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南作家阎连科致力于追求人的"心灵真实",倾向于在极端化书写中表现生活的可能性,进而揭开人性的真相。他摒弃了传统的现实主义,利用寓言体建构起荒诞的文学世界。阎连科的寓言化书写始终围绕着生命、权力与城市三个中心,以暴露人性深层的欲望,反思与批判由欲望衍生出的人性的病态与人格的扭曲,最终形成其个人创作的艺术特色与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2.
认识自我是哲学探究的最高目标,在《尘埃落定》这部小说中,作家借主人公之口,发出“我是谁”的理性追问。这部小说是关于“人”的寓言,作品向我们展示了人性的多面性——聪明与愚蠢,光明与黑暗,高尚与卑贱有机地统一在一起。  相似文献   

3.
由《过界仪式》、《近方位》和《星火》三部小说组成的"海上三部曲"是戈尔丁晚年完成的著作,其中包括获奖小说《过界仪式》。在这三部作品中,作者着力观察剖析了航船上这一水上人间,揭示了人在社会和自身局限中进行着无限追求的矛盾生存状态,让人感受到人本身之中及与其生存环境间的强大张力。  相似文献   

4.
201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局发布指向未来的课程、素养及其实现的"三部曲",即"指向21世纪的课程的概念重建和定位重置:全球性的范式转变"、"未来的素养和未来的课程:课程变革的全球性参考框架",以及"变革教学、学习和评价:如何支持素养为本的课程"."三部曲"提出了21世纪背景下对课程涵义和定位的新认识,并提出了...  相似文献   

5.
“寓言”在文献中的出现较早,但用来命名文体却在近代,“寓言”概念更是由西方引进。文化的差异与理解的偏差势必导致中国研究者对中国古代寓言类文体文章文本的最终认定产生分歧。通过对“寓言”已有的名称、对译和概念定义的分析,对“寓言”概念的定义与界定可以有新的观点、定义与看法。  相似文献   

6.
乌托邦是一个世界性的文学主题。对当代乌托邦出路的探讨,在当前中国社会,具有理论认识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格非系列长篇小说"江南三部曲"表现了以陆氏家族三代人为主的一些理想主义者,在长达百年的时间里追求乌托邦的理想与实践,以及失败的最终命运,对中国理想主义者的乌托邦情结予以现代审视;对乌托邦的一些核心理念,比如平等和自由,予以辩证思考;对乌托邦的当代走向寄予期盼。当代社会人们对于乌托邦的展望,其实是对于人性复苏的期盼。抛弃虚幻的天国梦想,着眼当下人性建构,这是当代乌托邦的希望之路。  相似文献   

7.
[写作指导]寓言创作一直是学生写作的难点.学生写作寓言十分拘谨,主题单一,无法明了寓言创作的现实性和虚拟性之间的关系,要么天马行空不着边际,要么拘泥实际无法联想.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利用比较教学法,让学生明了寓言的体裁特性.然后给出一些关键词,编写故事,教师适时指导,使故事更加精致.最后让学生自编自导,创作寓言故事,让想象丰富翩跹起来.  相似文献   

8.
塔尔科夫斯基作为一个世界级的电影大师,在他一生的电影创作中,风格几经嬗变。在他的晚期作品,如《潜行者》、《乡愁》和《牺牲》等,采用的是寓言的方式,他通过极度的简化,人物的抽象化和类型化,以及按照预设逻辑展开情节等手段,使自己的作品产生他一贯追求的多义性。  相似文献   

9.
《纽约三部曲》是奥斯特对后现代人的身份展开的一次探寻之旅。通过戏仿传统侦探小说,奥斯特揭示了小说人物身份的迷失:他们的身份或是存在于一种虚无缥缈的自我想象,或是被延推到一堆达不到终极的文字,或是迷失于寻求他者的认同中,从而反映出后现代语境中人的身份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  相似文献   

