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清代著名经史学家谢启昆(1737—1802),字蕴山,号苏潭,江西南康人。他少以文学名,后潜心经史之学,著述颇丰。在任浙江按察使时,撰有《小学考》和《西魏书》,调任广西巡抚时,主修《广西通志》,其零篇散作,辑为《树经堂文集》。关于他的《小学考》,乾嘉以后有许多学者评论过,关于《广西通志》;谈论过的人也颇不少,至于《树经堂文集》,牵涉面较广,需作专题研究。本文只想论述一下他的《西魏书》。  相似文献   

2.
江西为方志的发达之邦,具有编纂地方志书的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光绪江西通志》是江西封建地方志书编纂史上首屈一指的佳作,就是把它放在全国范围内来看,也是一部难得的上乘之作。它与同时期编纂的《山西通志》是其时通志中南北遥相辉映的双璧。《光绪江西通志》的显著优点和特点,在于它具有较为完备而整秩的体例和较为丰富而翔富的志材,  相似文献   

3.
马援在广西     
~~马援在广西@施铁靖$河池师专!广西宜州546300~~~~《广西通志》点校本第4072至4073页。 《广西通志》点校本第4073页。兴安县,唐称全义县。 《广西通志》点校本第4073至4074页。 《广西通志》点校本第4074页。 《广西通志》点校本第4150页。 《广西通志》点校本第4151页。 《广西通志》点校本第4157页。 《广西通志》点校本第4158页。 《广西通志》点校本第4160页。 《广西通志》点校本第3223页。 《广西通志》点校本第4214页。 《广西通志》点校本第3419页。 《广西通志》点校本第3420页…  相似文献   

4.
关于崇祯版《山西通志》,近年来所编的一些地方志书目,著录情况甚为混乱,而且多有舛错,使得学人读者难以适从。例如,一九七六年六月所编的《中国科学院图书馆馆藏地方志目录》中,著录:“山西通志,三十卷,明祝徽纂修,  相似文献   

5.
明清竹枝词与地方志关系密切。竹枝词或多引地方志作注,以增强竹枝词存史作用;或在注中补充、记述史实,以补地方志之不足。清乾隆时期余上泗亲历贵州少数民族地区采风作成《蛮峒竹枝词》100首,其诗注部分保存的大量一手史料补充了清代贵州许多地方志史料的不足,成为史学研究者做以诗证史研究时的重要参考材料。然经考辨发现《蛮峒竹枝词》中有39首吟咏乾隆时期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服饰文化、婚丧嫁娶、社会生活等方面的竹枝词诗注是其引用《炎徼纪闻》《黔记》《黔书》《贵州通志》等地方志作成,是为二手史料。兹特考辨其诗注所引地方志出处,以为后人研究提供史料参考,即利用此部分诗注作历史研究时应谨慎对待,将之与一手史料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6.
清代杰出的史学家章学诚(1738—1801年)对我国的方志学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乾隆三十八年,章学诚作《和州志例》,次年撰成《和州志》四十二篇,这是他最早编修的一部地方志。乾隆五十四年,他又为亳州知州裴振撰《亳州志》.此外,他还编修了《永清县志》并参与《湖北通志》的编纂。章学诚为安徽修的两种地方志在他的方志事业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亳州志》是他的“颇有新得”之作,他自视很高,说:  相似文献   

7.
陈宏谋(1696—1771),字汝咨,号榕门,广西临桂人,他自幼立志“必为世上不可少之人,必为世上不能做之事”,受“有功夫读书便是造化,以学书济世方见文章”的庭训影响下,胸怀大志,岁愤苦读.清雍正元年(1723)考取进士.从雍正七年(1729年)至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的35年间,历任浙、滇、苏、陕、赣、鄂、豫、闽、甘、湘及两广等十二行省的御史、布政使、按察使、巡抚、总督等职,后迁东阁大学士,兼工部尚书,赏加太子少傅、少保、太傅,不但为“清代一代名臣,第一流政治家”(《广西文献》第二十五期),且“平生笃守宋儒之学,而能践履,见诸行事,所至以教育人才为已任”(清·谢启昆《广西通志》),被后人誉为“清代理学名臣,岭南儒宗”(谢永雄、雷坚《广西历史知识》),在教育上有他精辟独到的见解,本文就其教育思想主张作一评述,以与方家共榷.  相似文献   

