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李春凤 《化学教与学》2023,(19):64-67+81
以化学学科理解为基础,教学实践中应注重知识的关联和认识视角的培养,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以“醇”的教学为例,基于化学学科理解构建其认知模型,对有机物及其变化过程进行概括与总结,形成有机化学的结构化认识视角。  相似文献   

2.
化学学科理解是2017年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提出的一个全新的概念,指明了教师化学学科理解的内容(化学学科知识及其思维方式和方法)和特征(本原性、结构化)。在其特征的认识、实现路径及表达的思考中,提出化学学科理解的特征不仅是静态的,也是动态的,并对其实现路径及表达进行了阐述。新课标中要求教师对化学学科知识及其思维方式和方法有本原性、结构化的认识,关注的是教师专业素养和文化品味的内核,这也是一种新的挑战,需要教师有深厚的专业素养、独到的认识视角、广泛的信息来源和“求真”的精神作为支撑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3.
在素养为本的教学背景下,如何基于学科理解设计与实施化学课堂教学是一项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基于学科理解的化学教学策略包括基于本原性问题的学习任务设计策略、基于认识视角的思维方式建构策略、基于概念层级结构的结构化策略和基于学科思想的知识迁移策略。上述策略可为素养落地与创新进课堂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学科核心素养取向的化学教学需要教师挖掘特定主题学科知识的素养功能.在此过程中,化学学科理解至关重要,它能够对学科知识结构进行高度凝练和概括,抽提主题特有的思维方式和方法,使知识具有素养功能,使思路具有迁移价值.化学学科理解包含本原性问题、认识视角与思路、概念层级结构三个要素,具有学科与主题特质性、本原性与结构化、建构性三个基本特征.基于化学学科理解挖掘主题素养功能可遵循聚焦科学发展的"矛盾点"(解决了什么问题)、抽提科学转折的"突破点"(如何解决问题)、明确时代背景的"特殊点"(问题是在什么背景下解决的)三条路径.  相似文献   

5.
化学教学内容的结构化是实现学生从化学学科知识向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转化的关键。通过基于知识关联、基于认识思路和基于核心观念三种结构化方式绘制高中无机物主题概念图,结合高中无机物教学内容分析概念图的具体内涵和作用。据此探讨高中无机物教学内容结构化设计对我国化学教学与评价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积极开展核心素养导向的化学教学,充分发挥化学课程的育人功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这就需要教学内容的组织有利于学生从学习化学学科知识向培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转化,而教学内容的结构化则是实现这种转化的关键。发挥主题大概念的统领作用,建立核心知识间的逻辑关系,进行知识关联的结构化设计;运用科学思维开展探究学习,构建主题内容中的方法模型,进行认识思路的结构化设计;基于化学观念解决实际问题,建构和形成学科的基本观念,进行基本观念的结构化设计。通过以上三种策略可有效提高初中化学教学内容结构化设计水平。  相似文献   

7.
廖停  赵霞  吴成浩  刘波 《化学教与学》2023,(24):30-34+69
基于化学学科理解的教学设计,是将化学核心素养落实在课堂上的重要前提和有效途径。本次教学以“为什么乙烯的产量作为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为情境主线,三个教学板块由化学键、官能团和空间结构三个有机认识视角构成,每个板块解决一个核心本原性问题,并利用细分之下杂化方式、键类型、键极性、键饱和性、键能、反应位点、键旋转性等化学认识视角构建分析有机物结构的一般认识思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挖掘知识点的本原性问题,并将这些问题按照知识逻辑编织成为一个复杂有序的有机整体,以此达到以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的素养能力,建构解决陌生情境下解决问题的模型。  相似文献   

8.
沈强 《物理教师》2023,(11):40-44
概念理解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基于概念理解的“整体性”“层次性”和“精细化”3个特征来构建“指向素养的促进概念理解的学习模型”.通过基于整合观念的核心概念驱动的聚焦整体;深化探究实践的概念理解达成的层级进阶;关注思维融合的动态概念跃迁的理解精细的3条行动路径,建构和发展学生的概念体系.这有利于学生的概念形成结构化,促进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发展和核心素养内涵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9.
化学教学中开展解释类活动是提升学生化学学科理解水平的有效手段,也是实现"素养落地"的具体途径之一.结合课堂教学案例,提出创设化学学科解释类活动的两种方式:追求本原性方式和促进内容结构化方式.提出对解释类活动进行评价的三个要素——领域、结构与表征.  相似文献   

