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关键,而高水平科技人才的自主培养是基础。因此,我国要通过加大对理工科学生培养的投入力度、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技人才培养体系等路径,全面提高我国科技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  相似文献   

2.
青年科技人才是强国建设的重要力量,承担着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使命。高等院校是青年科技人才的聚集地,要加强思想引领、深化评价改革、优化服务保障,营造“尊才、爱才、惜才、用才”的浓郁氛围,推动青年科技人才更好更快成长。  相似文献   

3.
人才是高校发展的核心动力,高校教师特别是青年科技人才发展问题逐渐引起重视。组织发展、个人发展、专业发展和教学发展四个维度是较为普遍的分类方法,通过问卷调研从四个维度入手,深入了解高校一线青年科技人才对自身发展环境的需求以及对现状的评价,挖掘促进高校教师发展、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环节,归纳青年科技人才发展面临的五个困境,为高校制定人才战略和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盖文  陈久明 《继续教育》2002,16(1):14-16
军队继续教育专题——随着国防现代化的推进和知识军事的兴起,现代军事对人才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向科技、向人才要战斗力”已成为全军上下的共识。继续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不但为我军输送着一批又一批符合军队实际需求和时代特点的高素质军事人才,而且在新型武器研发、旧型武器改造以及高新技术向战斗力转化等方面也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极大地推动着军队的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为使广大读者对当前军队继续教育状况和研究方向有所了解,本刊特组织了以“军队继续教育”为主题的稿件,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加快由传统人事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开发管理转变,以培育基础扎实、技术精湛、专业配套的"三超"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健全完善了人才发展、培养、使用和激励"四个机制",为自主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创造了有利条件. 一、建立了人才发展机制,搭建自主创新人才成长的空间 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在2004年就在大庆油田率先实施了学科人才培养工程,着力建设以学术技术带头人为代表的核心人才队伍.日前,这个院已择优选拔了四届学术技术带头人,建立了由8名集团公司专家、91名油田公司专家和技术带头人、117名院技术带头人、297名院优秀技术骨干组成的核心人才队伍.学科人才培养工程的实施,开辟了另一条成功通道,为广大科技人才搭建了发展平台,提供了通过技术创新实现自身价值的成功通道;推进了学科发展,实现了科技人才成长与技术发展的有机结合,学科带头人和部分技术带头人已成长为本学科技术领域的专家型人才,学科建没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高校创新创业科技人才不断涌现,但高校与企业间创新创业科技人才流动仍不通畅、政策服务体系还不健全。亟需构建符合供给侧改革要求的高校创新创业科技人才流动机制,借鉴发达国家相关政策,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优化走出去与请进来两种模式,注重孵化-探索-确立与简短讲座-系统讲授-正式兼职两个过程,为创新创业科技人才的发展与培养提供专门的服务组织平台,实行创新创业人员管理分类制度。  相似文献   

7.
随着世界石油科技的迅速发展,我国石油工业正经历着重大变革,老油田的稳产需要新的开发技术,新油田的发现需要新的勘探理论,在油气加工、开拓海外市场等方面也面临一系列的技术问题。作为一所行业特色鲜明的石油高校,适逢国家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的战略实施,学校更加增添了抓好科技创新,振兴石油科技的使命感。近年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从国民经济建设特别是石油石化工业科技进步的战略需要出发,全面构建和完善科技创新体系,科研水平有了重大提高,创造了一系列具有重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标志性科技成果。一、立足学科优势,强化科技创新特色以…  相似文献   

8.
四川省在培养跨世纪青年科技人才工作中,已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当前的培养工作也存在不少问题,青年科技队伍素质参差不齐,结构不合理,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和政策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针对上述情况,应进一步明确培养跨世纪青年科技人才工作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任务,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青年科技人才作为高校自主科技创新活动的生力军,对高校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近年来,华南理工大学高度重视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工作,不断创新培养机制和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系列激励措施,优化青年科技人才成长所需的良好环境,使得青年科技创新人才不断涌现,为高校科技发展提供了后备人才支持与保障。  相似文献   

10.
纾解青年科技人才成长之困,关键在于创新评价方式。在评什么方面,要尊重青年科技人才的职业发展需求,让分类评价真正落地;在如何评方面,要充分考虑青年科技人才成长规律,统筹个体—团队、近期—长期、静态—动态三组关系;在谁来评方面,要做到人技结合,为青年科技人才提供更加精准的评价体验。  相似文献   