8.
《泽州府志》历经明清两朝编修,可称为地方志之精品。但其仍有考证不精,误收,错收、应收未收者居多,且收录书名缺乏精校。故本文以《泽州府志卷四十三·经籍目》(明—清)部分为研究对象,今取良史、通志诸书以考辨之,去伪存真,对其进行校、补。  相似文献   

9.
南宋莆田人郑樵在《通志·艺文略》中创立的12大类分法,在“记百代之有无”和“广古今而无遗”的同时,也体现了他“类例分则百家九流各有条理”的目录学思想,是我国目录学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然目前学者对《通志·艺文略》中一、二、三级类目的统计数目却是众说纷纭。经分析考证,《通志·艺文略》合理的实际类目数应为:12大类、65小类、431种。  相似文献   

10.
《绥远通志稿》(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7)第六册卷四十六为《文征》。修地方志而列文征,可以补史阙而丰掌故。方志学奠基人章学诚曾说“文征者,即辑诗文与志可互证者”,可见文征于方志十分重要。但是,文征有地域人物之限制、名胜风土之拘牵,而非泛采滥取,需辑文者博览群书,在浩如烟海的史籍中鉴别征引,所付辛苦不言而喻。《绥远通志稿·文征》所辑篇章、文句涉《汉书》《后汉书》《晋书》《魏书》等史著,旁及《全唐文》《续资治通鉴长编》等书,并猎《三朝北盟会编》《御选明臣奏议》等与绥远地方史事关联紧密之禀稿、条疏,且网罗金石碑刻,如《大夏龙雀刀铭》《敕建绥远城碑》等,可谓博采史书,广事搜求,录以典要。于地方存史、后人治学、行政借鉴均大有裨益。然而,史著用词简而赅,所录文辞不容半点疏误。若一字之讹,必贻害无穷。傅增湘先生以藏园居士为名于卷首作《绥远通志序》。序中说:“校阅之暇,手辑文征。”可知“文征”所载之文,多为傅增湘所辑。傅增湘是中国近代藏书大家、校雠大家。一九三四年曾应绥远省主席傅作义之邀,出任《绥远通志》总纂。他曾在《〈文苑英华〉校本书后》一文中说:“独于古笈之缘,校雠之业,深嗜笃好,似挟有生以俱来...  相似文献   

11.
方志,也称地方志、地志、图经等,是我国传统的一种记述地方情况的史志。它在研究本地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伦理、历史、地理、军事、交通等方面的价值,是其它史料所无法替代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认识的提高,地方志作为我国独特的一种文化形式,在当前的两个文明建设中,正在发挥其应有的效益。 一、方志在两个文明建设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1.地方志书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地方志书,记载了各地气候、物产、矿冶、水利、自然灾害等方面的情况,科研及图书信息管理部门,在进行搜集和整理的基础上,装订成册,或辑目录索引,以便有关人员使用参考,用来探索自然规律和挖掘当地优势,指导工农业生产。如,地质地理学家章鸿钊就曾根据方志资料,辑成《古矿录》一书,为地质部门寻找矿产提供指南。又,同治《畿辅通志》对“河渠”记述甚详,不仅对河北省诸河治理作了记述,并列有治河谠一目,辑录自汉至清治河之论,对今天研究治理河北诸河具有借鉴价值。 2.地方志书在科学研究方面的作用。 地方志书,包括丰富的自然和社会内容,为天文学、地理学、社会学、经济  相似文献   

