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分析健康宣教评估表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开展价值。方法:2017年2月~2018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照组给予以健康宣教评估表为基础护理干预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 P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 A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给予健康宣教评估表护理模式,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血镁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血镁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中的作用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测定了30例正常对照组,30例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级(NDR组),30例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组(DR组)病人血清镁浓度,并对糖尿病病人行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c)、尿微量白蛋白排泄量的测定,记录病程,行眼底检查,结果发现,与正常相比较,血镁降低在NDR组P<0.05,DR组P<0.01。NDR组与DR组比较血镁降低亦有显著性意义(P<0.01),且两组比较病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尿白蛋白排泄是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作者认为糖尿病病人有缺镁的倾向,且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的血镁比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的患者更低,低镁与病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白蛋白排量一样,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科技风》2021,(4)
目的:评估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路径的价值。方法:针对70例本医院诊治的糖尿病患者纳入实验资料,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是抽取时间,以随机数字表法对患者分成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各35例。分别予行常规护理、健康教育路径,比对两组护理前后相关知识掌握水平、血糖指标。结果:(1)糖尿病患者护理前相关知识掌握水平具有一致性,显示出数据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后饮食控制、合理运动、血糖监测、并发症防治掌握水平高于参照组,显示出数据检验统计学意义(P0.05)。(2)糖尿病患者护理前血糖指标具有一致性,显示出数据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短于参照组,显示出数据检验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路径护理效果显著,患者对于糖尿病的认知水平有所提升,其血糖指标得以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网球运动对中老年糖耐量减低患者血糖指标的影响。方法:将26名糖耐量减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应用网球运动方法干预24周,对照组不作特殊干预,实验前后分别检测受试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统计分析各组数据。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降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网球运动能降低中老年糖耐量降低患者血糖,降低其转变为糖尿病患者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康复干预联合常规护理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及对血糖波动的影响。方法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老年糖尿病患者200例,采用简单随机化方法分为对照组(n=100例)和观察组(n=1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康复干预联合常规护理。采用糖尿病人生存质量特异性量表(DQOL)从生理功能、心理维度、社会关系维度及治疗维持度方面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测量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PG)和糖化血红蛋白(GHb)水平,比较两组护理对血糖波动的影响;采用自拟问卷调查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情况,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干预后DQOL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FPG、2hPPG和GHb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体护理满意率为97.00%,高于对照组的86.00%(P0.05)。结论康复干预联合常规护理能够改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提高其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常见的检查项目:空腹血糖,糖耐量,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c肽,尿糖。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预混胰岛素类似物强化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可行性.方法:对22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惠者行2周的预混胰岛素类似物强化治疗,前后对比分析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C肽反应.结果,强化治疗后,FBG、2hPG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C-肽反应较治疗前明显上升.低血糖现象少,依从性高.结论:对明显高血糖的初诊2型糖尿病惠者行短期强化治疗在基层是安全、方便、显效的,但缺乏大规模的应用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生物化学检验诊断糖尿病的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5月某院收治并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的糖尿病患者60例为研究组,并以同期来某院体检的健康人群60例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空腹血糖(GLU)、血清三酰甘油(TG)检测与糖耐受试验(GTT)结果差异。结果:研究组GLU为(9.1±2.5)m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GLU(5.8±0.6)mmol/L(P0.05);研究组TG为(2.3±0.6)m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TG(1.2±0.2)mmol/L(P0.05);研究组平均2h的GTT为(13.5±3.7)m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平均2h的GTT(4.4±0.7)mmol/L。结论:空腹血糖等生物化学检验结果有助于糖尿病的诊断。应该加强生物化学检验,进而促进糖尿病的早发现及早治疗。  相似文献   

9.
《科技风》2017,(19)
为了了解不同的健康指导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本文通过对10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进行不同的健康指导,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凌晨3点血糖、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等方面获得统计学数据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目的:系统评价胰升血糖素样肽-1(GLP-1)类似物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检索1989~2015年国内发表的关于胰升血糖素样肽-1类似物治疗中国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按既定的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资料处理采用Rev Man 5.3统计软件做Meta分析处理。结果:研究共纳入6个RCT,各实验的基线均可比。Meta分析结果表明:与单纯常规降糖治疗方案相比,胰升血糖素样肽-1类似物可以使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患者的体重、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等降低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胰升血糖素样肽-1类似物治疗优于常规治疗。结论:胰升血糖素样肽-1类似物可通过降低血糖和减轻体重来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可以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11.
