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学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产物,伴随着人类的产生、社会的形成而出现。它是人类生活的反映.也是社会意识的表现。因而社会生活发展到一定阶段,便会产生相应的社会意识形态.它通过影响创作者主体思想的形成和演变,从而催生出一定性质和内容的文学。正如毛泽东所说:”‘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反映的产物。”①因此可以说,每一种文学体裁的形成与发展,都离不开一定的社会历史生活,都具有特殊的文化背景。因而从汉代的文化背景入手探讨小说艺术的形成具有特殊意义。汉代是中国历史上继秦代之后又一…  相似文献   

2.
艺术是人类精神生活的基本方式之一,艺术诞生于劳动,诞生于社会劳动的实践之中。在审美领域里,艺术占有一个非常特殊地地位。它以更形象、更直接、更辽远、更深邃的形式与境界,反映美的全部复杂性、丰富性和价值涵义,深刻展现出对审美主体的内心生活和情感体验的激励与升华。而作为艺术种类之一的艺术歌曲的产生自然是人类追求精神自由与审美向往的特殊活动形式,从内容上看,艺术歌曲必然包含着深刻的人文内容与人道主义价值,透露着善与爱的信息,教人不懈地向善努力,使人们趋于美的极致,从“美”的角度建设和构架自己的生活,努力完善人生存在的意义;从生活形态上看,艺术歌曲的产生本身就是一种审美活动,艺术主体借助音乐形象,旋律构成的幻想以及人类审美情感从而把生活孕育成丰富的审美经验,以灵感激情和一种自然流露的欲望结体为诗,为音韵、为乐曲、为律动,化为具体可感的音乐形象以创造出具有生命力的美的作品——这是现实生活中没有的;再从艺术歌曲产生的实质看,它作为人类生命力和思想情感的深刻表现,是人类经验和时代心理的产物,它把人类对客体世界和主体心灵的掌握程度转化为自由的形象体系与符号结构,并反作用于人的情感和精神实践,从而促进人类对世界的进一步掌握,这也...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美和艺术具有二重性格,即审美主客体在客观对象上的统一构成美的对象,审美主客体在主体主观上的反映构成审美意识,因此,美和艺术“本质上是审美双重主客体关系的存在方式”。全文从这一观点出发,把审美理想作为审美意识的核心,作为不同时代的人们“以审美意识为中介,对现实进行审美把握的具象化的自由制造”的历史性活动,并通过东西方艺术发展的比较,全面、深刻地论述了美和艺术的发展,依次呈现为以下三种不同的历史形态:“古代艺术是和谐美的艺术”;“近代艺术是崇高的艺术”;现代“社会主义艺术是对立统一的和谐美的艺术”。  相似文献   

4.
时茜 《文教资料》2007,(9):106-107
音乐是通过有组织的、在时间上流动的音响所形成的艺术形象,来表达人们的审美情感,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它利用声波这种独特的物质本体,按照美的规律,反映作者对生活美丑属性的审美意识,以激发审美者的美感,从而引导欣赏主体提高审美能力,陶冶美的情操,净化胸襟和心灵。  相似文献   

5.
音乐是通过有组织的,在时间上流动的音响所形成的艺术形象,来表达人们的审美情感,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它利用声波这种独特的物质材料,按照美的规律,反映作者对生活美丑属性的审美意识,以激发欣赏者的美感,从而引导欣赏主体提高审美能力,陶冶美的情操,净化胸襟和心灵。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创作主体的审美需要、审美心理机制和审美实践活动的特殊表现和规律等为根据,探讨了作为美的反映形态的“夸张”产生的过程及其美学价值,提出:作为物化形态,夸张是基于审美需要而创造的合于并高于生活真实的艺术美;是变形的艺术美;作为物化过程,它是强化审美效应的艺术手段。  相似文献   

7.
传统美学观认为,审美现象只是艺术范畴内发生的特殊精神活动,人类 的非精神活动领域并不存在审美,因而审美是不带有任何功得目的的,但从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看,人类所从事的一切活动都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它虽不同于纯艺术的精神创造,但同样具有审美性,这是由于艺术的精神性创造和非艺术的创造都根源于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产生的社会心理,是在社会心理的中介性影响下进行的审美活动,因此,审美既属于艺术明世界,也属于非艺术的物质说明世界,是精神和物质的复合性活动,同时又都负有特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也即具有一定的功利目的。  相似文献   

8.
歌唱的艺术是一种审美的艺术,是通过审美实践活动来体现其存在价值的。歌唱艺术的审美实践活动中,歌唱者总是遵循着美的法则进行表演和创作的。歌唱者始终渗透着演唱者对作品与歌唱本身的审美活动。歌唱者作为审美主体,其艺术素养越高,所体现的演唱艺术美就越丰富,歌唱的艺术价值就越高。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精神文明生活越来越丰富,审美观也发生了变化。歌唱者作为审美主体,要具有基本的素养才能符合欣赏者的审美需求,为此,作为歌唱演员要从各个方面提高自己。  相似文献   

