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以陶澍为核心的近代湖南人才群体,是湖南社会经济发展泰,阶级斗争激化的心然产物。它既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湖湘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又给后世以极大的启迪和影响;不仅加强了同国内各地人才的联系.而且开始放日海外,睁眼看世界。  相似文献   

2.
近代湖南人才群体的形成,始于清道光时期的陶澍。陶澍对近代湖南人才,不仅有发现和培养之功,而且有荐举和提拔之德。近代湖南人才大多团结在陶澍的周围,在思想上深受陶澍的影响,并多在陶澍所主改的江南地区活动,事业上的成功,也都得到了陶澍的支持和帮助。因此,陶澍是近代湖南人才群体的核心和领袖。  相似文献   

3.
陶澍和曾国藩是诞生在潇湘大地的两个历史巨人。二者生活的时期虽处于相同的历史变革大趋势.但因前后阶段的历史特点有所不同.所以两人思想脉路一致,但又各具特色。而二人都为湖湘学人公认为群体核心.所以产生在嘉、道和咸、同年间的两个湖南人才群体,其领袖自然非陶澍和曾国藩莫属。二人虽非师承,但无疑后者必然接受前者的影响。但终究因为时代在前进,所以以陶澍为首的湖南人才群同曾国藩所领袖的湖南人才群在促进社会变革上所建立的业绩和产生的影响还是各有千秋。  相似文献   

4.
陶澍和邓显鹤是在清道光时期生长在资江边的两位名人.陶澍官至两江总督,是晚清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诗人;邓显鹤仅任宁乡训导,却一生致力于搜集、整理湖南文献,是著名的学者和诗人.二人十分友好,书信往来,诗歌吟唱;邓显鹤对湖南地方文献的整整理,得到了陶澍的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5.
人才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湖南古代有五个人才发展波峰期,近代更出现了前后相承的五大人才群体,为扳转历史航向,引领中国大步迈向近代化作出了巨大贡献。湖南是一个人才大省,被称为中国的“人才首都”,其人才数量之多、品格之优、贡献之大、影响之深、兴盛之久,成为人才发展史上的典型范例,因而也是研究人才成长与发展规律的最好样本。  相似文献   

6.
当前,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短缺明显制约着我国智能制造业发展的规模与水平.湖南智能制造业在我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通过调研"湖南智造2025"计划实施以来湖南省智能制造重点企业和相关高职院校的情况,了解湖南智能制造业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现状以及产业发展新需求,系统分析因专业布局不合理、人才观念落后、人才培养规格与目标定位不精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不科学、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不匹配、生源多样且质量不高、师资数量不足且素质亟待提升等诸多问题,揭示当前高职院校培养人才不适应智能制造产业发展需求的主要原因及应对策略.审思湖南高职院校五年来智能制造专业人才培养实践,应基于"大工程教育"理念,更新人才观,科学确立人才定位,重构"双融合"课程体系,升级专业教学标准,创新"专业+"多元人才培养模式,以增值评价引导学生人人成才,以期为服务和引领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并为其他高职院校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湖南人才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清朝道光以前的古代,湖南人才稀少,但也产生了五次人才波峰;二是从清朝道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近代,湖南人才鼎盛,并形成了五个人才群体;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现代,湖南人才多向发展,正处于人才转型时期。  相似文献   

8.
邹韬奋一贯坚持以"人才主义"的用人政策来经营管理他的新闻出版事业,致力于培养有创造精神的干部和人才,并关心和爱护人才,使他的事业得以发展壮大.他的"人才主义"内涵极其宽泛且具有实用性,其"人才主义"的思想精华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9.
陶澍和魏源同为古梅山人,均是清代叱咤风云的人物,道光年间联手为东南三政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们以幕主和幕僚的特殊关系共事十数载,两人有着甚多相同处:清代实学通经致用为其思想和行动的基石和指南,他们爱国恤民、重践履、不拘一格擢育人才,在经济思想上崭露近代意识,体现了非凡的识见和胆略.陶澍对魏源影响巨大,魏源的"师夷"主张是二人经世思想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延续、深化和升华.  相似文献   

10.
略论城市"第一资源"和大连市人才开发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才资源是城市的"第一资源",开发"第一资源"是城市快速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人才开发战略是现代城市发展的第一战略.本文以大连市为案例,提出了城市人才开发战略目标是要努力培养造就一支与城市性质、功能相称的,与现代化国际都市相匹配的,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门类齐全的人才队伍.大连市的人才开发战略重点是构筑东北高层次人才的凝聚中心、培育中心和创业中心,建成充满生机和活力、高层次人才辈出的人才高地.大连市的人才开发战略包括人才资源的教育培训战略、全球引智战略、市场配置战略和人才资源开发的改革创新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