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阐述作为语言辅助工作的标点符合号在语言实践中的作用,或在政治交往中批判讽刺,或在人生导行中警策激励,或在经济领域中委婉巧妙,或在日常生活中言简意赅,或在学写作中含蓄朦胧,强调突出。  相似文献   

2.
中学生因缺乏语法知识,不懂得词和句子的结构规律,习作中往往出现诸多语病,或成份残缺,或语序不当,或词语搭配不当,或乱用介词失去了主语,或肯定、否定不当,或繁冗重复,或偷换主语,或不合逻辑,或有歧义。例如。  相似文献   

3.
个性化阅读教学操作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鹤 《吉林教育》2007,(3):42-43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实践,尝试阅读教学的创新。这种在阅读中对未知领域的了解和掌握,一般是由阅读者自己对文字载体传输的或概念,语义,或人、事,景物,或内容、材料、或传统、习俗,或理念、意义,或情感、态度等等的一种自然的、独立的理解摄取。  相似文献   

4.
浅谈英语朗读中语调的一般规则○张莉在英语教学中,我感到由于受母语的影响或由于对英语的朗读技巧掌握不当,学生在朗读时,语调或过于平淡,或升降调不当,以致使句子或语组的意思与原意不符。为此,我想就英语朗读中语调的一般规则谈谈自己的体会。在一个句子中,每个...  相似文献   

5.
英语教学本应是充满生命力的一门语言教学课程,深受学生的喜爱。但受应试教育影响,变得缺乏生机,被异化为孤立的单词、短语及语法规则的讲解,冲淡了师生的感情,又使课堂气氛沉闷不协调。为改变这一状况,笔采用多种形式激趣学生,或朗诵,或歌唱,或表演,或讲故事,或做游戏等,让学生在激趣中学习,在乐趣中掌握,在得趣中运用,从而提高学生学好英语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李维新 《现代语文》2006,(12):104-105
一篇章之中,“眼”位置究竟在哪里呢?一概说来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皆因而异,且有规律可循。清代刘熙载说:“揭全之旨,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在篇首则后必顾之,在篇末则前必注之,在篇中则前注之,后顾之。”这段话告诉我们:“眼”或设在篇首以举其纲,或设在篇末以总其旨,或设在篇中以承前启后,突出主题。教学中,教师如能有效地捕捉“眼”,然后据“眼”求法,那么课堂教学效率将是令人瞩目的。  相似文献   

7.
胡小望 《教师博览》2023,(29):61-64
<正>一直以为,我的生命是伴随阅读而生长的。一个个庸常的日子,辟出些许时光,或在室内,或在路上;或端坐着,或斜倚着。展开书卷,便是置身另一个时空。可以在平静中波涛翻滚,可以在迷蒙中豁然开朗,可以在攀爬中尽享美景,可以在困顿中柳暗花明。因为有了书,世俗的日常被智慧点亮,平庸的生活也妙趣横生;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中人物的名字,或明示创作手法,或预示人物命运,或展示人物性格, 或揭示人物丑行,寓意精辟又迷离恍惚,对其剖析研读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9.
我们在阅读我国古典名著时,就会发现有很多诗、词、歌谣,或置于全篇中,或置于某一章节的开头,或附于篇末;其作用也不一而足,或用以评论人物的行为、性格,或借以表达作者的某种看法等等。只不过大多数中学生读者更为关注作品中曲折的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以及生动传神的描写;对于作品中插入的这些诗词可能“不屑一顾”。其实文学作品中引入的诗,词并不是可有可无的闲笔,  相似文献   

10.
【文题】 插曲,比喻连续进行的事情中插入的特殊片段。生活中总有一些小插曲,或让我们莫名感动,或让我们备感尴尬,或让我们充满信心……  相似文献   

11.
袁红卫 《学语文》2004,(6):55-55
鲁迅一生热爱绘画,美学造诣深厚。反映在作品中,是他非常注重作品的形象性,尤其注重色彩的运用。鲁迅擅长通过多变的笔法,或刻或描,或点或染,描绘出一幅幅至真至美,亦奇亦幻,或绚丽多彩,或沉郁刚劲,或清新明丽的图画,显示出多样的色彩风格。  相似文献   

12.
班集体中非正式群体的管理河间市景和镇中学张宗华班集体中有由班主任组织起来的活动小组,如值日组等,属正式群体,还有一些由学生自发形成或组织起来的非正式群体。他们三五成群,志趣相投,交往频繁,关系融洽,或同村同行或共同学习或谈笑游戏,在这些活动中他们获得...  相似文献   

13.
家庭教育在今天显得特别重要。目前在家庭教育上,或失之过宽,或失之过严,或遇事听之任之,或反复唠唠叨叨,此类教育方法,常常收不到应有效果。笔者在二百三十名学生中  相似文献   

14.
“可”是古汉语中常用的一个副词,它经常用于数量结构之前,也经常修饰动词或形容词,表示“大约”、“约数”。中古汉语中,“可”修饰动词或形容词时位置不十分固定,既可以位于动词或形容词前,也可以位于动词或形容词后,“可方”就是这种用法的体现。《搜神记》中“可方”或并非“辟方”之误。  相似文献   

15.
古诗词创作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形式之一。新时代诗词创作传承应有创新性、创造性,要在创作中提高,要具备创新的思路。在岁月的年轮中,在丰富的积淀中,催熟诗词的认识度,提高诗词的理解力,用创新的诗词联句去记载或存在的、或逝去的、或昂扬的、或奋进的生命历程和人生精彩。同时,在创作传承中发扬扬弃的精神,遵循“学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的原则。  相似文献   

16.
徐浩 《课外阅读》2011,(12):89-89
小学语文教材中,阅读教学几乎涵盖了全部,而在众多的文学作品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文章,他们或在文理上给人以美的享受,或在情感上给人以情的共鸣,或在思想上给人以思的启迪。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就显得特别重要。我在中高段语文阅读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探索。  相似文献   

17.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阅读教学中“满堂灌”、“满堂问”的做法确实已经大大减少了。学生活动变得频繁起来,或朗读,或提问,或讨论,或表演……主体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然而在这些可喜的变化中,我们也看到有些课堂上“动”的错位:  相似文献   

18.
国画中有“计白当黑”之法,其空白处或天空,或烟霭,或流水,或远方,使得画面境界高远,空灵无限;书法中有“飞白”之法,其笔画似断实连,筋骨凸现,别有意趣;音乐中有休止之法,其瞬间的停顿能突出节奏,张扬情绪,揭示主题,正所谓“此时无声胜有声”。教学作为一门特殊的艺术,能否恰当地运用空白——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留出想象的余地,是衡量其艺术性高下的一个重要的价值尺度。  相似文献   

19.
在初中课本中,学生们学习最多的大师作品就是鲁迅先生的文章,先生或在嬉笑怒骂中激扬文字,或在深情回忆中缅怀人物,或在风雨如晦中憧憬未来……如今先生虽已离我们远去,可他的文字却仍熠熠生辉,《藤野先生》就是其中经久不衰的一篇。  相似文献   

20.
学生在作文中有一个很不好的现象,即浅性思维,或流于表面,浅尝辄止;或简单想象,不顾真实;或兼而有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