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数学是由概念、方法和命题组成的逻辑系统,而概念是客观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及其本质属性在思维的反映.人们以数学概念为思维细胞,通过数学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认识数对象,揭示数学的结构与关系.可以说,概念教学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在数学概念教学中,我们认识到其主要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认识概念的实际来源和意义;完整、准确地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及本质属性;培养学生逐步地应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我们注意做好制定教学策略和完成基本  相似文献   

2.
苏丽晓 《新疆教育》2013,(7):145-145
一年级的数学教材就像是一本卡通故事书。每一课学习内容、每一道练习题都可以用一个小故事来把它表达出来,并把知识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当中,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在实际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初步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生活,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还有学生学习独立性、互动性和创造性等能力方面的培养,怎样才能使学生愿意学并学好数学呢?  相似文献   

3.
《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要注重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习数学知识,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文通过学生动手能力、问题生活化、实际问题生活化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推理能力和合作精神,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4.
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些学生对于概念、公式以及应用题标准类型题的解答均轻车熟路,而稍微一变化或遇到实际问题就不知所措,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下面就这一现象谈谈本人观点:一、培养应用和解决问题的意识《数学课程标准》重点强调“综合应用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与合作学习的重要途径”。使学生在探索中了解实际问题中的各种关系,再将实际问题用数学关系表示出来。如在学习了“时、分、秒”后,老师布置的作业如下:  相似文献   

5.
李娜 《教师》2011,(29):89-89
《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要注重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习数学知识,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文通过学生动手能力、问题生活化、实际问题生活化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推理能力和合作精神,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6.
"三角形三边关系"是让学生在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教师重在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建构、在建构中理解,打造真实有效的数学课堂,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国标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49~50页。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求原来有多少”这类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列式计算,标注单位,口头回答。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行数学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态度。  相似文献   

8.
蔡国民 《甘肃教育》2012,(15):82-8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学完后,学生对不等关系较明显的实际问题能较容易地列不等式组求解,而对不等关系隐含的"不空"也"不满"的"分配"问题却很难入手找到突破口.下面,笔者就以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142页的一道习题为例来说明解这类题目的解题思路.  相似文献   

9.
正"问题情境"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数学课程标准倡导:教学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引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下是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借此与同行分享。一、创设应用性问题情境,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10.
数学定律源于实际问题的解决,是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来的能反映共性规律的数量关系,经过科学家们的努力上升为数学规律。因此,数学教学就应该还原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本质,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文从高等院校公共管理类数学课改革的目标、原则、设想和启示等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著名数学教育家弗洛登塔尔认为:只有源于现实关系的数学,才能使学生明白和学会如何从现实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发现自己身边的数学知识,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学习数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教学手段。例如,在一年级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后,  相似文献   

12.
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把生活中发现的数学知识、数学问题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例子及数学课上最有趣的事、想对数学老师说的话等等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这就是数学日记。学生通过观察、收集、探索、记录等一系列的过程,写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数学情感得到了升华,数学思维得到了提升,这样的数学日记被我和我的学生、家长们称为数学“情智”日记。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教学中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应用问题”,源于实际,它具有社会、科技、经济、生活等实际背景,贴近学生生活,融科学性、思想性、趣味性于一体,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新课程改革中强调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就是加强对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数学应用能力是指能正确理解实际问题,会对问题蕴涵的相关信息进行提炼、加工,找出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从而运用所学知识和数学方法建立数学模型,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16,(65):55-56
<正>【教材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学习内容之一。从问题想起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常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小学数学重在指导和培养学生形成数学思维,提高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是建立在学生具备一定的数量关系和解决问题经验基础上的。主要是对一些简单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形成从问题着眼,从条件出发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初步感受并形成  相似文献   

15.
以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的知识为基础,将实际生活问题通过数学中的线性规划问题来解决。渗透集合、数形结合、化归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应用数学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6.
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的一道课后应用题为例,分析学生的解题障碍,多角度探寻破解方法,引导学生关注解决应用题的通性通法,构建学生熟悉的应用题模型,有利于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数学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7.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一种思考方法转换到另一种思考方法,以一题多解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对题中的条件、问题等进行变换,让学生在变化多样的情境中,从不同角度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以一题多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用相同的已知条件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进行审视分析,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以一题多问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一题一课”开展练习教学,可以从学生错误之处、知识迁移之处、思维渗透之处精选教学内容。教学时可采用“构建问题场域,激活数学思维”“设计任务序列,促进思维进阶”“建立内化机制,融通数学思维”等策略,加深学生对知识本质的理解,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自然生长。  相似文献   

19.
张建 《考试周刊》2015,(14):68-69
传统数学教学普遍存在强调单一的知识与技能训练,忽视数学与现实的联系,忽视数学的实际运用等现象。数学应用意识是指行为主体具有的一种用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心理倾向和能力,它表现为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事物,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和基本态度处理实际问题的自觉或习惯。要培养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就是培养学生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间的数量关系和形体特征的兴趣和意识,培养学生能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20.
给定周长求围成矩形面积的最大值是二次函数应用中的一类重要问题。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建立二次函数模型,利用二次函数的相关知识来解决。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着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进而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