郭红  杨宇  郭秀娟 《科技风》2014,(13):201-201
目的:探讨术前术后口腔健康维护对糖尿病患者拔牙创愈合的影响。方法:对前来我院门诊拔牙的患者进行血压、血糖检测,选取确诊为2型糖尿病1年以上,无严重并发症且1年内未接受过洁治的患者18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94例。进行拔牙术前两周常规监测患者血糖稳定在安全范围,空腹血糖8.88mmol/L或餐后血糖10mmol/L。同一患者需要拔出的不同牙齿分次拔除依次列入对照组B组,实验组A组,相邻两次拔牙时间间隔30天。实验组在术前及术后进行口腔健康维护,对照组则进行自我管理。结果:实验组(A组)拔牙术后感染2例,对照组(B组)拔牙术后感染1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术前术后口腔维护能够促进拔牙创愈合,对减少术后感染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选取到我院糖尿病门诊就诊的患者106例,另选取一社区群众109例,作为检查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设计相同问卷进行临床问卷调查,比较两组患牙周疾病的患病率及牙周健康状况的差异,包括牙龈出血指数(SBI)、牙周探诊深度(PD)、牙齿松动、牙齿缺失等。并对两组检查者中患有牙周炎的患者均进行了牙周基础治疗,测量并比较患者术前及术后5周的牙龈出血、牙周袋深度及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结果:2型糖尿病组的牙周病患病率(65.09%)高于对照组(30.28%),对照组牙周健康状况优于糖尿病组,统计学检验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2型糖尿病患者牙周基础治疗后,牙龈出血指数降低、牙周袋变浅,且糖化血红蛋白降低。结论:牙周病与2型糖尿病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牙周基础治疗可有效降低伴发2型糖尿病的慢性牙周炎患者的血糖水平。糖尿病患者经牙周治疗后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代谢水平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3月至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88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4例,对照组主要采用氯沙坦治疗,治疗组主要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通过2个月后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在治疗后,治疗组:显效28例(63.63%),总有效率93.18%;对照组:显效17例(62.96%),总有效率79.54%。两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各项都低于治疗前,患者无明显的不良反应,两组患者效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在临床治疗中取的显著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利用链脲佐菌素(STZ)联合高脂饮食复制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观察茶多糖对小鼠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90只小鼠给予高脂饮食4周后腹腔注射STZ建立2型糖尿病模型,随机分成模型组、茶多糖高中低三个剂量组以及阳性药二甲双胍组,另取10只为正常对照组.茶多糖组、阳性对照组分别按照计量灌胃治疗,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的蒸馏水灌胃.4周后,检测小鼠血清空腹血糖、胰岛素、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以及糖耐量等指标.结果 4周后,茶多糖中高剂量组空腹血糖、甘油三酯以及总胆固醇均比模型组低(P<0.05,P<0.01),而给药组血清胰岛素水平比模型组高(P<0.05,P<0.01),并且给药组与模型组比较小鼠糖耐量有所改善(P<0.05,P<0.01).结论 茶多糖能够降低2型糖尿病小鼠血糖,并且能够改善脂类代谢.  相似文献   

15.
目的讨论结构化教育对患有糖尿病的老年便秘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80名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的糖尿病患者,通过调查问卷对符合指标的60例老年便秘患者进行完全随机分组,给予干预组实施结构化教育,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护理,一周后两组进行效果评定。结果通过对干预组老年糖尿病便秘患者实施结构化教育后便秘情况及相关症状明显好转(P0.01),健康意识明显增强(P0.01)和结构化教育前后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结构化教育有利于提高老年糖尿病便秘的相关知识和行为控制,对老年糖尿病便秘患者实施结构化教育具有可行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前抗1型糖尿病的治疗策略主要是以胰岛素与合成降糖剂为主。然而这些药物常常导致低血糖、胰岛素功能障碍和体重增加等不良反应。目前,新型的二肽基肽酶-Ⅳ(DPP-IV)抑制剂被认为是安全有效治疗糖尿病的首选药物,因为DPP-IV抑制剂可以在降低血糖的同时维持体重,改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却不引起低血糖。DPP-IV抑制剂有助于保护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和胃抑制肽(GIP)的降解,这些激素有助于抑制餐后胰高血糖素的释放,延缓胃排空和调节饱腹感。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在DPP-IV抑制剂方面取得的进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藏族人群糖化血红蛋白与25-OH-Vit D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7年10月至2018年1月在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藏族2型糖尿病患者共146例,收集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并进而按照发病时不同25-OH-Vit D水平进行分组,比较不同组别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25-OH-Vit D与HbA1c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根据25-OH-Vit D10 ng/mL、25-OH-Vit D≥10 ng/mL将患者分为维生素D严重缺乏组和维生素D非严重缺乏组进行对比,发现维生素D严重缺乏组BMI(24.75±3.84 vs 26.55±3.98,P=0.008)、空腹C肽(1.33(0.84-1.74)vs 1.57(1.17-2.18),P=0.007)低,HbA1c(12.09±2.73 vs 11.07±2.65,P=0.025)高。相关分析显示,25-OH-Vit D与HbA1c呈负相关(r=-0.228,P0.01),与C肽呈正相关(r=0.220,P0.01)。结论在藏族2型糖尿病患者应常规监测25-OH-Vit D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糖屎病患者安装胰岛素泵的护理和观察。方法比较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和餐时注射门冬胰岛素治疗糖尿病对患者血糖的影响。结果患者在应用胰岛素泵后出现高血糖及低血糖的几率明显降低,通过胰岛素泵不断向机体输注胰岛素而很好的控制空腹及餐后血糖。结论胰岛素泵在高原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极大的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同时可减少每日胰岛素的总需求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动态血糖监测在老年2型糖尿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25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按Hb A1c水平分为Hb A1c≤6.5%组和Hb A1c6.5%组,使用CGMS连续监测患者血糖48h后,分析两组患者分时分段血糖值分布情况。结果血糖控制良好(Hb A1c≤6.5%)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发生低血糖,多发生在22:00~4:00,且均为无症状性低血糖。血糖控制不良(Hb A1c6.5%)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出现餐后高血糖,且三餐后均易发生。结论 CGMS通过动态监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情况,能够及时发现治疗过程中出现的高血糖、低血糖现象,可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对指导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肝功能衰竭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的检验与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接收的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50例,设置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轻度肝炎患者作为对照组,共50例,采取免疫比浊法检验免疫球蛋白,采取重氮比色法检验总胆红素。采取自动凝血分析仪检验PTA、ALB,使用凝固法进行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免疫球蛋白、总胆红素(TBi L)、凝血指标(PTA、ALB)。结果: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Ig G、Ig A、Ig M、TBi L水平明显更高,PTA、ALB水平明显更低,P0.05。结论:肝脏不能够合成免疫球蛋白,但是可以调节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当肝脏功能衰竭时,肝脏对血清免疫球蛋白的调节作用也会减弱。因此,通过检测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评估患者的病情与预测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