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倩 《地理教育》2015,(Z1):25-26
一、研究背景当代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地理环境结构、分布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性以及人地关系的学科。高中人文地理以区位论、人地关系论为理论基础,侧重研究人对地、人与人的关系,以揭示人类活动的空间结构及其地域分布的规律性,承担着协调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和培养学生人文地理素养的基本任务。高中地理必修一以自然地理为主,必修二以人文地理为主,必修三则侧重区域地理。无疑,高中人文地理教学是整个高中地理教学的重  相似文献   

2.
谢生 《文教资料》2020,(2):211-212,238
高中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主要研究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等相关问题。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地理知识观察周围地理环境,以地理思维模式思考和解决问题,帮助学生逐渐形成基本的地理素养。本文主要通过加强地理实验教学,充分利用大自然资源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精神和地理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3.
高中人文地理以区位论、人地关系论为理论基础,侧重研究人对地、人与人的关系,以揭示人类活动的空间结构及其地域分布的规律性,承担着协调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和培养学生人文地理素养的基本任务。结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的要求和高中人文地理的学习主题,高中人文地理的核心领域在于两点,一是核心能力,二是核心观点。在高中人文地理教学中重视核心能力培养与核心观点养成,可加强学生对"现实世界"和"生活世界"多元化的洞察力和理解力,提高学生作为现代公民所需的  相似文献   

4.
文章在经合组织发布的学习框架和地理课程图谱研究的背景下,利用我国初高中人文地理、地球科学课程能力框架热图进行对比,进行了初高中地理能力学业进阶的相关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一是在初中和高中阶段,五大类28种能力在相关课程内容中均有所体现。其中,初中阶段的人文地理偏向于基础素养和关键概念的培养,而地球科学偏向于关键概念、变革能力和能力发展。高中阶段的人文地理偏向于基础素养、变革能力和能力发展的培养,而地球科学更加偏向于关键概念和基础素养的培养。二是从初中到高中,大部分的能力培养没有体现出学业进阶,主要分为赋值平均值较高、较低、很低三类。这三类能力与地理学科的关联性和其所表现出的受重视程度不同,因此它们的培养方法与重点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5.
区域地理作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集合体,涉及的地域内容和空间巨大,所以对于区域地理的教学一般而言难度比较大,更不要提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的问题了。基于此,本文试图通过对区域地理教学的利用,就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展开一定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张新 《地理教育》2014,(3):31-32
正地理学科高考内容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地理和选修四大模块。四大模块中区域地理最令人困惑和焦虑。区域地理内容主要分布在初中地理(包括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高中地理必修3与选修教材中。具有涉及区域跨度大、图表多、专业术语多等特点,怎样在高中区域地理教学中既兼顾以前学过的区域地理知识,又能与高中地理原理结合值得思考。高效而科学的区域地理课堂应将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知识与高中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必修以及选修教材知  相似文献   

7.
一、区域为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提供载体(一)区域性是地理学科的基本特征之一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的“21世纪中国地理学综合研究的主要领域”中涉及到区域的有两项,即城市化过程与区域发展、区域综合研究。地理学科的两个基本特征就是区域性和综合性。中学地理既可以划分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也可以划分为区域地理和系统地理。区域地理是研究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出发点和归宿,为研究系统地理提供了鲜活、生动的案例。在高考中,区域地理是考查高中系统地理基本特征和基本原理的重要依托,试题的设置往往从某一区域切入,由具体事实推导…  相似文献   

8.
一、学生地理空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1.由地理学的学科特性所决定人类的生存处处需要从地理环境中获取物质、能量与信息,空间能力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能力之一。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空间差异和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演变的规律[1]。它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空间性,因此,地理学科在学生空间能力培养方面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2.新课标的要求我国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中,所涉及的地球的基本知识以及利用地球仪确定经纬度等内容[2],体现了与地理空间能力相关的目标要求;获取地理信息及分析资料等内容,体现了相关地理空间想象和空间分析能力。高中  相似文献   

