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马克思的社会结构理论以构成结构的社会要素为起点,在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不同层面都分别展现了其结构理论观点,这一理论对当代国家治理体系的构建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方法论上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价值。为此,我们可以"回到马克思",从结构体系的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入手,通过合理布局社会结构内部不同层次和领域中各要素关系来构建国家治理体系,并以有效的制度供给及其执行力来不断促进国家治理体系的完善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分析国际视野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并从观念维度、知识维度和能力维度等三个方面分析了大学生国际视野教育的内容构成要素.  相似文献   

3.
分析国际视野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并从观念维度、知识维度和能力维度等三个方面分析了大学生国际视野教育的内容构成要素。  相似文献   

4.
国家认同的内涵伴随着政治体系的发展和完善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对此种变化的历史考察,能够为研究社会政治发展提供重要的视角,也可为加强政治文明建设廓清历史前提与现实方位。如果把政治体系看做是社会系统的子系统,那么政治输入与政治输出则是这一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主义、民主政治是政治体系发展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深深影响着国家认同。在基于民族主义、民主政治的国家与人以及制度与人的有机互动中,政治体系的输出子系统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其塑造民众国家认同的能力。在当今全球化、现代化与民主化的大时代背景下,围绕现代国家建设所形成的国家认同建构,需要以民主为基本前提,形成新的政治输出子系统。  相似文献   

5.
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对自己的认知及国际体系中其他行为体对它的认知的结合,是一系列信息输入和输出产生的结果,是一个"结构十分明确的信息资本"。国家形象与政府行为、社会景象、国民素质紧密联系在一起,与国际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多极化的国际政治格局,要求中国应当基于提高政治法治认同而塑造法治政府形象,基于缓和国际政治矛盾而加快塑造和谐社会形象,基于多元国际交流、促进国际政治合作而塑造良好国民形象,进而构建良好的国际形象,参与新的国际竞争与合作。  相似文献   

6.
分析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构成是整体理解和把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也可以扩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建设视点。可以从三个维度分析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构成:一是层次维度,即哪些人构成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一是元素维度,即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由哪些方面构成;一是历史维度,即先后都有哪些人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现阶段最为重要的是在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构成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着力深化多维体视域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和规律研究,形成贯通国民教育诸学段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实践体系和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7.
"文明冲突论"使国际政治研究获得了一个崭新的维度——"文明"的维度,但它的根本缺陷在于认为文明在国际政治中仅仅是作为划分敌、我、友关系的尺度而起作用的。其实,当前整个国际政治的现状就其本质而言,相当程度上就是各大文明板块经年累月的互动在国际关系中的反映。文明对国际政治的塑造常常是通过各文明间的遭遇所导致的相关国家的社会文化变革而发生的。因此,在当今多元文明并存的条件下,从一个更根本层次上参与塑造国际政治的将是由各文明的交融互动所催发的文明自身的演变兴衰,任何对当今国际政治的深刻理解都应建立在对"文明"的深刻理解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对政治的思考,以“整体性”特质尽显卓越.从“政治”的整体性出发,马克思深刻地揭示了现代性政治的特性与本质——与强制性权力、国家紧密相关(以国家为中心),即现代国家政治;另一方面,马克思在建构其未来的理想社会中呈现了与这一理想社会相融合的政治特性——与理想社会秩序、人的自主能力和交往能力完满相结合意义上的政治(以社会为中心),从而使他的政治概念具有了纵深的历史感和厚重结构.因此,马克思对政治的思考和把握具有双重维度——现代性的维度和理想性的维度.我们只有把二者结合起来,既把握政治作为国家强制性权力的现代性,也把握政治作为人类自我治理需要的理想性,才有可能深刻地把握马克思的政治概念的本真意蕴.  相似文献   

