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回家     
张逸文 《阅读》2010,(11):29-29
编辑的话: 张逸文是位热爱写作的同学.已经陆续向编辑部邮箱发来了十几组诗歌。她在信中说自己很喜欢写诗,常常是硬逼着自己才能停下来不写。下面,一起来认识这位勤奋的小诗人,欣赏她的作品吧。  相似文献   

2.
《野马群》是诗人周涛在新疆这块辽阔的土地上对生命进行讴歌的诗篇。荒凉意境中野生马群的生存图景 ,不仅出现在诗人的视野中 ,而且也震撼着诗人 ,生存环境的恶劣和生存力量的美丽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一切在诗人的笔下所呈现的 ,是其对新疆独有的地域风格的表达 ,以及诗人在这块地域中超感性的生命体悟 ,从而使得马在诗人的笔下呈现出生存和力量的美  相似文献   

3.
中国东晋诗人陶渊明与英国十八世纪至十九世纪浪漫派诗人华兹华斯都是歌咏和描写自然的隐逸诗人.但由于两人所处的文化、历史背景不同,在热爱和描写自然、具体创作和理论思想方面,既表现出不谋而合的一致性,又有他们各自的不同特点和风格。  相似文献   

4.
传统道德观念指导着诗歌创作,诗歌作品体现了传统道德价值。“仁者爱人”是古代诗人最为高扬的主题。屈原的“哀民生之多艰”,杜甫的“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白居易的“唯歌生民病”,都是仁爱观念的生动体现。“舍生取义”在古代诗歌中表现为三个方面,即民族斗争中的爱国心,扬善惩恶的社会正义感,重义轻利的义利观。注重道德修养,以担荷政治责任,是诗人群体的共性。向纲常名教中的封建毒素发起挑战,是对个性解放的张扬,对传统美德的维护,代表了社会进步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被称为"童话诗人"的顾城,其生活始终游离于现实的边缘。他的诗歌,弥漫着梦境一样若隐若现的云雾,激荡着客观冷凝的现实清流,这无一不是对诗人赤诚人格的袒露与书写。  相似文献   

6.
李白是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游仙诗将神仙境界与人间现实完美结合,表达了诗人对社会、人生的见解.在他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充分体现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7.
登泰山     
张子仙 《阅读》2012,(4):28-29
泰山是五岳中的东岳。诗人杜甫曾写下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去年国庆长假.爸爸妈妈决定带我去爬泰山.我兴奋极了。  相似文献   

8.
艾青是一名优秀歌手,他用深沉、激越的歌喉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艾青是一位思想者,他用凝重、睿智的思索剖析了历史的真理。文章试图从“诗人必需说真话”、“我生活着故我歌唱”、“我们不仅看着.而且在思考着”三个方面诠释艾青诗集《归来的歌》的特有内质,从而挖掘其诗作的情感的真实性、鲜明的时代性和丰富的哲理性。  相似文献   

9.
陈子昂是唐代诗坛上承上启下的诗人,他扭转了初唐诗人重声色、轻风骨的风气,使唐代诗风向着刚健爽朗的方向转变。他的诗歌体裁多样,有律诗、古诗、绝句等。其诗用韵多种多样,所用韵部就有十八种。陈子昂诗歌创作在当时极具有代表性,因此从他的用韵可见当时唐代诗人的普遍用韵情况。  相似文献   

10.
天山是清代西域诗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熔铸了西域诗人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天山的高峻、险要既带给诗人强烈的震撼,也是诗人命运坎坷的象征;诗人描写天山时蕴含了浓郁的思乡之情、深重的历史沧桑感,诗中既表达了其对天山的喜爱之情,有时也流露出至西域的愁苦之情。因此,要完全理解这些西域诗歌的深刻内涵,就必然要结合天山这一特殊的意...  相似文献   

11.
春游湖     
徐俯  朱春菲 《阅读》2006,(3):F0004-F0004
徐俯——北宋诗人,夹岸——两岸;蘸水——碰到水面,形容雨后湖水高涨,断桥——桥面因被湖水淹没而不能过人,故称断桥。不度——不能渡过湖去。 诗人把春汛的平常景象描绘得极富情趣,一叶小舟从平静如镜的湖面轻划出来,取得看似漫不经心,其实却能看出诗人用意的精巧,燕子,桃花,春雨,断桥,小舟,柳阴,所有这些影致在诗人的笔下构成了一幅生动灿烂的春景图。  相似文献   