9.
崔智 《辅导员》2011,(33):66-67
摄影是认识和反映社会现实的形象化手段,也是蕴含审美理想和审美价值的艺术形式,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作为一门融科技与艺术于一体的特殊学科,摄影教育在青少年教育方面有其独特的功能和意义。基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求,深入分析和发掘摄影的教育功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摄影教育有助于青少年培养发现美、把握美和创造美的能  相似文献   

10.
日常生活审美化是“消费文化”和“后现代社会”的产物。它既反映出审美在当下生活的某种普适性,同时也体现出人们的思想情感和审美文化追求的转变。客观地说,日常生活审美化利于生活“诗意”生存的实现,带来了审美的“民主化”和文化的“多元化”;但对其所产生的问题——美的品格的降低、人和物界限的消解、“化”的极致所造成美的泛滥等,反思也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日常生活审美化是“消费文化”和“后现代社会”的产物。它既反映出审美在当下生活的某种普适性,同时也体现出人们的思想情感和审美文化追求的转变。客观地说,日常生活审美化利于生活“诗意”生存的实现,带来了审美的“民主化”和文化的“多元化”;但对其所产生的问题——美的品格的降低、人和物界限的消解、“化”的极致所造成美的泛滥等,反思也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美术鉴赏是提高人们文化艺术修养的有效途径,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具有特殊的、不可代替的作用.当今,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欣赏美、鉴赏美的活动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阶层的方方面面,如工业产品的造型和色彩,绘画、陶瓷、雕塑艺术、服饰艺术、园林艺术等等,都存在着审美的艺术.  相似文献   

13.
审美教育是同文明一起产生的。美育是人类历史的产物。它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学校组织形式出现以前的原始社会教育中。历代统治者懂得,美的薰陶和美的刺激对人们生活具有很大的移情作用和鼓舞力量。因此,他们总是以自己的世界观来训练人民的审美观点、审美情感和艺术创作,为其政治服务,使美育成为  相似文献   

14.
板书是艺术品,具有艺术美。美的板书往往具有永久的魅力,能给人以巨大的美感享受。我们认为,板书审美标准有三条。 形象、科学地反映教材。“美”有客观性。这主要是指它能动地反映社会生活和自然景观。板书的美也同样具有客观性,即反映教材的科学性,并且美的板书在反映教材方面具有自己的特点。它往往借助典型的手法,反映教材深刻、集中、形象、典型,富有艺术感,能引起人们丰富的联想和  相似文献   

15.
音乐是用有组织的乐音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的艺术。音乐艺术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能够在人们的心灵深处产生强烈共鸣,有感化人心的力量和移风易俗的重要作用。音乐艺术对人的意义不只是对人们精神生活提供美的享受,而且还直接参与改造人的审美结构,提高人的审美能力,激活人的审美自觉。音乐艺术具有与其它艺术不同的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特征。探讨音乐艺术的审美特征,不仅对丰富音乐艺术的美学内涵具有理论价值,丽且对实旌音乐艺术的审美教育具有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6.
舞蹈是一种人体动作的艺术,它以舞蹈动作为主要手段,以此展现人们内在的深层的精神世界,从而反映生活的审美属性。随着我国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日益增长的客观要求,舞蹈艺术逐步成为社会娱乐和交往中一项高尚的文化活动,并慢慢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17.
萨特美学理论的哲学基石是他的想象现象学,其哲学本体论与审美论在深层上是一致的。萨特的美学理论强调美在创造中,美的本质是人的自由的表征。而自由就体现在人对现实的超越与否定之中;审美对象是一种想象对象,审美活动是一种想象活动,具有非功利性。萨特的这种美学理想是法国当时特殊的社会历史现实的反映。而强调艺术的社会性和实践品格,是萨特的艺术观念和审美思想发生变化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8.
自由作为人的生命价值的最高体现,从根本上体现了人的审美享受和审美创造的本质要求,具有最高意义上的审美价值。哪里存在人的自由的生命活动,哪里就存在孕育美的情感和想象的土壤,就一定会结出有利于人的生存和发展的丰硕的物质之果和精神之果。审美反映旨在从现实中发现一种与人的自由本质发生某种联系的特殊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构成审美反映的起点,经主体的诗性直觉和精神生命的自由创造,最终完成美的感性升华  相似文献   

19.
刘辉 《考试周刊》2014,(4):166-166
<正>舞蹈是以经过提炼、组织和艺术加工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作为艺术形式,舞蹈总是鲜明地反映出人们不同的思想、信仰、生活理想和审美要求,既是供人欣赏和娱乐的艺术形式,又具有宣传教育的社会作用。  相似文献   

20.
审美教育是指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人们的审美趣味,并在生活实践和艺术实践中逐渐提升鉴别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学活动。美育对教学的影响是巨大的,尤其是对语文教学的作用更大。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在短短的45分钟内领悟到美的真谛,陶冶情操;并在此基础上展开联想、想像,掌握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这种授课艺术要求授课者有一种特殊的素质,就是教师要具有渊博的美学知识。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从整体上把握审美本质中学语文课本中,优美篇章占很大比重,它的本身具有许多审美属性,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