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朗读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 ,能够激发学生美感 ,感受作品意境 ,并能引起群体效应。在教学中 ,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地读 ,在读中整体感知 ,在读中有所感悟 ,在读中培养语感 ,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粗读感知。 如初读《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就要联想读过的《三味书屋》以及鲁迅先生的有关故事 ,整体感知鲁迅先生的为人和给你留下的印象。虽说是粗读 ,但也要读得认真 ,读得正确、流利 ,做到精神集中 ,口到心到 ,读后初步明白课文讲了鲁迅先生的哪几件事。课文以空行为标志分为五个部分 ,各个部分主要讲了些什么 ,以及各部分之间的联系等等。通过初…  相似文献   

2.
我对教法改革的追求是:彻底“变法”!我的语文教学彻底“变法”的目标是:变虚为实,返璞归真;化繁为简,化知为能。“大语文教学法”的创立,标志着上述教学“变法”目标的实现。我的教学法和传统的语文教学法相比较,可以说是判若两个天地两个世界;我的阅读教学和传统的阅读教学更是背道而驰大相径庭。传统的教法是,老师讲、讲、讲,满堂讲;我的教法是,学生练、练、练,满堂练。因为我早已下决心改变自己在语文教坛上扮演的角色:要当读写“教练”,不做文章“讲师”!———我大概称得上“中国第一位大语文教练”。因为我早已认定…  相似文献   

3.
当前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和活动普遍不足,由此而产生的问题很多。为改变这种状况,可采用“朗读──反馈”这一方法。朗读──反馈法对提高大学生在英语写作上的参与广度、深度和积极性,促进学生充分思考和想象,提高英语口头表达能力,扩展和加深写作方面的认知结构,最终改善写作态度提高写作能力等方面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朗读是借助有声语言的声音变化 ,把无声的书面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声有色地进行再表现的方法。它具有多方面的作用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 ;有助于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因此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一种必要的教学手段 ,它的作用不容轻视。下面 ,笔者就多年的教学实践来谈谈怎样进行朗读训练。一、注重节奏停顿的训练朗读节奏的快慢、停顿 ,不仅能帮助学生领会文章中感情色彩的浓淡 ,更有助于检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是否正确。如《岳阳楼记》中留传千古的名句“先…  相似文献   

5.
张立英 《考试周刊》2012,(40):43-43
规范的朗读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有助于情感传递,产生情感共鸣,不仅能规范学生的口语,增强语感,还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作者就如何提高学生朗读能力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应试教育总是片面追求答案教育,反映在语文教学中往往忽视朗读训练。由于一般的考试不测试学生的朗读能力,这样更有可能使语文教师不重视朗读训练。  相似文献   

7.
8.
9.
10.
语文课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因而教学必须重视朗读的训练,加强对朗读的指导与训练。  相似文献   

11.
古语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可见阅读的重要。阅读的形式多种多样。朗读作为其形式之一,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通过朗读,学生可以领会到文章的主旨、思想、意蕴,既受到熏陶感染,又锻炼了用语音描摹事物、表情达意的能力。同时,教师通过朗读还可以检验学生对文章的掌握程度、感情倾向和认识水平。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是把书面语言变为口头语言,把无声语言变为有声语言,是更能表情达意的口头活语言。朗读的功能,无论其深度和广度,都不亚于文字作品本身。一、通过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敏锐的感受能力。语气、语调、语势、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等,在书面上受到局限,全都表达不出来。因此,必须通过朗读这种声音的媒介,将无声的语言变成有感情的音响,使它增加活力,跳跃着生命,从而使学生全方位、立体化地感受它,提高语感能力。请看《琐忆》一文中的一段:“鲁…  相似文献   

13.
“书声琅琅”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大特征。那么,如何使学生的朗读达到“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的程度呢?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围绕以下三点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4.
注重朗读能吸引学生主动融入阅读情境,感受语言的神奇、内容的丰富多彩、内蕴的意味绵长,与作者心灵相通,感悟美、体验美,得到爱的抚慰、情的熏陶。  相似文献   

15.
正我国的汉字源远流长,汉字音、形、义兼备,丰富多彩,它不仅是我国种族语言极为灿烂的一部分,而且也是汉民族宝贵文化的遗产。我们中小学教师要掌握好汉语言文学,宣传汉民族文化,弘扬祖国优良文化传统,这也是我们责无旁贷的神圣职责。那么,怎样才能学好汉语言文字呢?关键是抓好学生的阅读和朗读的训练。古代就有"吟咏"之说,可见,朗读对于中小学语文教育是十分重要的。通过熟读、朗读、背诵把课文中的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语言的能力。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语文教学中,抓好朗读让学生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感情语言的精妙之处,给人身临其境之感,给人美好的享受,从而陶冶高尚的情操,提高欣赏能力,提高语文的学习水平。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16,(A4):49-50
<正>对于语言的作用,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这样精彩地表述:"只有语言才能使人成为作为人的生灵。"这一表述的意义不妨理解为:创建富有生命意义的生活世界是从语言开始的。如果说语言是把人、社会和文化连接起来的纽带,那么语感就是把人和语言连起来的纽带。人的成长、发展过程,同时就是他的语感不断深化、美化的过程。在这里,我主要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谈谈自己的认识。一、感情朗读应以熟读、理解做基础。  相似文献   

17.
李慧 《教师》2011,(33):65-65
《语文课程标准》对7-9年级学生的朗读提出具体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笔者通过重视朗读、把握文章的基调、理解文章内在的情感等方面,提出对语文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对7~9年级学生的朗读提出具体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笔者通过重视朗读、把握文章的基调、理解文章内在的情感等方面,提出对语文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袁明 《教育》2014,(9):57
正朗读训练是阅读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朗读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是学生对文本认知和文本理解及感悟的重要体现形式。语文教学离不开朗读训练,尤其是小学低段的语文教学更是离不开朗读的训练,语文课堂教学就应该书声琅琅,才更加有声有色。低级段对朗读的要求是: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训练中,使学生整体感知,有所感悟,受到熏陶感染,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苏教版小学低年级课文语言优美、浅显易懂,所选文章贴近儿童生活  相似文献   

20.
朗读训练无论是在过去传统的教学中,还是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都始终深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被作为培养学生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又常常发现部分教师虽安排了朗读训练这一环节,却忽视了训练的实效,存在"走过场"的现象.为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有实效地训练学生的朗读技巧,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使学生朗读积极性保持持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