面提高,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相似文献   

2.
体验语文     
我们常说: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如何让学生感受生活给他们带来的愉悦呢?经过不断摸索和实践,我发现一个可行的办法,那就是想方设法提供机会、创造环境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体验语文,体验生活,使学生在课上45分钟里确实成为学习的主人、生活的主人。  相似文献   

3.
教学的生活化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相似文献   

4.
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朴归真,应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教学中,通过“访察生活”、“再现生活”、“体验生活”等,从而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相似文献   

5.
教学的生活化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为将教学与生活紧密结合,我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做了一些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6.
丁蓉 《南昌教育》2005,(12):20-21
当代的许多语文教育大家,从叶圣陶到刘国正,都主张语文学习不能让学生局限于课堂,而应引导他们向生活的各个领域拓展、延伸,把语文学习同家庭生活、学校生活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广泛的社会实践中吸取生活素材和语文素材,提高学生的语文实际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7.
知识与实践之间存在着极为紧密的联系。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若脱离了学生的日常生活,只关注文本本身,学科教学的人文意义与实用意义将被严重削弱。要树立生活化教学理念,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与生活实现零距离对接。在生活化教学理念下,通过模拟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使语文教学走入学生生活;通过加强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增强学生生活化理解能力;通过开展实践探究活动沟通课堂内外,实现回归生活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8.
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朴归真,应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教学中,通过“访一访,观察生活”、“演一演、再现生活”、“学一学、体验生活”等,从而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相似文献   

9.
李祖植 《云南教育》2001,(10):23-24
语文与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语文反映生活,生活是语文的源头。学语文必须与生活建立联系,这是现代语文教学的重要思想。据此,修订版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强调:“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学体系……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大纲这段话的要义,就是要我们突破整天把学生禁锢在课堂上、书本里的封闭式教学模式,建立一种以语文课堂教学为主体,使语文课堂教学与课外读写活动、其他学科教学、社会生活相沟通的开放性语文…  相似文献   

10.
语文是最基础的学科,是民族文化的载体,熔载道、载情、载史、载文于一炉,故语文教学对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审美至关重要。但目前语文教学面临几近“众矢之的”的困窘局面,本充满文学想象与情感内涵的语文教学变得枯燥了、冷漠了。究其原因,我们的语文教学重思想教化而忽视生活情趣;重知识积累而轻视文化融合:重教材示范而放松表达热情。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语文教学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逐渐远离社会生活,孤立于其它学科之外,形成一种封闭、狭隘、僵化的教学模式,造成了语文教学的高耗低效。只有树立大语文现,使语文教学向社会、孩子们的生活和其它学科开放,才能更好地实现语文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人类生活在一个众声喧哗的世界里,语言与话语几乎是人类生活的一切。它联结、沟通并维系着整个人类的社会生活。生活的本质是对话。  相似文献   

13.
付翠云 《小学生》2011,(1):23-23
教育来源于社会,来源于生活。而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让社会中的人学会生活,适应社会,从而变更社会,使人与社会达到协调统一。但是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很多弊端。笔者通过调查发现,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脱节,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严重脱节,课堂教学方式单一,学生个性压抑,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潜力难以得到发挥,重智轻能,  相似文献   

14.
“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无处不生活”。语文教学应引入生活活水,教师在传授知识与分析训练能力的过程中,应有意识地联系生活,联系实际,变封闭式教学为开放式教学.  相似文献   

15.
按新课程标准的界说,语文教育的特点,一是人文性,二是实践性。三是民族性。语文的实践性特点,决定这门课程应该在生活实践中学习。语文实践的基本方式是听、说、读、写,要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语文实践又不能仅仅理解为书面语言训练,而应该让学生接触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重视生活中各种语文学习实践的机会。以下这则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案例,或许会对同仁们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语文教学严重脱离学生的现实生活,以致学生对语文学习感到枯燥、乏味,甚至厌学、逃学。联系生活,打通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之间的界限,揭示语文教学规律,实现语文与生活的沟通,构建生活语文教学模式,才能使语文成为学生乐学的学科,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7.
让语文教学走向生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是大家公认的基础教育阶段的工具性学科,其学科性质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最重要的化载体”;嘴上说的是语言,笔下写的是章,无论说的语言还是写的章,无不是人类生活的反映,且又为生活服务,可见语来源于生活,其本质就是生活。因此可以说语义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教会学生认识生活,理解生活,并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这个工具自由地生活、可是,在一切为了升学考试的教育思想驱使下,现行语教学被阉割厂,语被纯粹工具化.完整的教材似七宝楼台被拆成片断,学生被牵着鼻子在抽掉生活内核的语言躯壳中转圈子,反复进行纯技术性的机械的操练,闭塞了聪明、磨纯了灵气、消灭了兴趣.成为只会应答试题的机器。因此,要想摆脱语教学目前的困境,就必须打破语教学与世隔绝的禁锢,密切联系生活,使语教学真正走向生活。  相似文献   

18.
作业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巩固与延伸。我们的语作业一般是让学生抄写生字词、背诵课、完成思考与练习,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比较单调枯燥,缺乏弹性,离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较远,难以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布置作业时,学生也只是机械地完成,评讲作业更是毫无兴趣。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对语课外作业的设计进行了改革,在巩固一些必备知识的基础上,增加趣味性作业,以弥补课堂作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
田晓燕 《小学生》2012,(8):87-88
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而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生活化是指教师引导学生把语文学习和生活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广泛的生活实践中积累素材,增加生活积累,提高审美情趣,增强语文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将语文学习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在与现实世界的撞击、交流中,产生对世界、对生活的爱,从而自发地、主动地去获取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