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辽西地区石窟古遗址分布现状考察,作为辽宁地区古文化遗址分布与利用研究的一项主要内容,进一步丰富了辽宁古文化遗址分布状况内容,有利于我国石窟建筑、考古艺术的研究工作的开展,通过对辽宁特别是辽西地区石窟数量、石窟规模、石窟建筑特点、石窟历史文化发展、石窟开凿工艺的调查梳理,为今后辽宁地区石窟建筑艺术水平、历史文化发展现状及石窟遗址的研究、利用和保护提供了基础性调查研究,推动辽宁省石窟古遗址建筑的艺术考古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韦正  马铭悦 《家教指南》2022,(5):97-110
对河西早期石窟与炳灵寺第169窟、云冈石窟、麦积山第74、78窟关系的梳理表明,早期石窟在河西的传播并不一定由西到东,还应存在跳跃或迂回现象。长安佛教可能对炳灵寺和云冈石窟都产生了很大影响,而且长安与河西早期石窟一样可能也都有自己的独特来源。长安佛教在北中国早期石窟史中的地位值得继续仔细评估。  相似文献   

3.
云冈石窟是我国三大著名石窟之一,是佛教传入中国后首次由国家主持经营的石窟.在吸收融汇印度、西域、凉州等石窟造像风格后,并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且加以创造,形成了具有我国民族色彩和地方色彩的北魏石窟艺术风格,对我国早期石窟的开凿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须弥山石窟即是受到云冈石窟的影响而开凿的,在窟龛形制、造像题材、雕刻手珐、艺术风格等方面均受到来自云冈石窟文化因素的影响,表现出了一定的时代共性。  相似文献   

4.
须弥山石窟自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年来石窟的面貌发生了彻底的改变,现代科学技术的运用进一步促进了石窟文物的有效保护和管理,科学地考古调查和学术研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参与研究的队伍不断扩大,研究水平不断提高,研究问题不断深入,学术研究成果丰硕。  相似文献   

5.
天水麦积山石窟地震构造环境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麦积山石窟附近地区断裂活动特征、地震活动特征以及历史地震对石窟造成的破坏和影响等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麦积山石窟附近活动断裂密布,地震活动强烈.对石窟影响最大的活动断裂是西秦岭北缘断裂带,石窟开凿以来已遭受多次强震袭击,影响较大的地震依次是公元734年天水7.0级地震、公元1654年天水南8.0级地震和公元1879年武都8.0级地震等.历史地震对石窟最大影响烈度可能达到X度,石窟目前仍存在遭受大震影响和破坏的危险,对石窟影响较大的是石窟附近的大地震.在石窟文物抗震加固保护工作中,应着重考虑石窟附近地震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须弥山石窟是宁夏境内最大的石窟群,它开凿于北魏,历经西魏、北周、隋、唐诸朝。它的开凿与形成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源,其一是途经固原的“丝绸之路”畅通后中西化的融汇以及须弥山石窟所在的固原地区所处的历史地理位置:其二是北魏、西魏统治信佛与崇佛的政治环境;其三是北周政权的奠基人字泰对原州的着意经营;其四是唐代原州(固原)政治、军事、经济、化的繁荣和发展.为须弥山石窟的开凿与形成提供了有利的务件。  相似文献   

7.
鲁班窑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郊武州山南麓,与云冈石窟隔河相望,据文献记载为北魏时期尼寺的附属石窟.2014至2018年,云冈石窟研究院对鲁班窑石窟进行维修、保护的同时,进行了考古调查.该石窟现存三座洞窟,窟内雕刻风化严重,但雕刻内容仍可辨析.根据该石窟的现存遗迹以及出土遗物可判断其为统一规划、设计的皇家石窟寺.鲁班窑石窟对于研究北魏平城地区石窟寺的布局、兴衰,北魏佛教艺术的特征以及"云冈模式"对我国石窟寺的影响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龙游石窟地表水、洞室渗水和洞室集水的调查与水质分析,影响水质的窟区生长植物等环境因素的调查研究、洞室渗水和集水与石窟岩体中各类矿物相作用的测试研究,以探讨石窟特殊水环境对石窟风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麦积山石窟所属地秦州,是汉唐丝绸之路东段南道要驿,其交通要道地位和民族杂居背景,为不同文化在此汇集提供了基础.麦积山石窟开凿受到北朝和南朝中心文化的影响,云冈、龙门石窟中的三佛题材,凉州石窟中的影塑千佛,响堂山以及栖霞山石窟中的佛装式样等均在麦积山石窟中有所反映;此外,西魏北周皇室也与麦积山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
克孜尔石窟营造年代早于敦煌莫高窟一个多世纪。莫高窟北朝时期的石窟,从窟形到壁画艺术深受克孜尔石窟的影响。本文以莫高窟与克孜尔石窟中画幅内容相同的故事画为例,从表现形式、构图艺术上对比分析,说明克孜尔石窟与莫高窟之间的源流关系。以此证明莫高窟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克孜尔石窟中的故事画,并使佛教故事形式更完美,构图更巧妙,内容更丰富,篇幅更宏伟。  相似文献   

