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语文命题中长期存在套路化的题型设计、去情境化的知识点考查、标准化的考试评价等问题,严重背离立德树人育人理念,难以促进素养发展。基于学业质量标准的小学语文命题改革,应以核心素养为考查目标,努力创设“日常生活、文学体验、跨学科学习三类语言文字运用情境”,通过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全面考查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2.
李煜晖 《人民教育》2023,(Z3):23-29
高考语文全国卷依据新版课程标准,在保持原有试卷结构的情况下,通过革新命题理念、拓宽命题视野、丰富考查内容、优化考查形式,不断完善信息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古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和作文等测试模块。2023年的四套试卷典型体现了高考命题改革进程中的传承与创新,分模块述评其命题特点并分析其教学导向,有利于推进“依标命题”、促进“教考一致”。  相似文献   

3.
“双新”背景下,语文知识的学习价值与形态是教学研究的一项任务。语文教师可以依据课标的规定,梳理不同学段教科书中的比喻等语文知识学习要求,将碎片化、浅表化、抽象化的知识教学转向素养导向的知识教学。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具体、典范的语言材料,设计典型的学习任务,充分激发学生梳理、探究的热情,抽象出语言文字背后的规律,建构语文知识的结构,并将该知识结构用于指导新的、复杂的、具体的语言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4.
滕忠高 《中学文科》2007,(12):126-127
近几年中考语文命题走势是可喜的,主要表现为以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宗旨,注意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交融、整合,体现语文课程目标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命题材料和试题编拟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特征,重视语文积累和运用的考查,重视祖国语言文字独特的人文价值导向,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感悟、[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对中考名著考查题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对题型的梳理归类及其变化趋势的预测上,鲜见从题型发展沿革、命题理念与技术、阅读与阅卷方式发展等角度来深入剖析“新趋势”背后的变化动因的文字。笔者结合多年中考命题工作经历和体验.试对名著考查题形式变化的内因及隐含其中的价值导向做一个客观分析。  相似文献   

6.
石祥  杨化楠 《甘肃教育》2022,(23):56-58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首次提出了“梳理与探究”,突出了语文学习活动之间的整合、探究与实践。“梳理”即“系统整理”,“探究”即“探索研究”,“梳理”是“探究”的基础,“探究”是“梳理”的升华,是梳理成果在新的语言文字运用情境中的创造使用。文章从语文学习活动特征和学科内容特征两方面,阐释了小学第一学段中“梳理与探究”的教学要求,结合统编教材单元内容、学期内容和园地中的“书写提示”,对“梳理与探究”这一实践活动在单元整体教学中的具体实施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7.
“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应该贯穿学生的学习全程,一方面以渗透方式在所有学习任务群中实施,一方面以单独设置主题的方式创生学习单元。一年级的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教师要引导学生针对语言文字乐学好问,激发学生学习祖国通用语言文字的兴趣,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的能力,逐步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奠定语文基础。  相似文献   

8.
程鸣 《现代语文》2004,(12):46-48
针对基础教育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新课程倡导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的探究学习方式。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体现新教材乃至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理念的语文探究运用测试题也就应运而生了。语文探究运用测试题实质上是一种让学生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命题形式。通过语文探究运用测试题训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相似文献   

9.
20 0 2年全国各省、市中考物理试题都以灵活多变的命题形式充分体现了“以培养能力为立意 ,以学生发展为本 ,注重考查学生活学活用的知识 ,多思少算 ,考思维 ,考能力”这一素质教育观的命题导向 .除了进一步突出物理学科特点 ,加强物理实验 ,以及学习和研究物理学方法的考查 ,注重“双基”内容的深层次理解和应用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等特点外 ,今年各省、市的中考物理命题更加鲜明地突出了如下四个方面的特点 ,对今后的物理教学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一、充分体现信息时代的特点 ,注重实验探究和研究方法的培养例 1 (山西省 ) 综合考虑表 1中…  相似文献   

10.
<正>【任务群解读】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第八单元“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属于“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任务群。该任务群旨在培养学生丰富语言积累、梳理语言现象的习惯,在观察、探索语言文字现象,发现语言文字运用问题的过程中,自主积累语文知识,探究语言文字运用规律,增强语言文字运用的敏感性,提高探究、发现的能力,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增强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  相似文献   