9.
地理学科充满着人地和谐、统一发展的地理思想味道,而地理教学中的“地理味道”应该是开放综合、社会生活的味道。因此,“地理味道”首先在于探讨地理生活实例,解决地理社会问题,明辨地理之尚,品人地关系,并应用地理生活实例实现地理教学,创设富有“地理味道”的“生活地理”教育教学理念,用自然地理的美和人文地理的富有去熏陶学生,以达到地理教育教学的质性提升。  相似文献   

10.
地理核心素养是地理学科育人价值的概括性、专业化表达,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是一线地理教师一直在探究的问题,而赛耶模型是实现STEM教育核心理念的有效途径。文章以“工业的区位选择”教学为例,选择“万州港电的三生三世”为问题链条,探索借助赛耶模型进行地理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教学实践证明赛耶模型是现阶段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一种可行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1.
一、我国高中人文地理教学现状 地理课程是高中人文地理课的中心概念,也是地理教学活动中最实质性的因素。一直以来,我国人文地理课程都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教授中也普遍反映人文地理没什么讲的。  相似文献   

12.
生活化想象建构有助于高中人文地理知识的简易化、教学的通俗化和学生思维方式培养的综合化。文章基于“基本概念—建构原则—实践运用”模型,在高中人文地理教学中展开生活化想象建构的研究,认为在生活化想象建构中,要以学科素养为核心,遵循实用性、典型性、综合性建构原则;通过改变高中人文地理教学理念和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想象等能力。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核心素养的培养,以“东北地区湿地可持续发展”教学为例,论述从课标解读、设计思路、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高中区域地理复习课教学设计的方法,以提升问题式教学的成效,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4.
人文地理作为地理学“人地关系”核心线索体现最为集中的阵地,既蕴含丰富的劳动教育元素,又是地理学科在新时代落实劳动教育的重要抓手。文章在分析高中人文地理与新时代劳动教育融合的必要性与适切性的基础上,从多个角度提出了高中人文地理教学中落实劳动教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王一宪 《教学与管理》2012,(15):145-147
中学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倡导"注重对地理问题的探究"、"鼓励主动学习,合作交流,积极探究"。为此,四种不同版本必修二《地理》教材中都安排了较多的人文地理案例。地理新课程特别强调案例教学,案例教学适切于人文地理,并成为高中人文地理教学的重要方式。人文地理教学案例隐含基本原理,促进理  相似文献   

16.
张有荣 《成才之路》2020,(3):110-111
人文地理主要研究各种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学生通过人文地理学习,可以了解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等基本现状,并建立空间观念。文章根据人文地理的概念和特点,针对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具体探讨如何开展初中人文地理教学。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15,(59):133-134
地理学科能力主要包含地理逻辑思维能力、地理图像运用能力、地理记忆能力、地理信息收集能力、地理想象能力、地理文字表述能力与地理实验能力等。地理逻辑思维能力是地理学科各种能力的核心,它起着对问题的分析、比较、判断、推理和结论等重要作用。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地理逻辑思维能力极其重要,有助于提高地理教学有效性。地理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地理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高中新课程地理学科教学的重点课题。本文从树立正确的课堂观、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呈现方式、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实践,探讨高中地理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问题。  相似文献   

18.
高中教材中“区位”这一部分内容,包括农业、工业、城市、交通(交通线、港口等)、商业中心、旅游区区位的分析与选择,构成了教材人文地理部分的主体内容,它是人文地理学科发展中最具生命力的部分,运用这些理论能解决现实生活中许多的实际问题,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黄雷 《地理教育》2011,(7):103-103
地理教学是一门“科学”,需要大胆去探索、发现。在。地理教学中,应遵循学科特点,充分利用地图,凸显“图”的地位,坚持“三个基本”的做法。地图,是无声的诗、有色的画;地图,是对地理最精确的表述和诠释;地图,是打开地理成功之门的“钥匙”,是反映地理内容的“镜子”,是展示地理空间分布的“屏幕”,是学习地理的“导游图”,是掌握地...  相似文献   

20.
黄建华 《考试周刊》2009,(43):170-170
“构建开放式的地理课程”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鉴于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实践性等特点。在地理教学中实施“开放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积极思维、勇于探索和敢于创新的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