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翻译是一种艺术活动,译学与美学有着不解之缘,诗歌的翻译活动是翻译美学的体现。文学翻译是一种“创造性叛逆”,而诗歌翻译更具“创造性叛逆”特征。通过《枫桥夜泊》的英译,分析创造性叛逆和诗歌翻译美学的关系,可知创造性叛逆的翻译最能体现译者的主观能动性,译者在创造性叛逆中充分再现了诗歌之美。  相似文献   

2.
林新竹 《山东教育科研》2014,(11):I0008-I0008
《认知翻译学探索:创造性翻译的认知路径与认知制约》这本书从认知科学尤其是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探讨了创造性翻译研究的几个核心问题,其中具体包括:翻译为什么具有创造性;翻译具有怎样的语言与认知基础;创造性翻译的微观过程涉及哪些内容,其动态如何表现以及创造性翻译受到哪些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几大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3.
从功能翻译理论视角看广告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乐园 《怀化学院学报》2007,26(10):104-106
"创造性叛逆"这一术语自其提出以来主要用于文学翻译研究。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不难发现创造性叛逆对以广告翻译为代表的应用翻译同样具有较大的解释力。着重从功能翻译理论的视角阐释了广告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现象,并提出创造性叛逆不仅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翻译现象,也是一种有效的"翻译策略",在广告翻译中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4.
认知语言学为文学翻译的创造性提供了认知理据,在强调由客观体验决定文学翻译具有忠实性的同时,也强调由主体认知决定其创造性的一面,但文学翻译的创造性有着明显的限度。  相似文献   

5.
"创造性叛逆"是文学翻译中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已经逐渐引起了翻译研究者的关注和重视。林译《桃花源记》在翻译中进行"创造性叛逆"是由其独特的翻译观和翻译目的决定的。  相似文献   

6.
传统观念认为,"创造性"是一种创新能力,与翻译毫无关系,因为翻译(尤其是文学翻译)通常被看作原语文本的复制或模仿。然而,近来的翻译研究却显示,译者的重要性在文学翻译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些学者甚至提出,目前的翻译研究在经历了"文化转向"之后正在经历着"创造性转向"。因此,在发挥译者的创造性之前,有必要弄清楚文学翻译中"创造性"的定义及其与"忠实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创造性叛逆是译者在特定的环境背景目的下用别出心裁的方式,表达可以精确译出或因文化差异不可逐字翻译的翻译方式。在几十年忠实翻译引领翻译界潮流的大背景下,创造性叛逆无疑是一味强有力的振奋之词,填补空白之处,开发未涉之领域。本文主要从创造性叛逆应用于不同的文本入手,加之以理论评价,阐述了创造性叛逆在各翻译种类中的广泛应用以及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文章论述了"创造性叛逆"的内在含义及其表现形式,指出创造性叛逆是文学翻译的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它对翻译文学的传播与接受具有重大而积极的意义;文章进一步讨论了创造性叛逆与有意误译,创造性叛逆与增译,创造性叛逆与省译(节译),创造性叛逆与个性化翻译,创造性叛逆与编译、转译和改编以及创造性叛逆与译入语文化的关系;指出对待创造性叛逆必须持科学辩证的态度,切不可将创造性叛逆与错译、讹译和滥译相提并论。  相似文献   