11.
川渝石窟唐宋时期的造像记、修妆记、工匠题记及其他碑记等摩崖题刻中保存有一批与石窟营造工匠有关的资料.系统辑录、考证相关材料可知,川渝唐宋石窟营建工匠有完备的分工,涉及石匠、画匠、镌字匠、木匠等四个工种,其中石匠最为重要,其开龛镌像的程序可依据未完工的小型龛像大体推知,各工种都有相应的头日,又以技艺高低区分为都料、博士、匠三个级别,此外还有总领营造之事的负责人,较大规模的营造工事可能还存在特聘的专门工匠.工匠团队的组织结构大致有分工合作式和家族式两种.工匠团队成员的形象偶尔也出现在石窟造像中.对川渝石窟古代工匠的研究将进一步加深我们对该区域现存龛像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河西早期石窟中,武威天梯山之外的石窟年代都有分歧。经过辨证,酒泉文殊山石窟前山千佛洞、张掖马蹄寺石窟千佛洞第1窟和第4窟、金塔寺石窟东西窟的年代,与武威天梯山石窟第1、4窟相近,上限都可到十六国晚期,下限难以进入北魏;敦煌莫高窟第275窟年代难以上升到十六国晚期,而应开凿于北魏早期。  相似文献   

13.
须弥山石窟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既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又表现出一定的民族地域性特征的石窟艺术。须弥山石窟在不同分期的洞窟形制和造像有不同的特点,在我国石窟艺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4.
须弥山石窟是固原乃至宁夏境内现存规模最大的石窟寺,也是西北地区历史最为悠久的宗教见证之一。石窟中除了佛教造像,在13个须弥山洞窟内现存有唐代以后的题刻题记55则,其中有明确纪年的题刻题记16则,藏文刻记4则。这些题刻题记资料对研究唐代以后须弥山石窟的发展、兴衰及其历史沿革和唐代以后固原地区佛教文化的发展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近七十年来,云南石窟研究的专著和论文呈现出三个阶段性特点:滥觞阶段,由宋伯胤等首做调查,搜集了一些基础资料;发展阶段,越来越多的学者对云南石窟的年代、来源、题材、宗教内涵等进行相关考释,呈现出"多角度"的研究态势;兴盛阶段,"石钟山石窟国际学术研讨会"的举办,吸引了国内外学者、高等院校师生的关注,研究逐步向全面方向发展。云南石窟研究,应当也正在朝着全面化的趋势发展。  相似文献   

16.
甘肃东部佛教石窟群是甘肃石窟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莫高窟为代表的河西石窟群,该区研究和利用相对滞后。东部石窟中遗留下来大量的佛教题记文献,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宝贵遗产,为研究佛教文化传播、石窟艺术、古代文学和区域历史地理等提供了丰富资料。该区域石窟具有数量众多、民族多样性的特点,与地方达官显贵有密切关系。现今许多石窟题记风化破损,及时保护和整理这些题记文献应该引起学界关注。  相似文献   

17.
白佛堂石窟开凿时代确切,保存完整,体现了明代中晚期民间的雕造风格。白佛堂石窟,无论雕刻技法,还是所蕴涵的宗教内容,对石窟寺考古、宗教信仰和雕塑艺术的研究都是极好的资料,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8.
林小静 《中学历史教学》2004,(11):F002-F002
中国的石窟艺术是中外文化交融的产物。当中国的丝绸沿着丝绸之路传播到中亚、西亚和欧洲时,印度的佛教和佛教雕刻艺术也传入中国并逐渐中国化。石窟艺术既是中国古代雕刻雕塑绘画艺术的结晶,又是统治者对佛教宣扬的结果。在中国的大量石窟中,云冈、龙门和莫高窟被视为三大石窟。左边的三张图片为三大石窟的代表性作品。事实上,每一个石窟的作品之多、内容之丰富、艺术成就之高超不是一张图片就能表达的,这里只不过是管中窥豹而己。  相似文献   

19.
佛教石窟中的飞天艺术在石窟艺术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从佛教石窟中的飞天艺术的演变.发展与马蹄寺石窟群中的飞天艺术做一阐述.  相似文献   

20.
须弥山石窟的唐代造像,规模宏大,数量众多,精美绝伦,从数量和质量方面来说,都冠于其他各代之上,不仅在须弥山石窟各代造像中占有突出的地位,而且在全国主要石窟的唐代造像中也是独树一帜的,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