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是“大思政”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混合式教学是融合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两者一个引领思想,一个提供技术支撑。开展基于混合式教学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工程力学课程思政设计具体教学实践措施包括:通过“线上+课前”的案例故事唤醒学生、“线下+课中”的情境案例打动学生、“线下+课后+课中”的实践活动激活学生,并将课程思政评价贯穿教学全过程。  相似文献   

2.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育人理念,从课程的顶层设计、思政教学环节的切入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进等方面入手,开展“电工电子学”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在“互联网+”智慧课堂教学模式下,按照“问题导入—目标设定—课前测试—课堂学习—课后评价—总结”的顺序,在课前、课中和课后各教学环节恰当地引入思想政治教学内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培养学生智慧学习能力,使课程思政润物无声地融入课堂,达到对学生入眼、入脑和入心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混合式教学成为思想政治课改革创新背景下的热点话题。以“资源本位”为研究视角,围绕“何为思政课混合式教学”“为何实施思政课混合式教学”以及“如何实施思政课混合式教学”三个维度探讨高职思政课混合式教学的实践逻辑。基于我校开展的思政课混合式教学实践,提炼出“课前+课中+课后”三维一体的交互式教学模式,通过搭建内外资源系统、协同线上线下资源,进而切实提升思政课的教学效果,为高职思政课混合式教学的开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4.
“课程思政”要切实实现价值引领作用,需要教师进行科学设计,并采用恰当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成人高等教育西方行政制度课程为例,探索基于“SP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设计,通过课前、课上、课后的精心设计,深入挖掘课程内含的思政元素,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SPOC的资源支持、交互支持、情感支持、测评支持等功能,使思政元素于润泽的课堂环境中自然融入,并通过课后强化和充分发挥考试指挥棒作用,促进课程思政育人效果的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5.
新工科背景下,为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以高职“前端设计技术”课程为例,阐明课程思政一体化的意义,创设课程思政目标,从职业素养、社会责任、合作创新三维度出发,深挖思政元素,进而结合“红色电影影评网”案例,深入挖掘课前、课中、课后思政资源;并从教学案例库、教学设计、教育实践及评价机制方面进行了课程思政教学路径的探索,创建了以立德树人为主旨的“前端设计技术”课程思政体系,以期为课程思政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魏玲  何毅  胡洋 《甘肃教育》2023,(2):21-25
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及思政教育指导思想和具体的教育目标具有一致性,目的都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操,使他们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研究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和思政课的融合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和思政课融合的现状,梳理了“大思政”趋势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和思政课内在的辩证统一关系,提出“1+2+3+N”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和思政课深度融合的新路径,破解“两张皮”和“互不相干”的现实窘迫与实践困境。  相似文献   

7.
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教育大数据有望让多年来提倡的“因材施教”“个性化教育”迎来实质性进展,促进了大思政课程“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的落实,有利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大思政复习课通过“课前导学反馈,精准定位”“课中动态记录,精准施策”“课后分层关注,精准辅导”的教学重构,探索基于人工智能、个性化的教学模式,落实因材施教、精准教学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思政融入教学”实践存在整体性不够、系统性不强、融入性不显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职业教育学”课程组以教师、教材和教法改革为抓手,开展课程思政的整体设计;建构了贯穿“课前、课中、课后”的一体化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增强了系统性;将学校办学特色、学科德育特色、课程反身特色融入到课程思政实践之中,强化了融入性。“职业教育学”课程思政改革在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等各个层面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新时代思政课改革要贯彻落实“大思政课”理念,善用“大思政课”能有效提升高职思政课学生获得感。“大思政课”教师队伍奠定高职思政课学生获得感之基,“大思政课”教学内容铸造高职思政课学生获得感之魂,“大思政课”教学方法夯实高职思政课学生获得感之根。践行“大思政课”理念,要因材施教:培养“大先生”,建设善用“大思政课”育人“大队伍”;因事而化:化用新时代“大事件”丰富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内容;因时而进:开展凸显职教特色的实践教学以及“互联网+”新态势下的思政课创新教法;因势而新:建设“大课程”体系,搭建思政课教学“大平台”,应用协同育人“大机制”。  相似文献   

10.
有高质量的思政课教师,才会有高质量发展的思政课。实践证明,“课程育德”“课堂练兵”“课例支撑”“课题攻关”“课后践行”等专业发展服务项目,畅通了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数量足、素质优”的发展之路,助力区域思政课教师快速成长。  相似文献   

