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绿》和《荷塘月色》同属朱自清早期的散文佳作。《绿》坦露了作者积极进取的思想感情,《荷塘月色》反映了作者苦闷彷徨的寂寞情绪,两者格调上存在很大差异。《绿》和《荷塘月色》都设置“文眼”、寓情于景、比喻生动、注重叠词运用,表现手法上是相近的。两文相互补充,基本反映了朱自清早期散文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2.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整体风格清新自然,他的散文,无论是记叙人物、风景、叙事还是抒情,都十分切实的抒发了自身的情感,犹如清风拂面,没有丝毫的刻意之感.而《荷塘月色》作为朱自清的散文代表作,集中地反映了其散文创作风格.本文就《荷塘月色》一文来谈谈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语言艺术.  相似文献   

3.
《荷塘月色》和《又见荷塘月色》两篇散文虽然创作于不同的背景 ,但都采用移步换景、情景交融等手法 ,可谓异中有同 ,同中见异。《荷塘月色》是现代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于 192 7年 7月写的一篇写景抒情散文。这篇散文描写月色下的荷塘和荷塘上的月色。素淡朦胧的景色与淡淡的忧愁和淡淡的喜悦水乳交融 ,通过写景抒情、联想抒情 ,反映了作者希望在一个幽静的环境中寻找精神上的解脱而又无法解脱的矛盾心情。《又见荷塘月色》是一篇写景又侧重于议论抒情的散文。这篇散文追慕先贤、寻访胜迹 ,因景抒情 ,感慨良深。通过记叙夜游荷塘的见闻 ,歌…  相似文献   

4.
杨燕 《文教资料》2012,(34):101-102
《荷塘月色》是教材中的经典篇目,但其教学应随时代而有所变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在资料的阅读整理过程中,笔者对《荷塘月色》有了一些粗略的教学设想,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人文专题"慢慢走、欣赏啊"对其教学启示、作者与作品的关系(散文能体现最真实的作者)、从《论朱自清散文》出发对《荷塘月色》写作手法的多元探讨。以此来向各位教师请教。  相似文献   

5.
朱自清写于1927年7月的著名散文《荷塘月色》,是一篇以写景细腻、动人而受到读者喜爱的作品。作者写作《荷塘月色》这篇散文时,正在北京清华大学任教。荷塘是清华园内一个平平常常的池塘。作者紧紧地抓住“荷塘”和“月色”这两个方面景物的描写,使文章绚丽多姿,引人入胜。《荷塘月色》很象一幅国画的题目,这篇散文正如一幅极其优美、秀丽的图画,画中充满了浓郁的诗意。读这样的散文,委实是一种难得的艺术享受。  相似文献   

6.
《荷塘月色》中作者把清华园的荷塘月色作为描写对象,通过对景色的审美视角,运用艺术手段进行美的描绘,实现情感的自由升华。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从审美的角度出发鉴赏《荷塘月色》这类文学作品,使散文教学转化为美的再现和美的欣赏的活动,从而有效地提高散文教学的质量,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散文阅读能力。基于此,笔者从荷塘月色的审美角度出发对文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凡是读过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荷塘月色》的人,无不啧啧赞叹:写得美,美极了!有人对文章的“诗情画意”欣赏不已;有人对作者“如显微镜一样”精细的观察颇为称道;也有人对散文中意境的创造、比喻的贴切和语言的运用评价甚高……这一切都是毫无疑义的,也是《荷塘月色》这篇散文可以当之无愧的。但共中有一点很值得我们思考:“五四”以来,状物写景的散文可谓多如牛毛,其中具有意境美、结构美、语言美的文章也为数不少,为什么《荷塘月色》能有如此传世不衰的艺术魅力呢? 看来,在《荷塘月色》的“美”之中,还存在着一种  相似文献   

8.
歌曲《荷塘月色》的走红,歌词的创作功不可没。本文试从修辞手法、虚实关系、意象选取等方面赏析歌词《荷塘月色》,希望藉此对中学生的散文写作能有一些帮助。歌词中景物描写细腻生动、形神兼具,综合运用了比喻、拟人、通感等多种修辞手法。这一点和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颇有异曲同工  相似文献   

9.
每每读罢《荷塘月色》这篇优美的散文,总会让人不由惊叹作者的修辞艺术实在是高超之极。《荷塘月色》是现代修辞运用的典范。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一文,从字、词、句到段、篇、章都很好地运用了修辞艺术。  相似文献   