11.
5月4日,中央组织部在北京召开青年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座谈会。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座谈会上强调,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关心和爱护青年,始终认为青年是社会上最有朝气、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和不断进步始终是党和人民事业兴旺发达的最大希望之所在。  相似文献   

12.
高等学校招生规模的扩大一方面直接廷缓了高中毕业生的就业,另一方面不能立即进入劳动力市场的高校毕业生也在逐年递增.社会上存在没有满足的高等教育有效需求,而一些岗位相对达到饱和.高等教育在现有规模进一步扩大的同时,应充分考虑实际社会需求对高校毕业生的要求,以期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  相似文献   

13.
角色理论认为每个人在特定的时空都会扮演一定社会角色,在科教两分的状态下,很多高校青年科技人才双肩挑,同时扮演内在相关性不强的教师和研究者的双重角色,导致角色冲突。科教融合作为高等教育理念的变革与创新,日益成为未来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推动高等教育科教融合的进程中,高校青年科技人才应发挥其角色优势,摒弃单纯身份角色,以职能进行角色再定位,扮演好直接作用者、中间过渡者、信息集散者和有效协调者四种角色,成为推动科教融合的先锋队员。增强青年科技人才的角色意识和角色担当需要从增强理念学习、完善资助体系和改善评价机制几方面加以思考。  相似文献   

14.
研究型大学是自主培养青年科技人才的主阵地,加强研究型大学青年科技人才培养使用是落实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融合发展的战略交汇点,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具有重要战略意义。长三角地区非部属研究型大学在青年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科研初期稳定性支持难以保证、自由式探索很难形成持续突破“、挤出效应”与“虹吸效应”并存等困难和挑战。通过加强党建引领、团队支持、平台聚势、制度赋能、生态活化等,一定程度破解了难题,但形成青年科技人才培养长效机制,还需要在加强研究型大学体系建设、推进一体化科创体系建设以及建立健全以质量、绩效、贡献为核心的评价体系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5.
地方高校青年科技人才是加快高校双一流建设的积极力量,是促进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全面、合理、高效率的高校青年科技人才发展政策体系是促进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保障。要基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把握科技人才发展各阶段的基本特征,并遵循科学研究的基本规律,构建地方高校青年科技人才发展协调机制,不断完善高校青年科技人才培养机制,并健全其评价和激励机制,为高校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健康发展提供坚实保障,为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储备。  相似文献   

16.
《中国高校科技》2017,(Z2):77-78
河北医科大学2013到2015年青年科技人才在获得学校青年科技人才培育计划资助后获得省级以上科技项目资助、发表SCI论文、获得科技成果情况等统计显示:2013到2015年学校资助青年科技人才培育计划94人,其中启动基金60人,国家级科研项目青年培育基金34人。科研产出主要集中在发表SCI论文和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上。国家级科研项目青年培育基金较启动基金资助效果有一定优势,在SCI论文影响因子上略有提高。由此得出结论:学校设立青年科技人才培养体系,优化资助模式,在促进科技创新文化和科研环境建设方面可以起到明显作用,同时,充分调动和激发青年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能够为学校发展提供人才储备。  相似文献   

17.
培训是开发装备科技人才的重要途径。本文从构建多层级装备科技人才培训体系入手,在分析装备科技人才培训途径的基础上,对装备科技人才培训战略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8.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必须探索面向未来的创新人才培养之道。要走好“最初一公里”;重视“关键一公里”;跑赢“最新一公里”;抓实“最后一公里”;跨越“最高一公里”,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19.
加强创新型科技人才培育是新时期提高区域科技能力的重要保障,同时通过创新型科技人才培育,进一步促进经济社会向前发展。现阶段我国市场经济与科技发展速度较快,经济发展处于转型过渡阶段,加强创新型科技人才培育对促进经济稳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目前创新型科技人才培育面临着来自各个方面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tunities)与威胁(threats)。基于此,通过SWOT分析对如何进一步加强创新型科技人才培育展开详细论述,旨在通过理论分析促进创新型科技人才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营养午餐:始于1889,普及率93% 早在1889年,由形县鹤冈町私立忠爱小学对贫困学生提供免费午餐,这是日本首次出现学校供餐。至1932年,开始有法律规定对贫困儿童实施供餐,并由日本政府首次给予财政补助。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的学校午餐计划曾一度被迫中止。随后于1948年,政府在东京都内小学推行营养午餐供给制度。1954年的《学校餐饮供给法》规定,全国施行义务教育制的学校(包括中小学,特殊教育学校等)都必须实施“学校餐饮供给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