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节好的语文课离不开精妙的课堂提问。我国古代教育文献《学记》早就总结了“善问”的经验:“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而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问者反此”。这句话告诉我们善问的人能够让听者非常愉悦地、水到渠成地理解问题,不善问...  相似文献   

2.
“实践教育学”问对华东师范大学陈桂生“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持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  相似文献   

3.
在语文教学中,提问是一种经常使用的方法。《学记》中记载:“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扣之以小者则小鸣,扣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待问者反此。”我认为,语文教学中提问的过程是师生双方共同提出和解答问题的过程,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教师的提问可以克服学生的“思维缺席”,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提问,只要有不同想法都可以向教师提问。教师只要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掌握灵活得当的方法,并对学生的回答作出委婉客观的评价就可以了。下面是我的一点浅见,希望能得到方家斧正。  相似文献   

4.
“谈话法”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很早就被中外广大教师应用了。我国春秋时期很多教育家都采用过这种方法。《论语》就是一部教学谈话记录。我国最早的教育学专著《学记》,对用谈话法也曾做过科学的概括,提出“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则小鸣,叩  相似文献   

5.
问者:昌切教授,您好!现在“80后”写作已经成为当下无法回避的话题。近期的《南方人物周刊》以韩寒为封面人物,封面标题是大大的几个字“领秀韩寒”。这个标题很有意味,从某种意义上说,似乎也可以套用在“80后”这个整体概念上。此前韩寒、  相似文献   

6.
《种树郭橐驼传》是柳宗元的一篇寓言体传记,是其早年在长安任职时的作品,它与柳宗元被贬永州后写的《捕蛇者说》可以说是形神兼似,有异曲同工之妙。首先,在格式上两者非常相似。《种树郭橐驼传》是先介绍郭橐驼其人,突出他种树的绝活;主体部分是一问一答,主要是郭橐驼的“答”;最后是问者由此而发出的感慨。《捕蛇者说》是先介绍永州郊外所产的“异蛇”,由此引出捕蛇者蒋氏;主题部分也是一问一答,主要是蒋氏的“答”;最后同样是问者即“我”的感慨。其次,在主题上两者遥相呼应。《种树郭橐驼传》中经由种树的老百姓郭橐驼之口道出了“长人…  相似文献   

7.
有问有答     
《高中生》2002,(3)
主持人答答寄语亲爱的朋友们,每期的“有问有答”都尽量解答你们最棘手最感兴趣的问题,帮助你们轻松愉快地走过高中生涯。中学生的情感世界是难以控制和把握的,我们从高中生的“有问”信中选取了部分典型问题,认真“有答”,欲让“问者”解开心结,放下包袱,轻装前行。  相似文献   

8.
对话教学中,教师的善待问者比善问又前进一步。教师善待问者,将引发学生善问。学生善问必然善学。教师善待问者,证明在教学双边活动过程中,学习的主动权掌握在善问者手中。  相似文献   

9.
这是一则小小的寓言。一个探险家出发去北极,最后他却到了南极。当别人问他为什么会这样时,他说:“我带的是指南针,当然找不到北极了。”问者大惑不解:“你想不到吗?南极  相似文献   

10.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的常规手段。课堂盲目者提问,问题不仅毫无价值,而且可能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善问者提问,不仅能引发学生思考,而且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那么怎样提问才算善问呢?《学记》有云:"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之,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这段话是说,善问者提问应与砍伐坚硬的木材一样,先从容易的地方  相似文献   

11.
“答疑”是大学理论课教学中常用的辅导形式。由于大学授课方式是“快节奏”、“粗线条”,学生在阅读钻研中碰到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就在所难免,答疑也就势所必需。但笔者在近两年的答疑实践中,却屡见“问者不多,提较高水平问题者更属寥寥”的冷场现象,几经调查,才知此现象相当普遍,远非独家所  相似文献   

12.
善于提问学生,是教师进行启发教学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功。《学记》中提出“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已解。不善问者反此。”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按学生的认识活动规律和心理活动规律,提出问题,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如在教学“互质数”时,我先让同学们观察、比较、分析一组互质数,归纳出互质数这一概念。然后,向同学们提出三个问题。 ①如何判断两个数是否一定是互质数? ②互质的两个数是否一定是质数?(请举出一组互质数,要求两个都是质数的;两个都是合数的;两个数是质数和合数的。)  相似文献   

13.
计莱 《教育与职业》2004,(21):29-29
俗话说: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一半。我认为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课堂提问的诱导启发艺术显得尤为重要。课堂教学中的提问,除了交流师生思想外,还在于教师恰当而巧妙地提出各种问题,诱导学生作答,引爆其思维的火花,培养其创造思维的能力。《学记》上说,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反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可见古人也非常注重提问技巧的。孔子也经常提问自己的学生,而且每个问题都问到点子上,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然而,在平时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往往简单地问“是不是”、“对不对”等封锁性话语,或者“本文段落大意是…  相似文献   

14.
课堂提问既能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能检验一个教师的专业素养,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最有效途径.《学记》中言,“善问者如攻坚术,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之”.在中学的课堂教学活动中,课堂提问是老师为达到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等任务所经常采用的行为方式.十八世纪初,美国人史蒂文斯对教师提问进行了系统调查,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上大约每两分钟提问一次问题,教师提问和学生回答大约占去80%的课堂时间.  相似文献   

15.
王俐 《湖南教育》2009,(6):59-59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提问,远远不是一种技巧,而是一门深刻的艺术。《学记》云:“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就中学语文教学而言,适时而巧妙的提问,往往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主旨、脉络,体验作者的思想与感情,培育他们的多元思维,激发他们的求知兴趣,从根本上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唐阙史》载:“唐咸通中,俳优人李可及滑稽谐戏,独出辈流,虽不能托谊讽喻,然巧智敏捷,亦不可多得。尝因延庆节,缁黄讲论毕,次及倡优为戏。可及乃褒衣博带,摄斋以升座,自称三教论衡。偶坐者问曰:‘既言含博通三教,释迦如来是何人?’对曰:‘妇人。’问者惊曰:‘何也?’曰:‘金刚经云:“敷坐而坐。”有夫有儿,非妇人而何?’上为之启齿。又问曰:‘太上老君是何人?’曰:‘亦妇人也。’问者益所不谕,乃曰:‘道德经云:“吾有大患,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何有患?”若非妇人,何患于有娠乎?’上大悦。又问曰:‘文宣王(即孔子——笔者)何人也?’曰:‘妇人也。’问者曰:‘何以知之?’曰:‘论语云:“沽之哉!沽之哉!我待价者也。”若非妇人,待嫁奚何?’上意极欢,宠锡颇厚。”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教师该怎样提问学生?《学记》有这样一段生动的叙述:“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大意是说教师的“问”,应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和思维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现代心理学家把提出问题看作是“思维的路标”。可见,课堂提问,它既要教师具有提问的素养和教育机智,又要有科学性与艺术性。  相似文献   

18.
管住自己     
不只一次,在某些公开场合听到过这样的对话:“你要是有某某贪官那样的权力和条件,也会腐败吗?”“会的!”问者直截了当,答者毫不含糊。也许是玩笑。但明明知道是一条危险的路,还是想去冒险!可见:邪恶有诱惑,人性有弱点,不抑制不得了,“管住自己”这个人生课题是多么重要啊!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教师该怎样提问学生?《学记》有这样一段生动的叙述:“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大意是说教师的“问”,应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和思维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现代心理学家把提出问题看作是“思维的路标”。可见,课堂提问,它既要教师具有提问的素养和教育机智,又要有科学性与艺术性。  相似文献   

20.
北人啖菱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吾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