10.
一、文中美的因素 散文被誉为“美文”,既是散文家又是诗人的朱先生笔下的散文更是美不胜收,《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抒情散文中的精品、代表作,也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传统篇目。长期以来,它的艺术魅力经久不衰,深受广大师生喜爱。因此《荷塘月色》是我们进行审美教学的优秀范文。 《荷塘月色》之所以美,除了它结构精巧、描绘细致等特点外,主要表现出语言美和意境美。 1.语言美 朱自清先生可谓散文语言大师,他的散文语言极具个性特色,笔法娴熟,想象丰富,变幻多姿,是散文语言境界的一座高峰。 诗歌的语言是最凝练的,《荷塘月色》虽不是诗歌,但在文章中确实体现了作者字斟句酌、锤炼语言的工夫,许多字词包容了极丰富的内涵,其简洁、确切是别的字词所无法替代的。如“路上只有我一个人,背着手  相似文献   

11.
朱自清先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颇具盛名的散文家。在其散文作品中,《背影》、《春》、《荷塘月色》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绿》被节选入小学语文教材),并对学生的阅读、写作影响重大。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只有对朱自清散文特色有更深入的认识和把握,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阅读鉴赏朱自清的散文,让我们的学生更有收益。下面结合《背影》、《春》、《绿》、《荷塘月色》等文章,就"情真意浓、精美缜密、清秀纯朴"三个角度,对朱自清散文的主要特色作一点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朱自清是我国著名的散文作家,其写作文笔细腻唯美,所有的散文都被文学爱好者称之为美文。特别是其中的《荷塘月色》更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受到广大文学爱好者们铺天盖地的研究和评论。《荷塘月色》将朱自清先生所有散文艺术融汇一炉,集中表现出朱自清独具特色的散文创作风格,给人一种真实的美感,直接成为朱自清先生的代表名作。本文针对朱自清先生与《荷塘月色》进行浅析,希望能够通过简单的讨论来找出其中的文学艺术之美。  相似文献   

13.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写的一篇极富美感的散文。朱自清先生通过描写荷塘月色中美丽的景象,含蓄而又委婉地抒发了对现实的不满,表达了渴望自由的情感。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能够真正地理解这篇优美散文的内涵。文章以《荷塘月色》一文的教学为例,对高中语文审美教学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荷塘月色》和《绿》均为朱自清的代表作品,均被选入高中语文课本,并编排在一起,作为讲读课文。二文不仅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反映出朱自清散文作品的思想和艺术的风格,而且也能使学生通过阅读,对朱自清的散文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收到窥一斑而通观全豹的效果。为此,我们对《荷塘月色》和《绿》的异同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提起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我们似乎还沉醉于《荷塘月色》所给予我们的清醇的美感享受中。现在,让我们再来欣赏一篇与《荷塘月色》格调迥异的《绿》吧!它将使我们进入另一种诗样的意境,它将给予我们新的享受与启迪。如果说《荷塘月色》是一曲民族风格鲜明的“小夜曲”,那么《绿》则是“生命之泉”的欢歌,它们以不同的格调、不同的旋律,谱写了“生命之歌”,表现了相近的主题与贯一的情怀,它们是一部奏曲的两个乐章。  相似文献   

16.
朱自清是著名的散文家,《荷塘月色》是其写景抒情散文中脍炙人口的名篇,现就《荷塘月色》来着重谈谈其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17.
读朱自清的散文,如同观赏和品味一幅幅优美的画卷:《荷塘月色》宛如一幅色调朦胧的水墨风景;《绿》又仿佛一组颜色明丽的水彩;而《威尼斯》却又如同一幅颇具西洋风格的油画。三篇散文,给人的审美感受不同:《荷塘月色》表现的是朦胧之美,文  相似文献   

18.
郁达夫曾说过: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满贮着那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女士外,文章之美,要算他。作为现代文学史上的散文巨匠.朱自清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特别是写景散文,在现代文学的散文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一篇篇都脍炙人口,其中《荷塘月色》更是历久传诵,佳话不断,一直是中学语文各种版本教材中的经典美文。  相似文献   

19.
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荷塘月色》历来被几代人传诵所教,对这部现代经典散文解读也是异彩纷呈。本文从《荷塘月色》中选出三处地方进行着重详细解读,采取文献法、分析比较法等,并且结合语文课程教学论的相关理论知识来分析,以期从文本细读中得到一些教学启示。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之友》2010年第1期上刊载了方逸帆老师的文章《我们需要怎样的教材——兼谈(荷塘月色)文本变化的轨迹》(以下引文除特别标明外,均出自该文)。该文认为随着新的教材版本的出现,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荷塘月色》“这篇文章似乎越来越回归于它的本来面目,选编者似乎越来越尊重原文,几乎是不事修改、删节就把原文搬到教材中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