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鲁迅曾把短篇小说生动地比作宏伟建筑的“一雕阑一画础,虽然细小,所得却更为分明,再以此推及全体,感受愈加切实。”它对广阔的生活,起着“借一斑略知全豹,以一目尽传精神”的特殊作用。因此,鲁迅对自己的短篇小说提出了“表现的深切和形式的特别”的严格要求,使他的短篇小说达到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完美统一的高度。  相似文献   

2.
鲁迅先生在《我是怎样做起小说来的》一文中说:“总之是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我以为这话是极对的,倘若画了全副的头发,即使画得逼真,也毫无意思。”茹志鹃同志深得此法。在她的短篇小说《百合花》中,点睛之笔,随处可见,且她的“画”眼睛有自己独特的笔法,体现了她自己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3.
赵兰珍 《学语文》2002,(1):15-15
东晋的大画家顾恺之在为人画像时迟迟不画眼珠,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说,传神写照,正在这个中。宋朝的赵希鹄也有类似的见解,他说:“人物鬼神生动之物,全在点睛,睛活则有生意。”鲁迅先生赞成这样的见解,他说:“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我认为这话是极对的,倘若画了全副的头发,即使细的逼真,也毫无意思。”上述见解非常精辟,它告诉我们“画眼睛”不失为描写人物外貌的一种佳法。常言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这一扇扇“窗户”,我们就可以窥见不同人物的个性特点、生活经历,窥见不同人物的思想感情、内心活动,窥见作者的喜怒哀乐,褒贬爱憎。鲁迅先生不仅是“画眼睛”的积极倡导者,而且是“画眼睛”的行家高手,他在短篇小说《药》中、《伤逝》、《祝福》中,为我们提供了成功的艺术范例。  相似文献   

4.
“画眼睛”是鲁迅先生刻画人物的突出特点,他说“要极俭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对鲁迅先生“画眼睛”的艺术手法,笔者有以下几方面的理解:画人物要善于画眼睛;“画眼睛”不局限于画眼睛;画好眼睛,先要观察眼睛。要学会画“眼睛”先要学会观察,教师应不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  相似文献   

5.
鲁迅曾经说过,“要极节省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倘若画了全幅的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思。”鲁迅在这里所说的“画眼睛”,实际上是我国传  相似文献   

6.
鲁迅先生是短篇小说艺术大师。关于短篇小说的特点,他曾这样概括:“只顷刻间,而仍可借一斑略知全豹,以一目尽传精神”。同时还指出:“以一篇短的小说而成为时代精神所居的大宫阙者,是极其少见的。”(《三闲集·<近代世界短篇小说集>小引》)即是说,短篇小说要写得好,也绝非易事。倘非圣手,是难以以小见大,“以  相似文献   

7.
我认为,子君之死是鲁迅的小说《伤逝》情节发展的关键,即《伤逝》的整个情节内容,都是围绕着这一个“死”字展开的,而这也正好体现了鲁迅短篇小说的特点“借一斑略知全豹,以一目尽传精神”。  相似文献   

8.
文学就是人学。人物塑造在小说中具有特殊的意义。鲁迅小说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的典型人物形象。鲁迅描写人物,善于抓住人物性格和精神面貌中最有特征的东西,他刻画人物力求写“形”传“神”,“神情毕肖”。古人有“作画形易而神难”之说,“神似”是比“形似”更高的艺术追求。鲁迅曾深有体会地说:“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  相似文献   

9.
茅盾是公认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长篇小说作家,同时他也是堪与鲁迅媲美的短篇小说作家。在新发现的鲁迅与斯诺谈话记录手稿中,斯诺问鲁迅“最好的短篇小说家是谁?”,鲁迅就说是“茅盾、丁玲……”。1980年4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茅盾短篇小说集》(上下两册)收入茅盾短篇小说作品51篇,约56.8万字。198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茅盾全集》第八卷(小说八集)、第九卷(小说九集)收入茅盾短篇小说作品54篇,新收入的作品是《自杀》、《泥泞》和《牯岭之秋》三篇,约4.7万字,加上原有的作品,茅盾短篇小说的总字数约为61.5万字。  相似文献   