9.
“创造性叛逆”在解构主义的翻译观中,是独具研究价值的课题。现代翻译研究把关注的焦点从原文作者转向译者、接受者和接受环境。本文即把整个翻译过程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分别讨论了译者的创造性叛逆、接受者与接受环境的创造性叛逆并讨论了创造性叛逆的具体表现形式覆其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0.
广告翻译是一个需要译者创造性的过程,因为广告的目的就是为了吸引消费者,使消费者对产品有极大的兴趣,以达到销售商品的目的,因此广告翻译中常会使用创造性叛逆的翻译方法.创造性叛逆的翻译方法是译者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创造性的再现了原文的内容和神韵,从而实现翻译的等效.这尤其体现在语言、文化、译者的主体性三个方面,由于中西文化语言的差异,译者需要创造性地再现广告的语言特色和风格特点,创造性叛逆使广告翻译不再拘泥于原来的形式而是以感染消费者为目的,将广告翻译的宣传效果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11.
“创造性叛逆”在解构主义的翻译观中,是独具研究价值的课题。现代翻译研究把关注的焦点从原文作者转向译者、接受者和接受环境。本文即把整个翻译过程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分别讨论了译者的创造性叛逆、接受者与接受环境的创造性叛逆并讨论了创造性叛逆的具体表现形式及其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2.
从译者主体性看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鹏  张映先 《文教资料》2006,(13):45-46
本文从译者主体性的角度对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进行探讨,旨在挖掘两者间的关系及其对翻译实践的重要意义。辩证地说,创造性叛逆是否以忠实为导向是由译者在翻译中追求的主体目标所决定的。译者主体性导致了创造性叛逆的产生,而创造性叛逆又是译者主体性的表现形式,二者是辩证统一的。一名优秀的译者应合理利用创造性叛逆这一实用原则在自身主体性的操控下达到翻译目的。  相似文献   

13.
学界一般认为翻译需要强调忠实,否则翻译就意味着背叛。针对这种现象着重分析了翻译的创造性,因为创造性是翻译过程中的客观存在,创造是为了更好找忠实于原文。仅仅形式上的对等并不意味着忠实,形式上的不对等也并不就意味着叛逆。运用相关理论,结合实例分析创造性在翻译中与叛逆和忠实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4.
创造性叛逆作为文学翻译的本质特征已被广泛接受,但目前鲜少有人对影视翻译尤其是影片名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进行研究。本文将以符号学翻译法为理论依据,从语言符号系统的三维关系中探寻影片名翻译中创造性叛逆的必然性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汪宁 《考试周刊》2009,(11):38-40
法律翻译者所享受的创造性历来几乎是所有翻译类别中最少的。然而,随着翻译研究的不断推进,法律翻译开始被看作跨文化的现象。译者应当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发挥创造性,以达到译本与源本珐律意图的一致。本文定义了立法文献翻译中的译者创造性,并提出两个评判标准及两个标准间的相互关系。通过评析两部法律文本英译,本文对译者在立法文献翻译篇章方面应当享有何种自由度以及如何发挥创造性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6.
洪忠民 《考试周刊》2009,(23):213-215
在西方,翻译常被看作是一种“创造性叛逆”。译者翻译原作是一个“创造性叛逆”的过程,读者阅读译作也经历了一个“创造性叛逆”过程。本文从译介学的角度,以译者和读者两个身份来具体阐述译者在翻译中和读者在阅读译作时的一些“创造性叛逆”特征。  相似文献   

17.
创造性叛逆,包括创造性与叛逆性,是一个和谐的有机体。从创造性翻译和叛逆性翻译两部分对林语堂译苏轼词分析,探讨创造新叛逆在中国古典诗词翻译中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黄娟 《教师》2009,(15)
从本质上说,翻译是实践、是基于译者的语言知识结构和语言运用技能之上的一种创造性的脑力劳动,灵活的思维对于翻译这一创造性的活动十分重要.在翻译教学中,由于教师在很大程度上担负着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责任,因此教师把实践原则的应用作为了翻译教学的基本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9.
该文针对一些学者提出的创造性叛逆将使译者主体性无限彰显,原作意义无限撒播的批评性思考,提出“创造性叛逆”这一命题所包含的两个重要前提,即描述性原则的指导和规范的制约;并在切斯特曼规范理论的关照下,详尽阐释了译语社会文化制约力对译者翻译活动的层层牵制。文章指出,文学翻译表现为一种创造性叛逆,但并非什么样的创造性叛逆都能被称作翻译。规范正是文学翻译中译者创造性叛逆的维度所在。  相似文献   

20.
由于诗歌这一体裁的特殊性,诗歌翻译几乎不可能在形式和内容上达到对原诗的完全忠实,译者或多或少需要作出对原诗的"创造性叛逆",所以在诗歌翻译中"创造性叛逆"现象非常突出。这种创造性叛逆并不意味着违背了翻译的"忠实"原则,相反,它是达到翻译对等的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