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学的一部分,红色旅游是红色文化发展中的一项重大政治教育工程.把红色旅游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材、课堂、思想中,是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径,对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既有利于落实教育任务,又有利于拓展和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设,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培养一批又一批社会主义接班人.  相似文献   

2.
谢群 《未来与发展》2021,(2):98-102
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是文化发展的两个重大命题,文化认同是文化自信的前提,文化自信带来更高层次的文化认同.加强对大学生革命文化认同的培育,是巩固党的执政根基、肩负高校育人使命、引领青年建功立业的应有之义.新的时代条件下,要积极深化大学生对革命文化的知识性认知、不断增进大学生对革命文化的情感体验、持续推进大学生对革命文化的实...  相似文献   

3.
当红色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相连接时,马克思主义教育便会提升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并帮助其选择生存价值方向,确定大学生的人格崇拜。为此,高校应在马克思主义教育中加入红色文化资源,并宣扬红色文化的价值理念,实现红色文化教育激励价值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4.
红色文化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鲜活素材。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过程中,传承方式、开发力度、传播途径以及与校园文化结合度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从创新教学方式、挖掘特色文化、显性与隐形教育相结合等多角度提出解决方案,旨在发挥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影响力,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5.
陈吉娜 《科技风》2015,(1):231+238
陕甘宁红色文化形成于革命战争时期,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精神源泉,具有积极向上的精神内涵,是新时期高校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素材。基于此,本文就对陕甘宁红色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6.
《科技风》2020,(17)
正确引导当代大学生形成科学的政治思想和社会价值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最终目标,而红色音乐文化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提升思想政治教学效果。本文主要分析了红色音乐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与影响,同时对当前红色音乐文化具体应用存在的问题进行挖掘,并提出针对性对策。  相似文献   

7.
宁夏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认同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高度认同,但部分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认同缺失,体现在认知、情感、行为三个方面。影响宁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认同缺失的原因主要包括教育因素、社会因素以及民族文化和宗教因素。  相似文献   

8.
郅秀丽 《科教文汇》2013,(16):12-13
宁夏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认同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高度认同,但部分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认同缺失,体现在认知、情感、行为三个方面。影响宁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认同缺失的原因主要包括教育因素、社会因素以及民族文化和宗教因素。  相似文献   

9.
《科技风》2020,(23)
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希望。加强红色文化教育,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提升人文素养。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新思潮和新问题层出不穷,通过完善教学形式、营造良好教育氛围、建设红色网络平台等多种途径,以此来发挥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把潮汕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中,有助于培育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有助于培育大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更有助于大学生继承革命传统,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相似文献   

11.
经过多年的实践,美国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情感认同、行为认同以及环境认同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我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教育中,可以结合自身实际,通过借鉴美国成功经验,以课堂教育、问题解决、实践活动、环境优化为途径,促进我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认同、情感认同、行为认同和环境认同。  相似文献   

12.
吕丽红 《知识窗》2023,(2):81-83
红色文化蕴含的丰厚精神内涵对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红色文化在高校的传播面临困境,高校亟须引入仪式化传播方式,整合资源,拓宽传播渠道。文章分析红色文化认同的危机和传播面临的困境,提出通过探究仪式化的传播方式,增强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当代大学生接触的文化更加多元,他们的思想也更加活跃,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做好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对于我国社会的和谐、稳定以及社会文化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笔者分析了新媒体时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的背景和现存的各种问题,并针对问题论述了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的有效路径。希望本文的论述能够为高校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红色文化资源蕴意深远,其主要包含从革命斗争时期到改革开放以来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形成的伟大精神、爱国情操及诸多物质资源之和,红色文化资在大学生党建工作中起到思想引领、党性教育、精神传承等作用.因此,为创新新时期党建工作路径,高校必须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价值,有效探索和创新红色文化资源在学生党建工作中的应用方式,切实保障党建工作高效开展.基于此,由丁兆明编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新时代提高大学生党建科学化水平探析》一书,成为当前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者备受青睐和关注的书籍.  相似文献   

15.
王亚萍 《科教文汇》2020,(11):53-54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对于培养大学生综合素养具有重要价值,一直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近年来,高校逐渐重视红色文化的教育作用,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中,能够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达到思政课堂教学目的,提升学生的人格素养。因此,高校思政教师要深入探索红色文化,开展更符合教学需求的红色文化主题实践活动,进而提高人才培育质量。  相似文献   

16.
党的教育方针要求全面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整体水平,满足国家对素质人才的要求,因而高校思政课程在大学生教育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大学生这一群体是国家建设过程中的中流砥柱,这就要求大学生一心跟党走,紧跟党的路线,落实党的指导精神.当今社会处于全球化背景当中,越来越多的西方文化涌入国门,处于这些多元文化中的大学生其精神思想和理想信念不可避免地受到一些不好的影响,如何让大学生经过高校思政课程对国家和民族产生认同感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当前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当前大学生了解党的指导方针、前辈的光荣事迹等基本上都源于思政课程,思政课程对于大学生精神思想的塑造起着关键作用,因此思政课程的素材来源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实践结果至关重要.但一部分高校对思政课程的创新性建设不够重视,线上思政教育体制也不够完善,导致大学生对于过去的先辈事迹、党的奋斗历史了解过少,不够珍惜党以及先辈为我们努力争取到的一切,因此以红色教育为基础对高校思政课程进行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结合《思政心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一书分析我国高校思政教育的发展现状,从实际视角探索将红色教育深切融入到大学生思政教育当中,助力高校思政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张丹钢 《内江科技》2012,(12):93+97
本文采用问卷法对西部三所高校481名在校大学生学生的专业认同状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专业认同处于中等水平,并存在内部结构差异;所属的年级影响专业认同的切适性维度;专业类别和专业志愿影响专业认同的行为性维度;专业志愿影响专业认同的专业认知维度和专业情感维度。  相似文献   

18.
胡笑洁 《知识窗》2024,(1):117-119
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为了使大学生深入理解思政内涵,思政教师有必要将红色文化渗透其中。赣南红色文化作为我国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强烈的地域性,更容易激发大学生的了解兴趣。基于此,文章梳理赣南红色文化资源,分析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渗透赣南红色文化资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9.
至今,活跃于人们生活中并且发挥着积极作用的中国传统文化仍然不少,传统古楹联文化就是其中最具生命力的一种,它兼具格言、志趣和认同的特性,对于培养高校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大意义。本文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对楹联文化的特点及其作用发挥进行阐释,并对其如何有效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新媒体时代,网络思潮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了较大冲击,高校思政教育要与时俱进,通过搭好易班平台、用好新兴媒体、创新教育模式、加强网络监管、培养骨干教师等途径用活红色文化,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