11.
校本实践教学具有“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中进行”的特质。开展思政课校本实践教学,有利于解决实践育人资源供给不足问题,打造实践育人特色品牌,奠定思政课在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促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加强思政课校本实践教学,要确立实践教学的课程化取向,加强思政课校本课程研究,增强思政课教师校本课程建设执行力,发挥大学社区实践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2.
为了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提出“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下的“三位一体”高校思政课融合式教学模式。“三位一体”思政课融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活动设计和评价体系设计,在平台选择和资源建设的基础上,突出线上线下、课堂内外、理论实践的融通整合;在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组织实施中,把教学内容分解为师生任务,强调将虚拟实践适当嵌入各教学环节,并充分实现虚拟实践和线下实践的灵活翻转。“三位一体”思政课融合式教学模式对提升大学生思政课的满意度和获得感具有显著效果。推进思政课融合式教学,需重点关注思政课教师的素养和能力,并增强教学支持与服务保障。  相似文献   

13.
针对信号与系统难教、难学问题,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采用“慕课+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方式,充分利用教师与学生的碎片化时间,打破传统教学中时间与空间限制,以有效组织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与交流互动。教学实践表明:混合式教学改革提升了教学效果,加强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思政教育和知识教育是高职院校教育的两个环节,缺一不可,思政课则是思政教育的主阵地,但思政课教育也存在着空心化和形式化问题,教学老化,内容生硬,难以激发学生兴趣。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职思政课中,借助创新创业教育增强高职思政课的活力,并且系统性地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以及提高创新创业能力具有重大意义。文章采取文献调查法、定性分析法、调查调研法、经验总结法、实证研究法等方法,围绕创新创业教育、“互联网+”手段、思政教育内涵等,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展开途径进行了实验研究。实践结果表明,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认知和能力都有了一定提升,并且也提高了他们对高职思政课的兴趣。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职思政课,既可以提升高职思政课活力,又能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与意识;“互联网+”教育手段是非常不错的教学方式;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构建(线上或线下)是展开创新创业教育必要的途径,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15.
初中学段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要阶段,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需要教师充分利用好课堂主阵地,用好红色资源,凸显课程育人价值。为此,教师须从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维度,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相似文献   

16.
侯飞  刘渭锋 《英语广场》2021,(10):70-73
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大思政”育人格局下,英语课程思政必然是高等教育“课程思政”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也要求英语教师积极探索语言知识与思政元素的契合点和着力点,“润物细无声”地将育人理念融入课堂,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本文探析高职公共英语课程“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并对优化措施提出四点思考:优化教学设计,挖掘课前、课中、课后思政元素;加强师资队伍融入课程思政理念的意识;改编教材,丰富教法;优化英语课程的多维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7.
二十一世纪是依靠科学技术为核心竞争力的时代,在这个过程中,互联网技术突飞猛进,影响了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互联网+”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将“互联网+”运用到高校思政课教学活动中,是加强和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必然要求。分析了“互联网+”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价值,阐述了“互联网+”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8.
思政课是学生成长的必修课,尤其是高中阶段,学生更加需要在思政课上提高认知、开阔视野、优化思维。站在新时代的高点,高中思政课要坚持“新时代、大课程的观念”。高中思政课课程育人是育人过程的关键性环节,但是当前高中思政课课程育人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本文通过探析新时代高中思政课课程育人的实践方略,以期提高高中思政课育人的效果,为培养德﹑智﹑体﹑美﹑劳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准备。  相似文献   

19.
林丰艳 《大学教育》2023,(20):102-105
“大思政课”是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新理念,对于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和提高思政课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也是“大思政课”系统中的重要组成要素。高校思政课立足育人导向、实践导向和问题导向三个原则,将国有企业党的建设的历史、经验及新时代全面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措施、成就等内容融入思政课教学,通过建立校企协同创新机制、构建“行走的实践课+国企党建”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推动传统思政课堂改革创新等路径,切实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邹莹 《林区教学》2021,(4):22-25
如何深入开展课程思政、构建课程思政大格局是会计学课程亟待解决的热门问题。“会计学原理”作为会计学的入门课程,侧重于会计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的学习,是会计类专业及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必修课程。因此,以“会计学原理”课程为例,阐述“三全育人”视野下的会计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路径:课前学习研讨全面规划,课中思政元素优化设计,课后拓展空间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