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十二册习作一要求:这段文字(略)是大作家钱钟书的女儿在身患绝症后躺在病床上写的。也许同学们还不太了解钱钟书,但透过这段文字,我们能感受到这位大作家的赤子之心,感受到他们浓浓的父女情。其实,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一定也会发生许多有情有趣的小事,试着选择一件写一写。  相似文献   

2.
惊喜     
第十二册习作一要求:这段文字(略)是大作家钱钟书的女儿在身患绝症后躺在病床上写的。也许同学们还不太了解钱钟书。但透过这段文字,我们能感受到这位大作家的赤子之心,感受到他们浓浓的父女情。其实,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一定也会发生许多有情有趣的小事,试着选择一件写一写。如果你暂时想不起来写什么,可以和你爸爸、妈妈聊聊,他们那里肯定珍藏着你的许多童年趣事。注意将有趣的地方写具体。  相似文献   

3.
一、能够淡看这几次改动吗  钱钟书自命“文改公”,已经发表的作品总是不厌其烦地增删修订,如《管锥编》,增订的文字几近全书的 1/5。《写在人生边上》再版多次,钱钟书也是反复修改,其中《读〈伊索寓言〉》有几处修改,不仅关乎语言运用,而且还可以咀嚼出钱钟书的一些思想。 1983年福建人民出版社在 1984年版的基础上准备简体横排重版《写在人生边上》,钱钟书在《读〈伊索寓言〉》“生前养不活自己的大作家,到死后偏有一大批人靠他生活,譬如写回忆怀念文字的亲戚朋友”之后加“写研究论文的批评家和学者”。可以看出,这一改动,…  相似文献   

4.
人教版高中教材《读〈伊索寓言〉》一文,选自钱钟书先生的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1939年作者曾为此文集写过序:“世界上还有一种人。他们觉得看书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写批评或介绍。他们有一种业余消遣者的随便和从容,他们不慌不忙地浏览。每到有什么意见,他们随手写在书的空白上注几个字,写一个问号,像中国旧书上的眉批,外国书里的Marginali。a”这段文字很明确地告诉我们,钱钟书先生这个文集中写的文章是“眉批”式、随感式的,《读〈伊索寓言〉》一文正是这种“眉批”式文章。多数教师在备课时依据《教师教学用书》的参考内容进行教学预…  相似文献   

5.
《读〈伊索寓言〉》一文的学习重点之一是:理解难句含义。其作者钱钟书先生,学贯中西,博大精深,其思想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都是一般人所难企及的。这种思想的广度和深度反映到他的文章中又总是用最简约的形式去表述,是真正的“言简意赅”,这样钱钟书先生文章的语言就具有了立体化特征。因此,对其语言的解读也必须是多维度、多层面的。下面就《读〈伊索寓言〉》的几句话,试作这方面的解析。1.生前养不活自己的大作家,到了死后偏有一大批人靠他生活。解读一:这句话写尽了大作家的悲哀。死后可以养活一大批人的大作家,生前却常常连自己也养活不…  相似文献   

6.
夏衍写贺词     
夏衍和大学者、大作家钱钟书、杨绛夫妇交谊很深。钱钟书80华诞时,夏衍写词致贺,词日:“风虎云龙笔,霜钟月笛  相似文献   

7.
<正>一般来说,大作家的来路有三条:一条是由小作家一步步走来,谓劳模型;一条是一拿起笔就是大作家,谓天才型;还有一条是若干年后重新"出土"成为大作家,谓出土型。大作家这块金字牌匾不是作家本人挂在自己故居门楣上的,它是一代一代读者挂上去的,所以每一位大作家之所以成为大作家自有其理由与逻辑。下面从"小说技术"的狭小角度来揭示大作家何以成为大作家的秘密。1.大作家如何处理俗故事?——视角独特,写人写人心比写  相似文献   

8.
为帮助高三教师及同学对试卷上节选的文字读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们特别约请了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赵丕杰先生为这段文字加注释并写了译文。  相似文献   

9.
“我们正在阅读一本页数无限的书的第一章的第一节……”我不知道这段文字是谁写的,我一直很喜欢并用它们来提醒自己,那就是未来操之在我。  相似文献   

10.
一、可能是什么时候写的  钱钟书《读〈伊索寓言〉》一文选于他的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该书 1941年 12月由钱钟书的夫人杨季康女士编定,由上海开明书店采入《开明文学新刊》出版。关于写作时间,有三种看法:一、上海说;二、海外说;三、昆明说。关于第一种,明显不妥,尽管钱 1939年曾回上海。 1939年 2月钱钟书为该书写的序说“下面的几篇散文只能算是写在人生边上的”,可知文章是在 1939年之前就完成的。第二种认为当写于 30年代清华和英国留学这段时间,如国外学者夏志清、连茗等①。这一种认同者较多②。第三种看法较合适,理…  相似文献   