12.
《通志》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历史学上第二部纪传体通史。《通志.游侠传》塑造了一群“言必信”、“行必果”、“赴士之厄困”的游侠形象,郑樵在袭用《史记.游侠列传》中部分材料的同时删去了篇前序论和篇后赞论这些主体和精华部分,既反映出郑樵写作《通志》时对材料的取舍情况,也反映了他不同于司马迁的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把记载一个地区有关地理、历史等方面情况的书籍称为地方志,简称方志。方志中以省为单位的常称“通志”,以县为单位的称为“县志”。我国的地方志起源很早,到宋元时,全国方志已达五百多种,明清之际,纂修方志成为普遍的风气。到了清代,方志的编纂达到了封建时代的高峰。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现有方志约有八千五百多种。其涉及范围遍及全国各地。辽宁是东北三省开发较早的地区,除正史中有大  相似文献   

14.
地方志是地方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了解和研究一地自然、人文情况的重要依据。现以民国《芜湖县志》为例,分析地方志的分类,并对地方志的史料价值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5.
郑樵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一生勤于著述,涉猎诸多领域,《通志》是其代表作,比较集中地反映了郑樵的学术思想。其中,《通志·总序》是一篇比较有名的学术思想文献,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通志》的"总序"着眼,可探讨郑樵的史书编纂思想,论其得失优劣,成一己之见。  相似文献   

16.
《通志》二百卷,是南宋史学家郑樵编著的史学名著,习惯上人们把《通志》与《通典》、《文献通考》并举,称为“三通”。究其实,《通志》是纪传体的通史;《通典》和《文献通考》是典制体的专史。“三通”并举的原因,固然是三书书名近似,都带“通”字;但主要是《通志》一书虽然包括“纪”、  相似文献   

17.
一、1402年“靖难”之役,燕兵入南京后,明建文惠帝下落问题,成为明史五百多年来悬而未决之谜。二、广西地方志有关建文帝事迹的纪事:(1)《宜山县志》是“明惠帝云游至庆远。”(2)《武宣县志》是“建文逊帝微眼南下,云游到此(武宣仙岩)。”(3)《徐霞客游记》是(横州)“宝华山上有寿佛寺,乃建文君遁迹之地。”三、广西地方志的纪事,对明史研究提供了一些新材料,对解决明建文惠帝下落问题提供了一条重要的线索。  相似文献   

18.
一、固原三百年间的惟一州志固原地区在我国历史上常处于令人注目的地位,从而引起历代文官武将、学者诗人为她写出大量文字。因此,本地的多种地方志,则具有更大的史料价值。本地区的志书,据近代张国淦的《中国古方志考》,宋代以前已有《安定图经》,元代有《开城志》,但都已失传。现存明代的有《固原州志》两种,分别成书于嘉靖十一年(公元1532年)和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自此到清代,乾隆和光绪两朝,甘肃省先后修成两种卷帙浩繁的省通志(分  相似文献   

19.
八旗制度是清朝的根本社会制度,清历朝皇帝认为它是“国家之根本”。因此,由官方先后编纂了两部重要文献,分别命名为《八旗通志初集》和《钦定八旗通志》,两部文献既有关系,又有不同。因此,笔者利用有关档案文献、历史文献及学者研究成果,明确了清朝八旗制度方面的重要文献《八旗通志初集》之“初集”称谓的来历和产生的具体时间,并在此基础上指出该称谓的产生与嘉庆年间成书的《钦定八旗通志》没有直接关系。再次,针对《钦定八旗通志》被称为是M《八旗通志初集》的续编或二编的看法,提出了两部《八旗通志》既有联系又是完全独立的两部文献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谢启昆的论诗诗在中国诗学史上数量首屈一指 ,他以元好问的后继者自居 ,具有诗史性质 ,有先进的诗学发展观 ,崇尚清新自然和雄深刚健诗风 ,推崇《诗经》《离骚》诗歌传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