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冠礼是中国古代男子成年礼,男子举行冠礼举行冠礼后正式成为被家族、社会承认的成人,享有权利,履行义务.在冠礼过程中冠者拜母不拜父,这一特殊的现象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2.
周代冠礼中取“字”仪节的文化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代是中国礼乐文明的奠基和勃兴时期,冠礼因为“礼之始”,而被当时士大夫阶层以上社会群体普遍重视,成为重要的社会制度和人生礼仪.作为成人礼的冠礼,实际上是一种“过渡礼仪”,而取“字”仪节也正体现了明显的过渡和象征含义,象征冠者被聚合入贵族群体和身份角色的转换,从此他们进入成人行列,开始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  相似文献   

3.
刘芳 《文教资料》2013,(36):54-56
冠礼是古代士族男子的成年礼,它通过繁复的礼仪,使人首次明确自己的地位,使人认识到自己是社会的一部分,而不是游离在成人社会之外的孩童.《仪礼》和《朱子家礼》都是中国文化史上比较重要的礼仪典籍,对中国古代社会社会具有极大的影响.二者对冠礼记载的差异可以体现出冠礼甚至是古代礼仪制度的沿革与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4.
学术界普遍认为,冠礼起源于父系氏族时期。但是,这种观点并不正确,因为成人礼在母系氏族时期就已经产生了,其证据主要有:成人礼是适应族外群婚制的需要而诞生的,仰韶文化时期先民已有成人观念,大汶口文化早期已有拔牙以标志成年的习俗,上古时期人人都须通过成人仪式,士冠礼中有冠者见母与姑姊的环节却没有见父的规定以及近现代民族学资料等等。  相似文献   

5.
冠礼起源于父系氏族社会的成丁礼 ,各项议程都充满了对冠者的教化与期望。冠者通过与神秘存在建立互渗 ,有了成年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冠礼作为人们的一种自觉行动 ,被统治者所利用 ,在确立了父系血缘与政治等级的同一秩序之后 ,冠礼也由“礼俗”变成了“礼制”。  相似文献   

6.
《柳州师专学报》2019,(5):88-9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求个人道德修养与治国平天下有机结合,强调成人与成才密不可分,其思想实质正是"立德树人"。中国古代冠礼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道德精神、道德教育功能,是彰显中国传统文化"立德树人"教育思想的重要文化表征形态。挖掘中国古代冠帽及冠礼中的立德树人思想,准确把握中国传统道德教化方式,对于进一步传承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立德树人"思想,对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德文明的全面建设均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仪礼.士冠礼》详细、系统地记载了冠礼正礼的仪节。但是,冠礼仪式在正礼之外,还有一些特殊情形,主要有:用醮、庶子冠礼、孤子冠礼、是否用乐、冠者母不在、将冠而遇丧事、天子诸侯加冠,等等,反映了当时的礼制具有一定的弹性和地域差异、身份差异,而不是整齐划一的。  相似文献   

8.
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礼仪有“冠礼”、“婚礼”、“丧礼”“祭礼”等。鉴于中国古代礼制的内容和形式非常多,下面拟以冠礼为例,去探寻其中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9.
冠礼是古代重要礼仪制度之一,冠礼至周代形成定制,但是隋唐以后就只是象征性的保存在社会上层,直到明代经济繁荣,中央集权大大加强,开朝皇帝朱元璋在皇室、士人、庶人三个阶层普遍推行冠礼,根据个人阶级地位身份的不同,冠礼举行的程式都有不同。皇室冠礼的实质是皇权运行的工具,但是冠礼在士庶阶层却具有灵活性和生活化,而且出现婚冠结合的趋势,使冠礼在政治、社会、历史中都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着重介绍了我国古代汉民族和一些少数民族的年礼仪:汉族的冠礼、笄礼,瑶族的跳盘王,藏族女子的“上头”等,作者认为举行现代成年礼仪很有必要,并对现代成年礼仪作了初步的构想。  相似文献   

11.
艺术设计大概念的提出因其显著的“当下性”强烈地表现出现实的要求与历史的藕断丝连,它既满足了“工艺美术”的虚荣心,又给足了“现代主义设计”的面子。  相似文献   

12.
This article was originally presented as a paper at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University Professors (AAUP) Conference on Academic Freedom at Religiously Affiliat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eld at Baylor University, April 1, 2000. It examines six case studies of Baptist colleges or universities that have distanced or separated themselves from denominational control. The article identifies factors involved in what is often called the secularization of the academy. A complex picture emerges. Factors leading to the shedding of denominational links include questions about academic freedom, the desire to attract funds and students from a wider socio‐constituency but also lack of a clear Baptist pattern for institutional management. The typically ‘lower social economic’ background of Baptists has meant that their ambitions have outweighed their resources. Nonetheless, schools founded by Baptists have benefited a great number of people, Baptist and non‐Baptist, Christian and non‐Christian.  相似文献   