10.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故事始见于明代宋懋澄的文言小说《负情侬传》,同时代作家冯梦龙辑入《情史》,且在其《警世通言》卷三十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初以白话小说敷衍其事。本文主要通过文本的对比分析以及相关文献资料补充对作者的创作视角进行深入挖掘,认为从《负情侬传》到《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故事的创作倾向发生了变化:宋懋澄是“借以言志”,冯梦龙是“借以警世”;尽管存在差异,作家不同的创作视角对我们深入理解悲剧发生的原因以及洞悉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对整个晚明社会产生的重大影响,都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1.
宁坤 《文教资料》2008,(25):95-96
复三部曲式(复合再现三部曲式)是复杂化的三部曲式,包含三部分.典型复三部曲式的两端与中间部分存在着对比,复三部曲式与单三部曲式的主要区别在于它至少有一个部分是大于乐段的结构(单二部或单三部).柴可夫斯基的钢琴小品<四季>继承了古典音乐表现手法,在曲式结构上运用了复三部曲式与单三部曲式结构,同时也大胆运用了和声与转调技法,把音乐的戏剧性和抒情性完美结合起来.本文主要对<一月——壁炉边>的复三部曲式结构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13.
14.
舒扬 《河南教育》2007,(3):50-53
“经济学著作”给人的第一感觉往往和“高深、呆板、艰涩、枯燥”等词汇相联系。然而,经济学家梁小民先生,却把“经济学著作”写得深入浅出,生动有趣,大众爱看。  相似文献   

15.
《空山--机村传说壹》由两个相互关联又相互独立的部分构成,以不同的视角拼接出一个藏地村落的历史片段,并由此折射出整个民族历史命运的变迁.在新旧价值观、文化观念以及传统与现代的交叉地带,阿来站在被遗忘的立场,关注着变迁过程中神性、人性、群体和个体失落的伤痛,为逝去的传统、文化等等奏响了一曲不尽的悲歌,同时也透露了毁灭之后重建的希望.  相似文献   

16.
黄耀红  吴群 《湖南教育》2009,(12):28-33
寓言,看起来是那么短小,那么沉静,如森林里的一片树叶,似草尖上的一颗露珠。然而,这些精致而隽永的小故事,却又蕴含着那么深刻的人生智慧。很多时候,寓言的文字魔力,确实超乎我们的想象。  相似文献   

17.
德国作家君特@格拉斯是199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其代表作"但泽三部曲"创作于50年代末、60年代初.格拉斯继承欧洲18世纪启蒙运动以来的人道主义和现实主义传统,又不囿于固有的模式,他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多样化的叙事技巧,使德国的叙事文学在战后的"叙事危机"中呈现出生机.  相似文献   

18.
张爱玲的遗作《同学少年都不贱》是对“五四”“娜拉寓言”的深度言说。言说的必要是作者写作的巨大冲动。作者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对娜拉走出家庭后独立生存的心路历程作细微深入的描述。然而,作者在最后自己将这一言说消解了。  相似文献   

19.
唐书哲 《新高考》2014,(4):28-32
【导读】《蝇王》(LordoftheFlies)是英国小说家威廉·戈尔丁(WilliamGolding,1911-1993)探讨人性“恶”问题的代表作。小说讲述了一个骇人听闻的故事:在未来的一场核战争中,一架飞机带着一群男孩从英国本土向南方疏散。途中飞机被击落,孩子们来到了一座荒无人烟的小岛上。他们决定在等待救援的同时在岛上建立一个文明理性的社会,并选举拉尔夫(Ralph)为首领,让杰克(Jack)负责打猎、照看火堆。  相似文献   

20.
阿莫纳什维利是苏联著名的教育家,他长期在小学里进行一项没有分数的教育实验,并将实验成果写成了《孩子们,你们好!》《孩子们,你们生活得怎样?》《孩子们,祝你们一路平安!》三本书,被称为"学校无分数教育三部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