11.
<正>重基础、重积累,是传统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但是将“积累”等同于语文知识的死记硬背、字词句篇的反复抄默等问题长期且普遍存在,严重消磨了儿童学习母语的兴趣,违背了语文学以致用的目标,也难以达成“以文化人”的育人目标。在语文核心素养目标导向下,“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学习任务群在化解“积累”困境,打好语文“基础”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综观 2 0 0 2年全国中考物理试题 ,各省、市都以灵活多变的命题形式充分体现了“以培养能力立意 ,以学生发展为本” ,“注重考查学生活学活用知识 ,多思少算 ,考思维 ,考能力”这一素质教育观念下的命题导向 .除了跟近几年一样 ,进一步突出物理学科特点 ,加强物理实验及学习和研究物理学方法的考查 ,注重“双基”内容的深层次理解和应用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等特点外 ,2 0 0 2年各省、市的中考物理命题更加鲜明地表现出如下特点 ,给中考物理命题和初中物理教学也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1 充分体现信息时代特点 ,注重实验探究和研究方法培养例 1 .…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实验的中考命题,遵循语文教学规律,坚持继承创新,体现课改理念,既发挥着对教学的“导向”作用,又体现了对教学的“检测”作用。新中考的导向作用和检测作用,表明教学和考试不是两张皮,我们不要为应付中考而改变课改的方向。因此,在复习备考中,我们要把握中考改革的方向,坚持课程改革实验,提高复习备考效率。一、加强语文积累,夯实语文基础新课程实验的中考命题,将“基础知识”的考查变为语文“积累”的考查,加大考试内容的文化含量。以往对“基础知识”的考查,试题中大多是单纯的语文知识内容,导致教学中把语文当成纯工具的技术训练。…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高考除了有选拔和评价功能外,还对中学教学有导向作用,故人们常说高考是“指挥棒”。作为高中历史教师,研究高考试题是高考结束后暑期要做的大事,也是反思高三复习备考教学要做的工作。我们从命题考查的知识方向、能力要求、考查方式、命题视角等角度入手,  相似文献   

15.
专题组合型     
题型特点这类试题一般都有一个"总主题"作为统领,从不同侧面设置若干个"专题",并以不同的形式来考查考生相关知识和能力,实现考查的综合性。考查考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综合运用的表现"及"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很好地将新课标提出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自然渗透,有机地融为一体,体现了"联系生活,取材课外"这一中考综合实践题命题的基本原则,也体现了"生活语文"这样一个大语文的学习要求。  相似文献   

16.
贺树军 《教学考试》2022,(37):48-50
<正>2022年高考已尘埃落定,作为语文试题创新的“试验田”与“百花园”,全国甲卷和乙卷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命题方式有了全新的变化,特别是成语题和语病题由多年来的客观题变成了主观题,这让那些习惯了刷题的考生一时无从下手。2022年全国卷试题命制形式的变化,符合《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对高考必须坚持为高校选拔人才、引导中学教学的要求。2022年高考语言文字运用题更加强化了对考生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考查,在日常语文教学与备考中,  相似文献   

17.
曹俊敏 《学语文》2022,(5):68-70+50
古诗歌鉴赏作为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一直是语文教学和高考考查的焦点。在复习备考中,无论是命题导向和考查意图,还是设题角度和考查方式,都是教学和研究的重点内容。文章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和《高考评价体系》的相关要求,以2020年和2021年全国高考卷Ⅰ中诗歌题为例,从“破”与“立”两个对立互补角度,探究古诗歌鉴赏选择题解析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2001年的《语文课程标准》将“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并列的一个目标,从此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考查开始备受全国各地中考语文命题老师的青睐,成为近年来中考语文试卷上的热点和亮点。课程标准认为,“语文综合性学习能将语文知识与能力综合运用于语文的具体实践中,实现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结合、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融通”。  相似文献   

19.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八单元对应“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任务群,教学着力于“化零为整”“培养语理”“情境活动”等方面。通过梳理学生碎片化的语言材料,构建系统化、结构化的词义知识体系,创设真实、多元的语文生活情境,实现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理解及运用能力,增进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情感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2004年高考语文试题(全国卷)中首次直接以对联为命题对象,考查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这是一道既传统又别有创意的好题目,是一道把语文学习与现实生活相链接的好形式,充分体现了“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大”的大语文理念。这种命题形式也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