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苏卷作文以“水的灵动,山的沉稳”为话题,如果你不是指导过高考的语文老师,如果你不是经历今年高考的江苏考生,看到这道作文题,你定会赞叹不已。它确实是一道有所创新、别具一格的作文题,它的特色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具有诗情和画意的和谐美“灵动”“沉稳”“聪慧”等鲜活词语的运用,“水有水的性格——灵动,山有山的性情——沉稳”等  相似文献   

2.
何谓“魔鬼词典”?请看一个词语的注释———“固执:你是一堵墙,使人封闭自己,看不清外面的世界。”这种释义,在任何词典里都找不到,它形象地说明了“固执”的危害,一语中的、极为精彩。像这种运用想象对词语所作的精彩解释,我们称之为词语的“魔鬼意义”。将每个...  相似文献   

3.
从高考试题的特点来看,科技说明文关注的重点应是信息的准确和完整。那么,怎样才能准确完整地把握文中的信息呢?一、留意关键词语 说明文中,有二三类同语我们必须特别关注。第一类是指代性的词语,如“这些”、“这样”、“如此”、“其”、“那些”、“它”、“此”等,我们要联系上下文,把握这些指代性词语所指称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同学们,句子形式的变换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掌握的基本功,它能让我们的表达更加多样化。但不是每个人都能熟练地掌握这种技巧,你曾经为它伤过脑筋吗?其实,句式变换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只要掌握了这些规律,你就可以“所向无敌”了!一、陈述句改为反问句:魔法口诀:1.陈述句中出现的“不”、“没”等表示否定的词一般都要去掉;陈述句中没有出现“不”、“没”等词时,要在句子中间加上。2.加上“难道……吗”或“怎么……呢”等词语。3.把句号或感叹号改为问号。4.“一定”、“应该”、“就”、“都”等个别词语可以去掉,这样会让句子更顺口。训练…  相似文献   

5.
《高考大纲》“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中有“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明确要求。纵观1992~2007年的高考试卷,连续十五年的高考都考查了成语的运用。这就提醒着我们复习中不得不重视它,研究它。面对浩如烟海的成语,要想学好,既要练真功,还须运用技巧,善于巧学。笔者结合十多年高考的实例,归纳了成语复习中应注意的十个方面,以期对备战高考的同学们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汉语中的词语一词多义的现象非常多见。“先生”作为现在比较通用的一个称谓词语,广泛地应用于我们的交际之中,它经历了历史发展的诸多阶段,备了多且褒贬不一的义项,它在感情色彩上表现出的无论是褒义、贬义还是中性义,都有它的发展渊源,从“先”和“生”两字的意义结合而来,他们之间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7.
考查对现代汉语字形的正确识记,能力层级虽为A级,得分率却不高。高考对词语的考查是以选择题形式出现的,这种考查方式无疑是有技巧可循的。下面结合近几年高考错别字考查中出现的词语,简要说明识别错别字的策略一、利用词素的对应关系识别许多词语的结构是并列关系,利用词素的对应关系,是识别错别字的有效方法。先看下面高考中出现的词语:好高鹜远、兴高彩烈、怨天忧人、纷至踏来、蘖根祸种、插科打浑上述词语都是并列关系,都有错别字“鹜”与“好”对应,当用表“追求”的“骛”“彩”与“兴”对应,当用表“神色”的“采”“忧”与“怨”对…  相似文献   

8.
《历史学习》2005,(9):1-1
当你翻阅本期杂志时,如果你是我们的老朋友,会感到我们这本杂志从装帧到内容有很大变化,你看它变得是否让你更喜欢?如果你是第一次看到这本杂志,你是否觉得它对你的学习有用处?《历史学习》是给高中文科生办的杂志。据我们所知,很多中学教师经常阅读。高中文科生学习历史是为了参加高考。为了高考学历史有应试之嫌。但是,以应试为目的的学习也是学习,这没有什么不对。中学教师中流传着一句话:“高考怎么考,我们就怎么教。”细究起来,高考怎么考,教学未必能教在考前。如果那样,以2005年的高考试题水平,大多数考生都应得到中上等的分数。因为,…  相似文献   

9.
笑傲高考     
“鲜花曾告诉我你怎样走过……同样的欢乐给了我们同一首歌.”毫无疑问高考对于每个高三学生来说都是极为严峻的挑战,但它并不可怕,它是我们实现理想的必经之路.面对压力,成熟的人能够承受它的分量,并能激活自己的潜能,从而“变压力为动力”.现在,回首高考,终于明白是什么让我成为别人羡慕的状元的.  相似文献   

10.
指导学生复习词语,我们不能随着高考指挥棒“转”:见高考试题有成语,就让学生大抄成语;见有反义词,就让学生硬记反义词;……那必然会形成“题海战术”,迫使学生在浩瀚的大“海”中去抓某几个特定的“鱼”,结果是“望洋兴叹”。我们应以教材为基础,努力探索词语教学与复习的正确途径。指导学生复习词语,教师答疑解释,出题练习,抄辑补充,都是必要的。然而,偌大数量的词语,如果让学生一个一个地单记,势必效果不佳;而如果帮助学生融会贯通,则能很好地理解、记住和掌握,同时还可以“因”故“悟”新。根据以简驭繁的原则,我们曾试从词语的含义、用字、结构形式、词性变化以及辨似和析疑等不同角度,把课  相似文献   

