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rofessorBlackwasgoingtomeethisstudentsonthenextday,sohewroteontheblackboard:“ProfessorBlackwillmeettheclasstomor-row.”Astudent,seeinghischancetodisplayhissenseofhumorafterreadingthenotice,walkedupanderasedthe“c”intheword“class”.Theprofessornoticedthelaughter,wheeledaround,walkedback,lookedatthestudent,thenatthenoticewiththe“c”erased——calmlywalkedupanderasedthe“l”in“lass”,lookedattheflabbergastedstu-dentandproceededonhisway.Class,Lass and Ass@唐亚军$河北正定三中…  相似文献   

2.
你猜,我学谁     
介叮叮当!叮叮当!”—我帮叔叔盖楼房。“嘀铃铃!嘀铃铃!”—我给阿姨去送信。“笛笛呜!笛笛呜!”—我送小朋友上北京。 “冬冬锵!冬冬锵!”—我为“观众”把歌唱。你猜,我学谁@张光昌~~  相似文献   

3.
爷爷,我好累     
我大概是孙大圣转世,天性调皮。早在上幼儿园时,我便得到了爷爷赠送的昵称——“小猴儿”。不过,那时无“论小猴儿”怎样调皮捣蛋“,老佛爷”——爷爷都是一味宽容。有一次,我—“—小猴儿“”画”兴大发,拿“起老佛爷”练书法的毛笔和墨汁,在他书房洁白的墙上、绿色的书桌“上  相似文献   

4.
课堂评议是一种基于课例的民主协商式校本研修活动,它重要的不在于“评”,而在于“议”。在课堂深度改革中,倡导教师关注学习效果,议出“结果—行为—设计”“学习—评价—导教”“观点—思考—问题”的内在联系,揭示教学的运行机理;坚持智慧众筹,就课堂板块的组合、学习方式的选用、评价驱动的实践进行探讨,议出更加优质的教学方案;追求真实成长,通过研究并解决真实问题,增强根据情境作出选择与判断的实践理性。  相似文献   

5.
我们在理解课堂或建构课堂中,总有个挣不脱的“枷锁”,即“创设情境”.教师们习惯于在这个“设计”之中编织出种种知识陷阱,只等学生入彀.我们不妨反思一下:教学情境,真的是创设出来的吗? 杜威在其著名的“五步教学法”中提出“在情境中体验—找到问题—搜集信息—解决问题—检验结果”的过程,他尤其强调教学必须基于“真实的情境”;现代课程理论中的“泰勒原理”也指出生活情境与学习情境的相似度,决定了知识和技能的可靠性和牢固性.我们的很多老师,在“情境”和“设计情境”之间画等号,并喜欢在自己的“预设”中,建立各种暗示性的设置,对学生进行“定向牵引”.他们以为这样的课堂才是成功的,但事实上,这只会矮化他们的创造性和想象力,让教育朝着反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安徽教育》(1993,1——2期)刊登了许青山的《“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是对偶吗?》一文。认为“长烟一空,皓月千里”不是对偶句,其理由是“词性不相对”。许同志还认为构成对偶句的条件是两个(“词性相同”、“字数相等”)。我们觉得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7.
borrow,lend和keep都有“借”的意思,在英语中使用相当活跃。现举例分析如下:一、borrow意为“借入”,强调以主语为中心,主语从别人那里把东西借来供自己使用。其特点为:(1)是瞬间动词,不能跟时间段,即不能与延续性时间状语连用。(2)要求跟单宾语。所以,“(主语)向某人借某物”,可译为“borrowsb.’ssth./borrowsth.fromsb.”而不能译为“borrowsb.sth.”。例:—Excuseme.CanIyourfootball,please?—Sorry,Jackitjustnow.(1997年山东)A.borrow,lentB.borrow,borrowedC.lend,borrowedD.lend,lent析:该题中主语I,Jack是关键,都以主语为中…  相似文献   

8.
“丰丰,你要玩这个玩具,我先借给你玩吧!”—让幼儿学会与同伴相处,告诉他,同伴之间的社会交往是多么的重要;“妈妈,我来帮你叠衣服吧!”—让幼儿学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当他们完成的时候,请表扬他们;“虽然摔倒了,但是强强不哭,我是勇敢的孩子。”—让幼儿充满自信,让他们知道,要  相似文献   

9.
为了培养思想政治素质良好、基础知识雄厚、基本技能扎实、解决问题的能力完备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10年来,我们以“能力—实践”、“科研—教学”为主题进行教学改革,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我们的体会整理成文,希望广大同行不吝赐教。一、突出能力培养,确保基础教育,加强实践环节。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仅要求总的目标明确,而且各项具体改革措施也要协调配套,服从总体目标的统一需要。  相似文献   