12.
李白的人才意识是“李白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反映出李白的人才观和价值取向。李白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终与安社稷”、“谈笑安黎元”,是其一生执著的追求。然而,诗人美好的愿望却被黑暗的现实击得粉碎.他的远大理想始终难以实现。怀才不遇的痛苦,一直折磨着李白;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无奈,长期困扰着李白。因而,李白对人才问题特别敏感,其人才意识亦格外强烈。李白的人才意识,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期盼知音的意识;二是惜才爱才的意识。  相似文献   

13.
17世纪玄学派诗人乔治赫伯特的《美德》是一首短小但极具哲理的好诗,以其简洁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修辞手法感召着世人,诗人在诗中所使用的拟人、明喻、暗喻、通感等修辞手法与诗的意境的巧妙结合,形成该诗的独特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4.
17世纪玄学派诗人乔治赫伯特的《美德》是一首短小但极具哲理的好诗,以其简洁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修辞手法感召着世人,诗人在诗中所使用的拟人、明喻、暗喻、通感等修辞手法与诗的意境的巧妙结合,形成该诗的独特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5.
唐代诗人向往长安,留恋长安,从很大程度上是由唐初的关中本位政策决定的。长安作为全国的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同时也是文人志士谋取功名的最终战场,这里汇聚了唐王朝最优秀的文人学士,他们在这块热土上抒写着大喜大悲的人生。长安是唐代诗人心中永远放不下、解不开的"心结"。本文从政治、科举取士的角度分析、阐释了唐代诗人的"长安情结"。  相似文献   

16.
这是诗人栾纪曾的第7本诗集。诗人告诉我,他本是学理工的,又喜欢天文,对飞蝶、外星人也很有兴趣,却走上了诗人之路。这实在是一个谜。也许诗心就是这样,不论休学什么专业,走过什么样的生活道路,爱诗的人便总难以抗拒诗的牵引,条条大路通向诗,荒山野岭与繁华闹市都不例外。  相似文献   

17.
文天祥留给后人的八百多首诗歌中,有五首带有浮萍意象。这种意象往往象征着诗人对亲人的思念、自身的孤独之感,向往自由不受羁绊之意;还象征了个人身世的艰难、无可奈何之感;以及国家命运动荡不安,诗人对风雨飘摇局势的难以把握、不能自主的意蕴。  相似文献   

18.
月亮,圆缺不定而又生息不已,触动着人们对现实、社会、人生的理性思考,唤起了人们苍茫浩渺的宇宙意识、历史意识以及无限的人生感喟,成为古代诗人们思索不已、探求不止的永恒意象。在中国古代诗词中,饱含着诗人意绪的月意象对理性的张扬十分突显,具体表现为:对永恒生命的崇拜,对光明美好的追求,对宇宙哲理的思考以及对现实人生的感悟。  相似文献   

19.
西方结构主义诗学认为,语言学中二项对立的原则是人脑思维产生意义的基本动因。对于在创作中处于想象与直觉状态的诗人来说,一个个意象的出现仿佛都是即兴而偶然的。其实,情感的逻辑和诗人思维中两种因素的区别与对待构成的二项对立结构,却在无意识中引导诗人营造出一系列意象群,从而使诗歌意象呈出现有机的生命的形式。时间与生命的二项对立,正是陶渊明《杂诗》等诗歌意象的深层结构。诗人在时间与生命的矛盾、对峙、抗争、妥协、和解与冲突中生发、扩展、构造了一系列诗歌的意象。  相似文献   

20.
诗歌意象的选择,凝聚着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受、观察和认识,凝聚着诗人独特的思想和感情。嵇康是中国文化长河中充满魅力的文人之一,他的诗歌“旷达高亮,峻切清远”,他的人格魅力也是为后人不断感慨赞颂的。他的诗歌意象是其诗歌魅力与人格魅力的完美结合,如果把嵇康诗歌中那些情态生动、仪态多变的意象进行整合或连缀,便足以向人们重现嵇康当年的玄远气度和名士风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