11.
《考试》2006,(9)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在汉语里,“三”是个有意味的数词,构成了很多词语。比如:“三思而行”、“三省吾身”、“举一反三”、“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等等。这些词语既是社会生活现象或人生经验的概括,又隐含着一定的文化意蕴和人生哲理。请根据你对上述词语或你熟悉的其他带“三”词语(注意“三”在词语中的含义)的联想与感悟,写一篇文章。可以就某一个词语联想思考,也可以把几个词语联系起来思考。要求:自拟标题,自选文体,不少于800字。(2006年高考湖北卷作文题)  相似文献   

12.
尊贵     
这是一次阅读的盛宴。这里,我们的语文老师为我们奉上他们精心选择、精心点评的文章。或为美文,予人享受;或富哲理,给人启发……还有原创的练习与思考题为你的中考高考热身,不容错过哦! 这期过足了瘾,下期同样精彩——我们的“文库”储备充足,期期都有亮点,让你的阅读之旅成为“悦读”之旅——  相似文献   

13.
一、考查新趋势汉字起着传承文明、交流思想感情的重要作用,正确书写汉字是对高中毕业生的基本要求。纵观近几年高考试题,我们发现,大部分省市都十分重视考查“正确书写汉字”,而且选料范围有所拓宽。2004年之前,“正确书写汉字”考点选择的语料仅是二字和四字词语;2004年之后,三字词语和多字熟语进入命题者视线。仅就三字词语而言,2004年高考试卷字形题中出现三字词语的有两套,2005年增至五套,2006年达  相似文献   

14.
高考,你是一个多么普通却又不平凡的词语,你引得无数学子会聚在你的脚下,你美丽吗?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你很重要!高考,我想和你谈谈。对于你,我很无奈!你是一座山,重重地压在了我的身上。不,何止我一人!在中国,直接站在山脚下的学生数量令人咋舌,在他们背后,还有无数教师,无数家长,多少人在为你拼搏。我们希望拥有美好的明天,老师们期望我们考入名校,家长们在思考孩子未来的道路。这是一场全民总动员,你使我们明白了同舟共济  相似文献   

15.
卷首语     
翻开本期杂志,你会发现“高考备战”栏目下的内容占了一半左右的篇幅。你如果是一名高一或高二的同学,首先请你原谅我们对高三同学的“偏爱”。相信你也一定会原谅的吧!你如果是一名高三同学,我们倒要提醒你,该特别注意一下我们为你安排的这一期“高考备战”。因为其中的所有内容,可以说都是我们精心为你准备的。“名师指津”内三篇文章的作者都是教学经验丰富的名师,胡老师教你的招式朴素实用,邹老师指出的途径清楚明白,孙老师教给的对策行之有效,你不妨在最近的模拟考试中先试一试,看看效果如何。“名校展台”内的“名校”,一为北大附中,…  相似文献   

16.
正确使用词语,是语文考高重要的考查内容。从近年的高考试卷看,对词语选择使用的正误判断题则成了必不可少的一道“保留题目”。通过多年的词语教学实践和对近年来关于词语使用方面的高考试题的研究,笔者认为,在词语的使用上,有下列五点我们一定要引以为戒。  相似文献   

17.
考教分离或教考分离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管理方式,“考教分离”也成为很时尚的词语。可是,这种分离是正常的、有效的吗? 高考大概是一种最彻底的考教分离,所有教课的老师都不知高考谁命题,命题的人甚至要被“关”起来,绝对的机密。但高考的弊端不只在于它一考定乾坤,而且在于它与教师活动的距离。  相似文献   

18.
—“你自己来做决定吧。”—“妈妈爱你,但妈妈不喜欢你这样做。”—“你来试试帮我解决这个问题。”请多对你的孩子说这样的话吧,让他们从你的只字片语中感受到你对他的重视、关心和爱。其实,就算要表达同样的意思,你选择什么样的表达方式和什么样的词语都将对孩子产生重大影响。在与孩子交往的过程中,你所使用的语句可能让孩子更加乐于合作,更加自信,但也可能令他们感到挫败和失去信心。那么,就让我们来看看哪些语句既能帮助妈妈们解决问题,又给孩子带来快乐。1“.你自己来做决定吧。”“你是要半杯牛奶,还是一杯牛奶?”“你是要半只鸡蛋,…  相似文献   

19.
“3 X”给我们带来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1999年,广东省已经开始实行新的高考模式——“3+X”,2000年,江苏、浙江、山西、吉林四省也将参加“3+X”的高考科目的改革试点.一场高考改革的大潮正在向我们扑面而来,这项大手笔的高考改革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震动.全国普通教育战线的教师,不管你愿意不愿意,“3+X”都将迫使你去思考.“3+X”的内涵到底是什么?对现行的中学教育将产生哪些影响?普通教育应该如何适应这场史无前例的变革?1.高考内容、形式和科目的改革是时代的要求,它事关中国人才培养的大局,事关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招生制度以促进教…  相似文献   

20.
按大类招生、本硕连读专业、补报志愿、保送生、调剂、分数级差、批次……刚上高三的你还对这些名词感到陌生吗?如果你的回答是大部分都闻所未闻,那可不行噢,赶紧行动起来为自己的头脑充充电吧!要知道,这些可都应该是你了然于心的“高考词条”啊。为了让大家打一场有准备之仗,我们特为同学和家长们度身定做了一套高考政策头文字“典”,需要你做的就是每月抽出20分钟时间来参加我们为期四个月的“高考政策补习班”。Let's begin![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