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花园是人类创造的事物和上帝创造的事物的美学桥梁,花园意象在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爱情诗歌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文化的差异,英国诗歌中的“大地要花园”意象根源于基督教文明,来源于《圣经》中的伊甸园。文艺复兴时期的诗人们从中世纪禁欲思想的藩篱中突围出来,大胆宣扬真挚、纯洁的爱情,以《创世纪》里的《伊甸园》和《雅歌》里的“关锁的园”为基础来表现爱情。一方面,寄托诗人强烈的宗教情怀;另一方面,表达了崇尚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追求世俗幸福的人文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2.
爱情是诗歌中一个永恒的主题,无论东方还是西方,诗歌中对爱情的吟唱回旋往复,不绝如缕。然而,不同时间,不同地域的爱情诗感情基调和表现手法却有着不同的风貌。本文以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和拜伦的《雅典少女》为例来探讨,发现他们因为相似的人生经历而造就了诗歌相似的创作背景和他们对爱情共同的执着与热望,以及在表达爱情上委婉与直白的不同手法所造成的诗歌意象的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3.
布莱克是18世纪末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起点诗人。他的诗歌具有独特的“画配诗”风格——诗合画境,画隐诗情。他创作的系列诗集被称为“装饰诗集”,《天真与经验之歌》是其中的经典之作。以《天真与经验之歌》中的几首以花为主题的“画配诗”为例,解读布莱克诗歌中寓天真之意及寓爱情之意的花朵——天真之花与爱情之花。  相似文献   

4.
比较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安德鲁·马维尔的《致他娇羞的女友》和的中国唐代诗人李白的两首诗歌,说明“及时行乐”这一主题在东西方诗歌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语言学家约翰逊和莱考夫在他们所写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提到:隐喻不但存在于语言中,也存在于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中。爱情是英汉诗歌中亘古不变的主题之一,为了使人类的这一体验更生动形象,诗人常将它隐喻化。以英国诗人叶芝和中国诗人徐志摩的爱情诗歌为例,通过对两位诗人诗歌中爱情隐喻的对比分析,发现英汉诗歌中的爱情隐喻既有相同之点,又有相异之处,并进一步分析其异同的成因。  相似文献   

6.
文艺复兴运动高举人性旗帜,质疑漫长中世纪的神性理论;爱情因对人文主义思想的集中体现成为文艺复兴时期诗歌的主题之一。兴起于17世纪的玄学诗凭借独特的叙述视角和开阔的创作视野,积极参与到解读爱情和人性的文学大军中。从诗歌构成的两大要素意象和语言入手,结合叙事学的声音和视角理论以及接受反应理论的相关知识,探究了玄学爱情诗在英国诗歌发展史中肩负的历史传承和开拓创新作用。  相似文献   

7.
王建成  李勤 《文教资料》2007,7(14):102-104
英国文艺复兴初期,托马斯·怀亚特将彼特拉克体十四行诗引进英国。在主题方面,怀亚特十四行诗突破传统主题,表达了与骑士爱情截然相反的爱情观,而且,怀亚特十四行诗以爱情影射当时的宫廷政治生活,抒发了诗人的真情实感。自此,英国诗歌开始注入文艺复兴新思想,诗歌的主题逐渐丰富,题材逐渐发展。从历史和发展的角度来分析,正是怀亚特对意大利十四行诗的引进和改造,才有了英国十四行诗的发展和繁荣。这是英国十四行诗的开先河之创举,在英国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与《飘》的爱情悲剧主题之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在历史转型时期时代人物的复杂而矛盾的心灵世界以及代表历史发展进程的新兴价值与旧有价值观的冲突,导致了《红楼梦》与《飘》爱情悲剧主题的相近。但因为创作主体对现实的主观内在体验以及人生观不同,作品所蕴藏的民族心理与民族文化精神不同,导致《红》与《飘》爱情悲剧主题的相异。  相似文献   

9.
英国18世纪作家约翰逊博士曾说过:“伟大的文学是全人类共同的,并表达人类生活的普遍真理。”中西诗歌中对于花的寄情,既表现出两种文化的不同,又表现出惊奇的相似。陶渊明的《饮酒》诗与华尔华兹《咏水仙》反映出人与自然的不同关系;李清照的《菩萨蛮》、《一剪梅》与海瑞克的《致水仙》所观照的都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主题:生命,青春,美貌。另外,中外诗人们还常借花来表达压抑的爱情。  相似文献   

