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据说,有一位企业经理在请记者吃饭后曾说过这么一句话:“记者的价值不就是一顿饭加一瓶啤酒吗!”听了这话,任何一位有自尊心的记者都会感到愤慨。但是看看我们记者队伍中某些人的行为,也不能不引起我们认真的反思。有些记者采访,无汽车不去,无“油  相似文献   

2.
记者的廉洁     
据说,有一位企业经理在请记者吃饭后曾说过这么一句话:“记者的价值不就是一顿饭加一瓶啤酒吗!”听了这话,任何一位尊重自己声誉的记者都会感到愤慨,因为它有辱于新闻记者这一崇高而光荣的社会职业。但是回过头来,再看看记者队伍中某些人的行为,就不能不对这一污辱之言认真反思,想一想此话的撞击点是什么!应该感谢这位经理对该记者践踏职业道理准则所作的毫不留情的揭露,同时也向每  相似文献   

3.
记者的廉洁     
据说,有一位企业经理在请记者吃饭后曾说过这么一句话:“记者的价值不就是一顿饭加一瓶啤酒吗!”听了这话,任何一位有自尊心的记者都会愤慨的,因为它有辱于新闻记者这一崇高而光荣的社会职业。但是回过头来,再看看记者队伍中某些人的行为,就不能不对这一污辱之辞认真反思,想一想此话的目击点是什么!应该感谢这位经理对该记者践踏职业道德准则所作的毫不留情的揭露,同时也向每个新闻记者猛击一掌,告诉他:请你注意廉洁!  相似文献   

4.
说这些你或许不相信。一家报纸的某记者在一沙发床垫厂采访时,对厂长说要买沙发床垫,厂长连忙挑了两只上好的,记者面对价值六百元的“席梦思”只付了一百元,心安理得地走了;  相似文献   

5.
记者要记     
《今传媒》2000,(4)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名党的新闻工作者,应该无所求,但要有所为。现实生活是有所为的母体,政治敏感、意志锻炼、思想作风、知识积累、深入生活,都是有所为的基础。 有一次我到山西朔县采访,与当地群众“侃大山”时发现了一个新闻线索,凭着自己的政治敏感,我先后采访有关人员,深入调查,拍摄了《化庄粮站利用国家粮食差价倒卖国库粮食》的新闻,这条电视新闻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引起了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为堵塞粮食征购政策上的漏洞,  相似文献   

7.
记者要记     
记者要记,这题目可能会被人讥之为正确的废话.其实不然.这是笔者耳闻目睹了几件小事之后产生的“在喉骨鲠”,并非没话找话,无病呻吟.  相似文献   

8.
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表彰大会于去年11月28至30日在京召开。这里刊登的一组笔谈文章,是出席这次会议的部分代表应本刊约请而写的。这些文章,从不同角度表达了我们新闻工作者在新的一年里的心愿和追求。  相似文献   

9.
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表彰大会于去年11月28至30日在京召开。这里刊登的一组笔谈文章,是出席这次会议的部分代表应本刊约请而写的。这些文章,从不同角度表达了我们新闻工作者在新的一年里的心愿和追求。  相似文献   

10.
《记者摇篮》2006,(9):37-37
写作基本功是一个记者能否胜任本职工作的重要条件。综观我们的记者队伍,尽管不乏写作高手,但是,毋庸讳言,相当一部分记者也存在着基本功欠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今年两会期间,中国建设报的一位女记者到人代会议采访,当她听说有一位代表要给建设部提建议时,便兴致勃勃地前去采访,没想到那位代表提的是“建议建设部取消新建住房90平方米以下要占70%的规定”.  相似文献   

12.
新闻记者的工作,就是不断地跑,不断地写,不断地发稿。这是一种极紧张的、日新月异的工作。但是一个人原有的知识总是会被消耗掉的。所以当记者必须学会不断地自我补充,这主要是读书。另一方面,把自己平时在社会和知识大海中的所  相似文献   

13.
14.
新闻记者的笔下记述的当然是新闻,也都是事实。然而,今天的新闻到了明天就变成历史。许多新闻事实,时过境迁,失去了新闻的价值,而保存了历史的价值,从而获得了永生。斯诺的《西行漫记》、范长江的《中国西北角》等新闻作品,随着时间的推移,愈益闪耀出它们那历史性的光辉。  相似文献   

15.
做报纸工作的,做记者工作的,对遇到的问题,要有分析,要有正确的看法、正确的态度。矛盾有正面,有侧面。看问题一定要看到矛盾的各个方面。群众运动有主流,有支流。到下面去看,对运动的成绩和缺点要有辩证的观点,不要把任何一件事情绝对化。好事情不要全信,坏事情也不要只看到它的消极一面。比方瞒产,我对隐瞒产量是寄予同情的。当然,不说实话,是不好的。但是为什么瞒产?有很多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想多吃  相似文献   

16.
关于记者多读书的论题,也许有的记者会提出质疑:难道记者读的书不够多,究竟要读多少才算“多读书”、读够书?况且互联网这么发达,查找资料还不容易吗?笔者认为,人是靠思想站立的,文章也是靠思想而立的。记者的丁作不是简单的复制现实,为社会提供新闻的同时还要提供思想和知识。文章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思想含量的高低,如果记者思想没有深度,新闻报道就很难有深度,纵观许多古今中外的名篇,皆以思想的深刻、新颖、博大而流传于世。这“思想站立与深度”从哪里来呢?那就要记者多读书、多积累、多思考、多创新。  相似文献   

17.
在《谢觉哉与新闻工作》一书里,讲了这么一件事:1957年夏,北京晚报记者丁浪去参加一个文艺界的座谈会。她坐在夏衍同志旁边,看到一位高高瘦瘦的同志正在发言。她不认识,便细声问夏衍。夏衍告诉她是“藏克家同志”。后来,她只顾埋头记录,过了一会儿,又是一个高高瘦瘦的同志发言,她觉得好面熟,但想不起名字,只好又问夏衍同志:“他是谁?”夏衍同志笑了笑说:“藏克家同志嘛!”这使她感到很不好意思。但夏衍却亲切地问她:“你新到报社  相似文献   

18.
脱贫致富是时下记者使用较多,频频见诸传媒的一个时髦词。然而,记者们在报道这类热点新闻的同时,是否也应关注一下自身的脱“贫”致“富”呢? 笔者所说的贫与富,并非指口袋里钱财的多寡,而是指大脑这个人体“智囊”中的知识存量。怎样使自己成为“富”记者,这里谈点粗浅的认识。 智囊中 知识存量知多少 早在50年代,新闻前辈邓拓就提倡记者要涉猎各类知识,勤学苦钻,博览群书,兼收并蓄,成为杂家。范敬宜同志认为:学养不足,是新闻工作者的大患。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原有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们的新闻队伍中存在着这样一个问题:一部分记者缺乏写好稿,出精品的意识和工作状态,感到没有什么压力,不肯铺下身子,扎扎实实地采访、写稿,而是浮在上面看材料、听汇报,结果写出的稿件平平淡淡,没有棱角,没有特点,成不了精品也获不了奖。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我们的记者队伍建设和业务建设。从提高队伍素质和宣传报道质量的角度出发,目前我们有必要呼吁:记者要有一点压力,要向着多出精品、多出成果、尽快成才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