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遍又一遍地读完郑晓刚老师的<<秋水(节选)>课堂实录>(<中学语文教学>2010年第4期),感到惊喜与期盼--郑老师竟能以一词"旋"、一句"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为切人点来设计整个教学,从而让课堂不仅有新颖的角度,更有纵向的深度;不仅让文言文的教学跳出简单的字词句的释义、理解,更将文言文上得不完全像文言文--对"文"的内涵作较深层的挖掘使得课堂沉稳有大气概,从而获得在教师看来颇为满意的课堂效果.但惊喜之余亦发现了一点儿"瑕疵".  相似文献   

2.
<错误>是用现代语言写就的闺怨诗,意象多彩而丰富,情感深婉而含蓄.小诗本身就如一位古典美女,让人百看不厌.若让学生自读而过,则至多会背诵而已,难尽其妙.所以我固执地把它作为教读课来上,而且是上了一堂公开课.  相似文献   

3.
师:这节课咱们来学习两首古诗。我们先来学习《送元二使安西》这首古诗。请大家先自己读一读。在读第一遍的时候,要注意借助字典和书上的注释把字音读准确,读第二遍的时候,要注意把诗句读通顺。(生自读)师:谁愿意读给大家听一听?(生有感情地朗读)  相似文献   

4.
鲁迅,已然成为中学语文教学一个绕不过去的存在。鲁迅作为语文课程内容之不可缺的要素。早已得到多数教师的认同。但是,中学生阅读鲁迅又显然有别于成年人。中学语文教师不得不思考如下问题:如何选择适合中学生实际的文本?如何确立恰当的教学目标?如何选用得宜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5.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散文的阅读要能够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散文教学要引导学生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囚绿记》是人教版语文教材高中必修二第1单元第3课,虽然属于自读课文,但在引导学生领悟作者情感方面,属于绝佳的范文,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堂的阅读教学,依笔者理解,最本质的意义就是在教师的引领下,让学生进行一番独特的阅读体验和心灵感悟,并且在这种独特的体验和感悟中逐步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以此形成越来越高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师的责任就是要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教会学生实实在在地阅读。  相似文献   

7.
鲁迅先生写于1925年1月24日的《风筝》,被选入人教版七上第五单元,因其内容的深记得和主题的多元而备受读者喜爱。也正因为内容的深刻和主题的多元,也给文本解读带来困难,更给学生的解读带来困难。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给学生一节课的时间进行充分地预习,然后与学生一起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做一次审美的精神旅游。  相似文献   

8.
张慧 《语文知识》2014,(5):49-51
【教学缘起】对当下的名著阅读指导课稍加观察就会发现,整体感知、情感体验等感性的因素已占据了绝大部分课堂。课堂上对名著阅读的指导常常只停留于感觉和印象,没有层层深入,很少引导学生细致人微地分析课文,造成了名著阅读指导课“上和不上一个样”;放任学生的情绪化解读,导致了指导课上各种奇谈怪论层出不穷;老师自身对文本理解不够深入,“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指导课后学生获得的只是不可言传的模糊感受。  相似文献   

9.
运用故事进行说理,是使抽象道理形象化的有效方法, <庄子·秋水>篇正是这样一篇成功的作品.本文从人物身份、故事情节、论述语言三个方面分析了该文运用故事进行说理,不必论述而其理自现、不加辩诘而其理自明的论述特点.  相似文献   

10.
马士钧 《辽宁教育》2009,(12):55-57
导语:认识谜语 师:今天,我们来说一说大家都很熟悉的内容——谜语。许多同学都知道谜语.我相信大家也经常猜谜语。我要问问大家,你们是怎么猜谜语的?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组。【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能正确认读"咆哮、狂奔、狞笑、拥戴"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感悟老汉是个怎样的人。【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  相似文献   

12.
【设计构想】《和时间赛跑》(小学语文S版)是一篇清新、淡雅又略带忧伤情感的散文,朴实中有着感人的力量。课文主要讲了"我"因外祖母去世而悲伤不已,后来听了爸爸的一席话,看到太阳落山、鸟儿飞行等自然现象,明白了为  相似文献   

13.
正一、示范引路.互动导入(略)二、观察发现.归纳写法师:自我介绍(屏显四句话)我名叫做刘友开(kai).个子不高也不矮(ai)。评上特级不自满,奋发进取乐开怀(huai)。"这四句话有什么特点?(生边读边观察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生:句式整整齐齐,每句字数都是七个字。  相似文献   

14.
师:初次见面,刘老师送给大家三句话,请大家一起说:第一句,我真棒!第二句,我真的很棒!第三句,我们真的真的很棒!(生说)师:你们真的真的很棒!下面我们把同样的三句话送给在座的老师们。生(面向老师们):你们真棒!你们真的很棒!你们真的真  相似文献   

15.
《中学语文教学》2011年第4期刊载了傅世娟、王屹宇二位老师合作的《经典阅读:想象另一种可能》.傅老师在课堂上通过“读景”“读情”“读人”三个教学环节,追求阅读文本的高度和深度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王屹宇老师在“对话”和“观察者语”中说:“读鲁迅作品不是在字里行间去核对鲁迅的思想,而是怀着一颗审美的心去品读鲁迅语言的温度、色彩、节奏乃至画面感,感受他的温暖、脆弱、伤感乃至顽皮和幽默”,“与其追求深刻,不如去学会品鉴和模仿经典文本语言的温度、色彩、节奏、韵律……总之,语文课要多点语文”.王老师提出了鲁迅经典作品教学的普遍性问题,这也引发了我们对鲁迅作品教学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课前,老师发给每位学生一张研究单,学生独立、自主完成。  相似文献   

17.
张小华 《广西教育》2012,(44):39-40
孙犁先生的《荷花淀》选人高中教材已经多年,但是说实话,学生对阅读、学习这篇小说的兴趣不大。在给新一届的学生上这篇小说时,我做了一个调查,让他们谈谈不喜欢这篇文章的原因。学生的主要观点有:第一,文章中的故事距离当今时代久远,没有阅读兴趣。我的思考:许多历史小说,故事发生的年代比抗战还久远,  相似文献   

18.
在教学中引入“支架”意识,对引领学生逐层深入、全面深度解读小说很有帮助.教师需要灵活掌握支架的运用,适时搭建支架,丰满支架,助力支架,使学生融会贯通,实现“走进文本”与“走出文本”的自由切换,并适时卸载支架,真正借助支架达到实现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我以“一堂好课”为观察对象、实验对象,思考了多年,但真正让我难忘的一堂好课是从一本杂志上“抄”下来的别人的课。这本杂志就是《中学语文教学》,这个“别人”就是北京的宁鸿彬老师,“课”就是他1995年12月执教的《皇帝的新装》实录。十多年来,这节由两个著名的问题生成出来的教学情境,一直活跃在我的教育生活中,成为思考教学的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20.
曹兰 《学语文》2013,(4):22-24
董旭午老师提倡生活化语文,主张把读写、听说、积累等语文学习行为生活化,当日子来过,进而牢固地养成语文学习的好习惯,真正实现语文生活化、生活化语文,真正使学生成为功底厚、素质高,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质、自主人格和创新能力的‘语文人’。生活化语文包括三大系统:课堂教读生活化、说写历练生活化和积累指导生活化。本文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