10.
化学教学内容的“结构化”设计对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具有重要价值,项目式学习是实现教学内容结构化的重要途径。以“人工固碳”为例,基于“固碳装置设计”“固碳装置优化”等核心任务对项目学习中涉及的学科知识、认识思路、学科观念等进行结构化整合,在真实情境中完成项目任务,使学生在学习主动性、学科思维及其迁移方面获得发展。  相似文献   

11.
关注知识教育向文化教育的转向,分析文化性理解的内涵,认为形成文化性理解有利于建构更广阔、更完善的认知结构,是形成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结合“不饱和烃”单元教学的案例和反思,提出四种促进文化性理解的课堂活动设计策略:能动参与知识发生、深度关联生活引发顿悟和思考、充分运用化学史、实践绿色化学思想。  相似文献   

12.
超越知识,素养先行.基于真实情境开展多种探究活动,重视教学内容、认知思路和核心观念的结构化.在新理念的引领下,引导学生在探究“钠与水反应”的基础上从反应现象、反应热效应、反应机理三个视角开展了新的实验探究,以期形成“认知思路”“核心观念”“教学内容”的结构化,让核心素养落地形成学科观念,特别是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相似文献   

13.
数学学科理解是对数学学科本质及其思维方式的一种本原性、结构性的认识,包括三个层次:数学双基层、问题解决层和数学观念层,六个要素:数学基本知识、数学基本技能、数学学科方法、数学学科思想、数学学科思维和数学学科精神.数学学科理解是数学核心素养的具体体现,具有关联性、发展性和情境性的特征.发展数学核心素养,必须依托情境,以问题为引领,在数学活动中提升数学思维、促进数学理解.  相似文献   

14.
以“换个角度看世界”复习课教学为例,基于化学学科理解,抽提出元素和原子、分子的认识视角,将物质的组成、结构、分类和变化等具体化学知识与“宏微辨析”、“模型认知”等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相联系,建构基于元素和原子、分子的物质组成、结构、分类和变化的认识思路,促进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落地于化学复习课的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5.
以“从海水中提取镁”为例,基于化学学科理解,抽提出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的认识视角,将物质制备与性质等化学知识与“证据推理”“模型认知”等化学核心素养相关联,建构从混合物中提取物质的认识思路,形成“素养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6.
“双减”政策背景下,亟须提高作业的有效性,发挥作业应有的作用。通过设计单元巩固性、拓展性、实践性等作业,促进学生知识理解,形成结构性、系统性知识,解决各单元学习问题的思路方法,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本文以“应用广泛的酸、碱、盐”单元为例,开展基于知识理解的结构化单元作业设计。  相似文献   

17.
王雨  毕华林 《化学教学》2021,(4):49-53,86
以提高学科核心素养为宗旨的化学课程改革,重视从宏观、微观、符号三个层面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甲烷”作为最简单的有机物是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起始。基于三重表征视角,从“甲烷”教学内容素养价值的挖掘、真实问题情境的创设、教学内容的结构化以及教学评一体化等方面进行素养为本的教学设计,突出三重表征对认识有机物结构与有机反应、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知识结构化教学,即通过知识之间的内在关联,理解化学学科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找出内在联系,然后进行整体性理解,得出规律,建立模型,促使学生从化学学科本原加深对物质及其变化的认识,在这个学习过程中伴随着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质疑与批判,能够实现知识的结构化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在知识结构化教学设计中,能展现知识之间的关联和内在规律,体现知识的完整性,促进学生化学学科思维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高中化学课标中提出增进化学学科理解,提升课堂教学能力.“化学学科理解”解释为对化学学科相关知识和对化学核心素养的理解.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上,要把握好化学知识点、学科思维、核心素养之间的关系,借力化学课堂教学情境,强调学生对化学知识、技能的学习和掌握,深入剖析化学知识的本源和结构,指导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独特思维方法,促进他们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20.
<正>新课标指出了“结构化”项目式教学的重要性,倡导广大教师在教学中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认识思路”和“核心观念”的结构化设计,以促进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结构化”项目式教学方式在学科知识、认识思路、学科观念等方面具有独特的教学价值,能有效将学科知识、学科思维等融合形成解决问题的认知模型,并在迁移应用中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化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