10.
似作又不是作的人物形象“我”,在鲁迅短篇小说中有着重要地位。它丰富了短篇小说的人物画廊。分析这个人物,对于研究鲁迅及其短篇小说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二十年代的“乡土文学”作家群中,台静农是很有成就的一个。他和鲁迅同是“未名社”成员,又是鲁迅的学生,同鲁迅过从甚密,他的“乡土文学”创作从内容到风格,都受到鲁迅很大的影响。他的短篇小说大多作于一九二六——一九二八年。主要著作有短篇小说集《地之子》和《建塔者》。 在鲁迅编选的《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中,选入四篇小说的作家只有三个:一个是鲁迅自己,一个是陈炜谟,另一个就是台静农。由此可见,鲁迅对台静农的“乡土文学”创作是多么重视。本文拟从作品的选材、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作品的艺术结构等方面,对台静农的乡土小说作一个初步的考察。  相似文献   

12.
《社戏》是鲁迅以故乡绍兴的农村为背景写成的短篇小说.它通过月下去看“社戏”的动人情景,为我们塑造了一群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家孩子的形象,并把他们镶嵌在一幅绚丽多姿的夏夜月色下江南水乡的风俗画中.小说写景状物,情景交融,使我们仿佛看到“画上见过的仙境”似的,获得诗情画意般的美的感受.  相似文献   

13.
在古代绘画技法中,画眼睛是至关重要的。《世说新语·巧艺》载“顾长康画人,或数年不点目睛。人问其故,顾日:四体妍蚩,本无关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阿堵,六朝人口语,犹言这,这个。即指眼睛也。中国文学崇尚“逼真”、“传神”,也十分重视眼睛神奇的传神作用。鲁迅继承了中国文学传统的审美观念:“画人”注重“点睛”。鲁迅在《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一文中说:“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倘若画了全副的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思。”古人云:“眼为心苗,目传心声。”鲁迅不愧为  相似文献   

14.
安特莱夫的短篇小说《默》和《谩》作为《域外小说集》中鲁迅亲自翻译的为数不多的作品,是鲁迅留日时期借“异域的文术新宗”来改造国民灵魂所发出的一声呐喊,体现着鲁迅“为人生”的文艺思想和与其理解的文学本质相适应的创作方法和风格一象征印象主义与写实主义相调合。  相似文献   

15.
鲁迅先生曾经说:“要极俭省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她的眼睛。”《祝福》就可以说是这样一个生动的明证。  相似文献   

16.
伟大的鲁迅先生,对于中国文学艺术的贡献,是卓越的,多方面的。就小说领域而论,他不仅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位不可多得的小说家,也是一位同样不可多得的小说创作理论家。他的小说创作论,完整系统而又独到新颖,“画灵魂”论,便是其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部分。鲁迅主张,小说应当画出人物的灵魂。也就是说,小说要形象地、深刻地发掘和表现人物的精神、思想、意识等方面的特点和实质。“画灵魂”论,既作为鲁迅的创作经验,出现在总结和说明他自己的小说创作的文字中,又作为鉴赏文艺作品的一个标准,出现在他评  相似文献   

17.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所以,鲁迅先生谆谆教导我们:“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我怎么做起小说来》,《鲁迅全集》第四卷第395页) 著名作家丁玲,是善于画伟人们的眼睛的。她在《鲁迅先生于我》一文中写道:“……会开始不久,鲁迅来了,他迟到了。他穿一件黑色长袍,着一双黑色球鞋,短的黑发和浓厚的胡髭中间闪烁的是一双铮铮锋利的眼睛,然而在这样一张威严肃穆的脸上却现出一副极为天真的神情,象一个小孩犯了小小错误,微微带点抱歉的羞涩的表情。”用墨不多,只四个字——“铮铮锋利”,却活  相似文献   

18.
鲁迅善于画眼睛。他说过:“总之是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我以为这话是极对的,倘若画了全付的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思。”(《我是怎样做起小说来的》)翻开鲁迅小说,我们便能看到许多双各具性格特征的眼睛。诸如:协助眉间尺复仇的壮士的“黑须黑眼睛”(《铸剑》),农家女孩阿顺的“眼  相似文献   

19.
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一件小事》中,刻画了三个人物:一个是车夫,一个是老女人,一个是“我”。  相似文献   

20.
《药》是鲁迅第一部小说集《呐喊》中的一个重要的短篇,写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运动前夕——1919年4月25日。《默》(1900)是俄国著名作家安特莱夫(1871—1919)的短篇小说,鲁迅把它译成中文。鲁迅在《<中国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里指出,在《药》的结尾留有“安特莱夫式的阴冷”。本文试从时空结构、象征印象主义和“灵肉一致”三方面对这两篇小说作一比较,来认识“阴冷”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