11.
古人通过文字,将音乐生动、形象地记录了下来,有以声写声、以形写声和以效果写声这样三种.我们可以通过这些描写声、形、效果的文字,真切地感受到古人所描绘的优美的音乐.  相似文献   

12.
乏味的语言     
宋朝诗人黄山谷有一句名言:“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林语堂解释为:你三日不读书,别人就会觉得你的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这当然也说得通,一个不爱读书的人往往是乏味的,因而是不让人喜欢的。可是,你是否留意过,一些大作家在自己的作品中也写过一些让人感觉乏味的文字,这是什么原因呢?是大作家的语言功底有  相似文献   

13.
【简评】总有一种力量引领着我们去跋涉遥远的路.这种力量叫梦想:总有一种渴望引领着我们去征服高大的山.这种渴望叫梦想.梦想是助推器.让我们在人生的坎坷征途中毅然面对.就像文中的大作家安徒生一样.一盒小小的火柴点燃了他年轻时的梦想.以至于在生命垂危的时候依然保持着清醒.信心十足地用文字来达成自己的梦想。就像安徒生写给朋友的信中所说的那样:  相似文献   

14.
美丽的夜空     
【学一学】学会写比喻句小朋友,什么是比喻?比喻就是用不同类却有相似的事物来说明另—个事物,它可以使原来比较陌生比较复杂的事物,变得具体、浅显而生动。我们不妨先来看一看下面这段文字:  相似文献   

15.
池莉女士 :您好 !我是一名中学语文教师 ,读过您的多部作品。最近又看到您在《文艺报》上写过的一段文字 ,深有感受 ,因而来信相扰。这段文字表述的是人生的一些体验 ,而我本人也亲身有过类似的感受 ,也听身边的人们发过类似的感叹 ,想来这竟是大家都有的切身的体验与感受。所以 ,这段文字读来备感亲切 ,觉得能与您和广大读者产生一些共鸣。我们每个人都要经历长大的过程 ,这个过程是自然而然的 ,因为人总是会长大的 ;这个过程又是充满变化的 ,今天的我们已不再是昨天的我们 ,长大本身就意味着改变。事实的确如您所说 :人越来越大 ,心越来越…  相似文献   

16.
解读一棵树     
埃林·彼林(1877—1949)是保加利亚的著名作家。生于农村,熟悉田园生活,以写农村题材的小说为主,也写过不少散文诗和儿童文学作品。我们在这篇《孤独的树》里,可以感受到作家诗情洋溢的文字和充满童心  相似文献   

17.
“我们正在阅读一本页数无限的书的第一章的第一节……” 我不知道这段文字是谁写的,我一直很喜欢并用它们来提醒自己,那就是未来操之在我。我们可以掌握神秘而不可知的未来,把它塑造成我们所能想像的任何形象,一如雕刻家可以将未成形的石头刻出雕像一样。[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七颗钻石》是笔者在江苏南通初中语文优课比赛中执教的一篇童话。这是一篇浅显易懂的童话故事,本着浅文深教的原则,在执教这篇童话时以"大作家写的一篇小童话,小童话反映一个大主题"为突破口,在带领学生逐步深入地阅读这篇小小的童话时,通过不断品味、叩击文字,体会到小小的篇幅中所蕴含的辽阔和波澜。唤起学生心中对这份爱的惊诧、共鸣,体会大作家的这份伟大的心愿。在教学中,笔者重点培养学生倾听、想象、深悟三方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操老师,请原谅我非常冒昧地给您写这封信。恕我直言,我认为我们班的这次中队会,表面上看起来很热闹,很精彩,其实,只不过是一场‘闹剧’罢了。”读到这段文字,我的心不由地咯噔一下。事情还得从头说起……  相似文献   

20.
最是读书滋味长。那悠长的回味,萦绕于眉间唇边,更倾注于字里行间。"《我们仨》问世四年后,九十六岁高龄的杨绛先生推出《走到人生边上》。年近百岁的老人居然还有如此真挚的思考与坦然的心态。乍看书名,自然会使人联想到钱钟书先生的《写在人生边上》。钱钟书先生也曾这样说:"人生是一本大书。"他要把自己的灵魂嵌在人生边上的文字中。斯人已去,而他生命的文学又从他夫人杨绛的生命中延续。从《写在人生边上》到《走到人生边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