13.
孟子称柳下惠为“和圣”.柳下惠之“和”至少包含“和”、“恭”、“达”三层内涵,其中“和”是柳下惠的核心文化品性,是平和的自我认知,是明达礼法的仁智之道,是不矜、不伐、不苛察的为官之德,是和睦邻邦的大智慧;“恭”是柳下惠的律己交往之道,凡事以“恭敬”之心处之,以德律己,以礼待人,以“信”外交,不卑不亢,敢于担当;“达”是柳下惠的知人明世之道,在于有自知之明,在于洞明世事,不妄为.在中华传统文化体系里,“柳下惠”是宽和、厚道、诚信、睿智、豁达的代名词,是中华民族“和合”精神的象征性符号.  相似文献   

14.
论视错觉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服装设计的关键并不在于设计师所设计的服装能够被大众接受,而是受到消费者的喜爱、欢迎,甚至可以引领流行。造型相同、细节设计不同的服装,穿在同一个人身上,效果会有很大差异,有的使人显胖或瘦,有的使人显高或矮,有的则能使人显脸白或脸黄,其实都是视错觉的作用。视错觉能使"形"与"色"发生视觉上的变化,若能正确地、巧妙地运用,可以起到矫正作用,弥补人体先天性的缺陷,使着装者以美的形象展示给大众。  相似文献   

15.
艺术的传承与变革--西方古代造型艺术教育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原始时期,人们往往通过敬神仪式的集体礼拜活动来学习艺术.因此今天意义上的造型艺术教育一般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回顾西方文化中从古代到文艺复兴时期的造型艺术教育的历程,探讨社会的政治、文化、科学和经济等方面的因素如何影响着艺术,而那些艺术传授的方法就像艺术作品本身一样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状况,艺术通过其特有的方式完成它的传承和变革.  相似文献   

16.
族群的核心符号体系以生死关怀为元话语,即“话语的话语”;这种元话语典型地表现在作为人生过程重要组成部分的丧葬仪式中。苗族文化体系中的丧葬仪式深度反映人与神、生与死、先祖与后代之间的复杂关系。丧仪展演把苗族社会的灵魂观念和社会活动勾连起来;灵魂观念既为社会活动提供指导,自身也在这个社会活动中得到创造性的复制。文章拟通过对西江丧仪的展演过程、丧俗禁忌、符号象征等进行历时性分析,透视西江苗族社会在社会文化转型过程中如何保持自己的核心符号,同时也在器用上“与时俱进”,实现了“原生论”与“工具论”的“二元和谐”。  相似文献   

17.
该文对韩愈在八个月的潮州刺史任上与大颠和尚的交往和兴办乡校两件事进行剖析,指出,必须把这两件事放到治国理政的层面上来理解。与大颠和尚的交往,传达了韩愈吸取禅宗治心之长,用于治国济世的苦心。而能够把治心与治国系联起来的,是“礼”的讲求。用礼“化民成俗”,又要通过学校来完成。为此,韩愈在潮州兴办乡校,目的是教平民以礼数,让他们懂得如何做个好百姓。两个方面合起来看,表现了韩愈崭新的文化理念,也成就了他作为一个平民政治家的形象。  相似文献   

18.
对聋童来说,"阅读"是他们在接受几年的学校教育中主要发展的能力。由于聋童的词语匮乏,生活经验少,对一般的文章不能产生兴趣,语言能力发展迟缓,对文章中的语句不大了解。因而他们会渐渐地避开文字,不会去阅读文章,这就严重影响了他们将来融入社会生活、劳动、与人沟通、交流等能力。他们只有从小习得阅读方法,培养爱阅读、阅读后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他们长大以后就可以掌握资源,开拓视野,增进人与人的交往,从而肯定自我,融入社会。  相似文献   

19.
Children who bully have learned to use their power and aggression to control others, a mode that is not conducive to healthy relationships either in the present or in their future lives. Furthermore, there is evidence that children who bully are also likely to have mental health problems that persist into adult life. There are also wide social and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how bullying is perceived and defined. The values and norms of the culture itself strongly influence the behaviour of perpetrators. In this article, we discuss how educators and health care professionals can use this knowledge to help young people who bully develop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mselves and their relationships with others.  相似文献   

20.
祖先崇拜是具有普遍性的人类信仰文化现象。人类学意义上的祖先崇拜,是指以相信已故的成员给某个集团的现有成员的生活带来影响这一信仰为基础的民俗信仰体系。通常,进行崇拜的现有成员和被崇拜的已故成员之间的关系,被认为是"子孙"和"祖先"的关系。某个群体活着的成员认为自己以及所属集团的延续和繁荣有赖于祖先。人们认为,承认这种事实并不懈地感谢和祈祷,是为确保继续获得祖先保佑,过更幸福的生活或为免遭不幸所不可缺少的。而子孙为了和祖先沟通交流,为得到祖先的佑护经常需要向祖先供献祭品、举行相应仪式并诵唱祷词,这种带有仪式性的行为,宗教人类学上叫做祭祖仪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