9.
国际政治学的“权力论”,或是把权力作为一种社会关系的一般性含义应用到国际政治中来,或是移用国内政治的权力理论,两者都没有顾及权力在国际关系中的特殊性,因而未能揭示出国际政治权力的特质.通过与国内政治相比较的分析,可以发现,国际政治中的国家权力在类型上是一种私有权力,在价值取向上是国家个体利益,在行使上是相对自由的,在属性上并不是政治权力.这些特质启示我们,在学科建设上,国际政治学在借鉴别的学科理论时,要注意消化吸收,笔者建议创设“国际权力”概念,以与国内政治权力概念相区别.在国际政治的界定上,权力的差异决定了国际政治是与国内政治并行的另外一种形态的政治,这一点也引出了国际政治学科的独立性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和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总目标内含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的辩证逻辑和基本意蕴。国家治理体系,本质上是以利益关系结构为基础的政治权力主体与公民权利主体体系,现实地体现为以国家治理制度体系为主体,以国家治理的行动和价值体系为匹配的系统;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集中体现为按照科学、民主、依法和有效的现代化取向,适应时代变化,改革不适应实践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不断构建新的体制机制,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国家治理能力是政治权力和公民权利主体运用国家制度体系,进行国家治理和参与治理的能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是这些主体的能力构成要素和实现利益效能的现代化,而完善和发展科学适用的国家治理能力评估体系,则是衡量治理能力现代化程度和效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国家—社会现代性变迁,在过去党与国家—社会三位一体高度重叠的体制中,党的执政能力凸显为一种对国家—社会的控制力。国家—社会的现代性变迁,对党的组织架构、运作机制、执政合法性等方面都提出了挑战。立足于我国国家—社会现代化变迁的宏观背景,党必须从依法执政、优化组织体系、推进党内民主、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不断提升党的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12.
南京国民政府继承的危机性国家结构、在民族国家建设中产生的国家与社会的危机以及由此形成的对抗性的阶级关系,使得为实现统治者利益最大化即政治统治需要的社会产出最大化政策即两次土地改革政策均告失败,最终导致南京国民政府雪崩式失败。南京国民政府的失败一方面经典地演绎了诺思的“国家悖论”即统治者租金最大化与社会产出最大化之间的内在冲突,一方面也丰富着“国家悖论”,因为是统治者内部的结构性利益冲突使社会产出最大化的政策不能实现并由此导致整体性统治租金的耗散。  相似文献   

13.
新国家理论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80年代以来,政治学理论的一个重大发展是在最为传统的国家理论方面。从国家和社会关系出发,吉登斯提出了新的国家类型即传统主义国家、绝对主义国家和现代民族国家;新制度主义的代表人物诺思以国家目的悖论理论有力地解释了第一批现代化国家的得与失;而20世纪70-80年代很多国家的政治变迁则使亨廷顿等人总结出国家转型理论。本文结合中国和其他主要国家的现代化进程,验证这些国家理论的解释力与限度。  相似文献   

14.
肯尼思·N·华尔兹在其《人、国家与战争:一种理论分析》一书中,提出了战争根源的综合因素说。认为人的本性和行为、国家制度的不健全、世界无政府状态的存在,是导致各种类型战争的三种不同层次的因素。开创了国际关系研究中的层次分析,尤其是关于国际体系性质的分析反映了当代国际关系理论的基本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国家能力研究是当代国家理论研究的一个新兴领域,它的兴起是学术发展的逻辑必然和国家发展的现实需要。当前学术界主要从理论与现实两个层面、围绕国家能力基本理论和国家能力建设两大主题展开研究。国家能力研究有助于推进国家理论发展,并为国家能力建设进而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
罗琨  黄旭 《河池学院学报》2004,24(3):119-122
冷战结束后,中国积极融入国际体系,中国的国家角色发生了变化,“和平、友好、合作、负责任的地区性大国”是中国对自己角色的定位。在此背景下,中国理性地分析国际环境,调整传统的国家安全观,形成了“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的新安全观。以新安全观为基础,中国新世纪的安全政策“首先着眼于维护国家的主权、统一与领土完整,同时服务于经济建设,努力确保一个稳定的国际环境,尤其是良好的周边环境”,以此达到维护国家安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广西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具有着明显的区位优势和重要的地位,加强广西地方政府国际合作能力建设,是拓展国家利益和广西地方利益战略举措。广西地方政府国际合作能力建设在涉外组织、涉外制度、涉外政策、政府人才队伍、政府文化以及国际合作同盟六个方面存在困境,构建以培育政府文化为先导,以培养政府涉外管理人才为核心,以政府涉外机构建设、涉外制度建设与涉外政策完善为主体,以政府的省际协作、政府与企业合作、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为补充的政府能力国际化建设路径体系,促使广西地方政府走出国际合作能力建设的困境。  相似文献   

18.
在对泉州市土地承载状况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出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包括人口压力、资源支撑、技术支撑、经济支撑以及区际交流支撑等系统指标.用均方差决策法求出各指标的权重和各县(市、区)土地综合承载力的评价值,最后根据评价值,对该市土地综合承载力进行等级划分,并指出土地承载状况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全球范围内竞争的日趋激烈,城市竞争力的地位将不断凸现,如何提高城市竞争力已成为当前城市发展战略中最为核心的内容之一。本文在首先探讨城市竞争力基本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初步构建了城市竞争力的测度指标体系,继而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山东省17地市城市竞争力进行比较研究。计算出各城市的竞争力得分,并对6个主成分进行聚类分析,并相应地作出评价。主要结论是:17地市城市竞争力差别较大,表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20.
全球化与西欧福利国家制度的困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辉 《教学与研究》2002,1(7):38-43
福利国家制度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由于全球化与福利国家制度要求的矛盾与冲突 ,福利国家制度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生产、资本、商品以及劳动的全球流动弱化了政府社会调控的能力、侵蚀了国家的税源。全球化改变了福利国家制度的政治和社会基础。随着全球化的日益加深和资本的全球扩张 ,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向全球扩展 ,从而带来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全球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