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云鹤  闫玉 《成才之路》2023,(31):141-144
劳动教育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各类学校应正视劳动教育对学生健康成长的促进作用,积极开展劳动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初中学校实施德育的主阵地,其中包含许多与劳动教育有关的知识内容。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应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加强劳动教育,以弥补劳动教育课程思想性的不足。文章分析加强初中生劳动教育的意义以及“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加强劳动教育的必要性,提出“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有机渗透劳动教育的策略,以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汤伟 《家长》2023,(8):40-42
<正>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蕴含着丰富的劳动教育内容,道德与法治教学与劳动教育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坚持结合学科教学进程,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是符合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要求的。当前劳动教育存在思想不重视、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单薄、教学资源不匹配、教学评价不全面等诸多问题。教师需要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方式、完善教育评价,将劳动教育融入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顺应时代发展和课程改革要求。  相似文献   

3.
李均 《江苏教育》2023,(20):91-92
<正>道德与法治课程以“成长中的我”为原点,将学生不断扩大的生活和交往范围作为建构课程的基础,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强化课程设计的整体性。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应注重学科融合,重视劳动教育工作。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合理渗透有关劳动教育的案例、理论知识内容,能够引领初中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价值观,满足教育和学生发展需求;能够增强初中生的责任感,培养其劳动精神,使他们在掌握道德与法治理论知识的同时,正确认知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主动参加劳动活动,  相似文献   

4.
李春景 《天津教育》2022,(12):101-103
<正>新时期劳动教育要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和形式,努力开发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在开发劳动教育课程资源中,找准劳动教育与学科教学的融合点,将劳动教育同学校教育中的其他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不失为一个良好的途径。近年来,我校将劳动教育与道德与法治教学深度融合,开发出了若干优秀课例,也摸索出了一定的经验。一、小学劳动教育适合与道德与法治教学相融合的原因与意义现在中小学必须开设劳动课,按照国家课程设置要求,小学劳动教育每周1课时。然而我们知道,  相似文献   

5.
劳动能创造更多社会价值,帮助个体找到自身存在于世界的意义。如何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融入劳动教育,是新时代教师必须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主要讨论学科课程与劳动教育相结合的意义;分析劳动教育融入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问题;研究有效的解决对策以提升学科教育质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质。  相似文献   

6.
方峥嵘 《福建教育》2020,(21):45-47+61
<正>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劳动素养教育不是狭隘的"爱劳动"的思想教育,也有别于劳动技能培训,而是指向人的生活实践智慧的劳动素养培育。即,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形成尊重劳动、乐于参与劳动的生活态度;掌握获得自身生活与社会生活所需的基本劳动知识技能的方法,在劳动实践中形成勤劳、诚实、坚韧、创新等优良的劳动品质,具有课程定位的德育功能归属。如何理解劳动素养教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定位和内涵?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如何实现对学生劳动素养的培育?本文从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视  相似文献   

7.
初中阶段正处于素质教育阶段的重要时期,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意识以及道德素养,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劳动教育进行结合,从而为社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人才。  相似文献   

8.
郭岚静 《新教师》2022,(8):61-62
<正>道德与法治课程包含着劳动教育的相关内容,对引导学生从小形成良好的道德与法治意识和文明的行为习惯具有基础性作用。为此,如何紧扣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践创新”,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寻求劳动教育新的生长点,帮助学生在生活中建立正确的劳动价值取向及其意义认同,这是我们需要不断实践探究的关键性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道德与法治中考试题中渗透劳动教育,有助于课程育人与劳动教育相互融合,解决好劳动教育落地“最后一公里”问题,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培养劳动品质,涵养劳动精神,提高劳动素养。  相似文献   

10.
罗燕翔 《天津教育》2020,(24):36-37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和劳动教育相辅相成。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劳动教育的目的,劳动教育是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教育对于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培养学生思想道德情操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有效渗透劳动教育,两者融合,既有利于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的延伸,拓展教育途径,丰富教育形式,有利于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有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又能够增强劳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1.
道德与法治课堂是学校劳动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为了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从树立劳动意识、锻炼劳动技能、构建协同机制三个方面,探讨劳动教育课程在道德与法治学科中的渗透与落实,让劳动主题教育更加深入学生的心灵,为他们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姜广殿 《科幻画报》2022,(4):241-242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工作的推进,国家的相关部门越来越重视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程教育,与此同时,法治教育也是当代小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但是当前阶段,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中仍然存在许多的问题,因此,本文将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渗透法治教育的重要意义、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渗透法治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应的解决策略进行详细的阐述,旨在增强小学生的法治观念,提升他们自身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3.
孙培培 《考试周刊》2024,(14):151-154
国家政策导向要求把劳动教育有机融入现有课程体系中,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的关键课程,需与劳动教育进行有效融合,构建全新的育人模式。目前,劳动教育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存在教学目标强调知识本位、教学内容呈散点式分布、教学方法传统单一、教学评价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劳动教育的开展,应从凸显素养目标导向、优化教材内容、精选教学方法、坚持多元评价等四个维度着手。  相似文献   

14.
针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隐性教育的实施价值进行分析,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个人素养,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有效举措。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加强隐性教育,优化整合教学资源,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相互接轨,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道德与法治课程发挥着重要的育人功能,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通过教学方式的改变、课程阵地的延伸、课程资源的融合,构建开放融合、可持续发展的课堂,引导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亲身体验、同伴合作、自主探究,融合劳动实践。  相似文献   

16.
当前,教育工作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探究性学习模式在教育实际中得到运用。在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时,教师借助探究性学习方法,可以推动课程的正常运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实际,合理地利用探究性学习方法,让学生可以增强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认知,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得到提高。本文主要就探究性学习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的实施策略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7.
新课改的贯彻与落实,对小学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小学阶段,不仅需要开设学科课程,培养学生学科素养与能力,同时还需要推动道德与法治课程开展,引导学生形成良好道德观念与法治观念,从而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发展初期,各方面发展并不完善,教师通过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能够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对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本次研究将主要分析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开展的意义,阐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开展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如何通过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综合品质。  相似文献   

18.
李小彬 《教师》2019,(15):83-84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渗透情感教育,既是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的要求,又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有利于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同时完成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目标。文章从介绍情感教育的内涵和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渗透情感教育的意义入手,分析了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现状,并针对其中体现的问题,提出了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渗透情感教育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9.
单元教学设计是贯穿教学设计始终的总体框架和逻辑主线,其以系统性和整合性成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方式。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指向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劳动教育是适应新课改的必然要求。目前,初中道德与法治劳动教育缺乏教学设计的系统性和多样性,因而可以通过开展单元教学设计,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劳动习惯,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培养懂劳动、会劳动、爱劳动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20.
<正>法治教育在推进法治社会建设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是开展法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在课程指导中融合法治教育目标符合培养小学生法治意识的要求。本文简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与法治教育融合的策略,旨在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