10.
李邱恒 《作文》2022,(47):4-5
<正>“丁零零——”老爸接过电话。“舅舅,我考上国防科技大学啦!”电话那头传来佳辉哥哥欣喜的声音。“恭喜恭喜,祝贺你金榜题名!国防科大是所好学校呀……”老爸开心地说着。听到佳辉哥哥考上了心仪的大学,我的心里充满了向往。老爸说完便把电话给了我,让我跟佳辉哥哥说几句。  相似文献   

11.
在“莱卡我型我SHOW——2004全国偶像歌手大赛”中,陈慧琳对他说:“我喜欢你!”张学友对他说:“我觉得你的声音蛮不错的。”环球中国地区总经理洪迪先生对他说:“你要记住,你的笑容和你的眼睛是你最能去赢的地方!”。他,就是来自上海的选手朱杰。凭着实力和努力,最终成为四强之一,签约环球。朱杰小时候,家里人按照习俗让他在书、尺子等东西里抓一样,传说拿到的那样  相似文献   

12.
在教育心理学中,有一个教学法是“尝试错误”,这是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学生的学习并不是一个直线上升的过程,学生在学习中总是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总要经历许多挫折和失败.对学生来说,正确的观点和做法总是在与错误的观点和做法的斗争中才能确立起来的.即:学习是一个试误的过程.在教学中运用“尝试错误”教学法,能充分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全身心地投入,在“试错—知错—改错—防错”的环节上,在“暴露错误—剖析错误—修正错误—反思错误”的过程中,达到预防并矫正错误的目的.结合具体教学案侧来谈谈“尝试错误”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3.
嗨,我真快乐     
“加油!加油!”一阵阵呐喊声此起彼伏。瞧,咱班的同学们正在玩“勇攀高峰”呢。我也不甘落后,两手抓住绳子,踩着绳结,一步一步向上爬。“哎呀,累死了。”没爬几步,我就已经涨得满脸通红,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沈煦昀—加油!”许欣洋为我呐喊助威呢。“哎,谢谢了。”为了不辜负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师应该警惕时下语文界的“伪教学”现象,让语文回归本色,让语文课堂充满“语文味”.叶老的“教是为了不教”这一理念,应是语文教学走出困境的当务之举,教师应发挥自己的潜能,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调动和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帮助学生完成“愿学—会学—善学”这样一个巨大的转变,从而培养一个终身的学习者、自主的学习者、创新的学习者.  相似文献   

15.
<正>2023年5月18日至19日召开的中国—中亚峰会,使全世界目光聚焦西安。西安全城做足准备迎接此次检阅,全社会洋溢着迎宾喜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西安人民用行动诠释古城内涵。在“千年古都,常来长安”口号引领下,西安的影响力迅速“出圈”。中国—中亚峰会因“一带一路”倡议为西安提供了诸多发展契机。  相似文献   

16.
(文中所用代号:V——动词谓语,R——补语,O——宾语,D——定语。括号中的“个”表示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在“V 他(个)R”结构中,由于其中“R”的性质不同,“他”的语义各异,又可将[3]、[4]类记为“V 他_1(个)R_1”式,[5]、[6]类记为“V 他_2(个)R_2”式.  相似文献   

17.
中小学英语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没有哪一种方法是万能的。只有按照学生的不同要求,从其能力、需求等方面出发,找出一种较好的方法施教,教学才能取得实效。为此,教师需辨明当前课改探索过程中的种种误区。一是言文并重的误区。这里的“言”指口语,“文”指书面语。我们习惯认为,英语学习的过程是“字母—单词—拼读—朗读—背诵”,以为不学字母就学不了英语。殊不知正是这种语言导入方法,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的英语聋哑人。研究表明,人们学习语言的过程是:听—观察—理解—模仿—习得。开始时,幼儿把全部注意力都放在所听到的声音上,把固定的…  相似文献   

18.
初中“函数的概念”课例教学围绕“创设情境—讲解新知—交流讨论—课堂小结”的主线展开.实践表明,“函数的概念”课例教学展现数学文化内涵,体现数学史的教育价值,彰显信息技术辅助课例的教学与评价.  相似文献   

19.
<正>“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目标指向学生的思辨能力,并根据学段的不同提出了相应要求。梳理并提炼三个学段的关键词,我们发现:第一学段指向“会问、有法”,第二学段指向“会思、明理”,第三学段指向“会劝、能写”。把三个学段的要求做纵向联系,可以看到,“会问—会思—会劝”形成了一个以问题为中心的思维闭环: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表达观点。  相似文献   

20.
“Button,Button”是美国人理查德·麦瑟逊(Richard Matheson)写的短篇小说的标题。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这个标题的多层次含义,从而看到作者的巧妙用心。 首先,通过“Button”这个词使读者知道故事的情节与按钮有关。“The packagewas Lying by the front door——a cube-shaped carton sealed with tape.”这就是故事的开头,而这个盒子里装的正是一个push—button unit(按钮装置)。就是因为这个按钮装置,引起了Lewis夫妇之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