10.
"爱情"是诗歌永恒的主题。本文借助比较研究的方法,通过对比《一剪梅》和艾米莉·狄金森《雏菊静静地追随太阳》,具体分析诗人个人经历的异同,两首诗歌主题侧重点,表达方式,诗歌思想性的差异,找到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理解中西方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1.
从结构主义符号学的视角,分析英国作家托马斯·斯坦恩斯·艾略特的诗作《J·阿尔弗雷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中的五种符码,揭示诗歌展现充斥于主人公当时所处社会虚伪堕落、空虚颓废的主题,得出这首诗不是普鲁弗洛克的情歌,而是艾略特对现代社会的一曲挽歌的判断。  相似文献   

12.
本文依据诗歌的内容和主题,把《诗经》的情爱类诗歌分为原始气息浓郁的性爱之歌、个体情感为主的情爱之歌、渐入樊笼的抑郁之歌、无可奈何的弃妇悲歌等四类来加以分析和考察,简要地探讨了各类诗歌所反映的男女关系状况,及因此而反映出的时代生活特征。关键词:《诗经》;情爱诗;原始;文明  相似文献   

13.
诗歌是世界上最古老、最特殊的一种文学形式,其语言具有鲜明的节奏性和音韵感。用主述位理论对两首英汉爱情诗歌的主位选择及其推进模式的分析对比,发现主位推进模式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把握话题,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进而更好地领悟诗歌主旨及其意义,并初步研究了主述位理论在英汉诗歌文学对比中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横塘"一词屡见于唐诗中。它在唐诗中有不同的内涵和意义,不仅仅是指单纯的水塘、堤岸,具体的地名以及三国吴时的古迹"横塘",它还是古时女子住所的代称,男女之间产生恋情的隐语,送别离散场地的代名词。它逐渐成为一种具有象征性和符号性的代称,被广泛的应用于诗中,并对唐以及唐以后诗、小说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圣经》是欧洲文化的主要源泉之一,这样说几乎肯定是低估了《圣经》的重要性。也许更恰当的说法是,《圣经》是欧洲文化最初的和主要的来源。借助于各种译本,《圣经》不仅对所有重要的欧洲和北美文化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它也为人类思想、文学和艺术中某些具有纪念碑意义的作品提供了灵感。《圣经》被引用的范围极宽极广,从伟大小说、音乐,再到诗歌,以致人们无论是否意识到它出自《圣经》,都几乎无法逃避它的影响。笔者旨在通过引用经文来评析圣经文学中亲情与友情这一主题。基督教主张博爱,彼此相爱,甚至爱你的仇敌。同时,作者列举欧洲和北美著名文学作品来论证圣经文学中的亲情与友情。  相似文献   

16.
爱的哲学是泰戈尔思想的重要方面,它为“五四”人认同并接受,影响了五四诗歌爱的主题书写。其影响是多层次的,有童真爱、母爱、自然爱,有男女之爱,有泛爱等。泰戈尔爱的哲学也给中国文坛带来了某些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关于《长恨歌》的主题,历来存在较大争议。探讨了关于《长恨歌》主题的三种主要观点:讽谕说、爱情说与双重主题说,并以求通过对《长恨歌》主题复杂性的探索,找出一种以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立体观念去把握作品主题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兴"是继"赋"之后产生的重要的诗歌表现手法,它使汉语言诗歌从内容到形式上实现了第二次飞跃,尽管长期以来诸家各派对"兴"的阐释不尽相同,但没有学者否认"兴"这一艺术表现手法在诗歌内容形式建构上的突出作用。本文仅从兴语音律的铺垫性、制约性、重章性和交融性四个方面探讨了"兴"对《诗经》音律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当代女诗人蓝蓝的诗歌歌咏爱、歌咏自然、歌咏人性和生命这些永恒的主题,在当今充满喧哗和躁动的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她后期的诗歌,充满了抒情维度和社会批判力量之间的张力。自然是蓝蓝诗歌抒情的重要维度,在对自然的缅怀和告别中,蓝蓝的心灵及其诗歌都经历了蜕变。  相似文献   

20.
"词史"意识的形成源于风雅精神和诗敎传统,与"史诗"创作遥相呼应。这种词脱离传统的"情爱"题材,用词体特有的格调意趣、抒情方式、语言风格反映社会现实、历史事件,表现士人的历史责任感和政治担当精神,从而使词这种文学体裁与诗歌合流,尤其在晚清形成了一股强大的"词史"创作的潮流。在梳理诗史与词史的内在关系的基础上,从推尊词体的文学思潮、词学理论发展的内部规律、词史意识与实践的角度对晚清词史意识进行深入的剖析,以探讨词史范畴的形成及对词论和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