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明是我国政治领域的重要目标。本认为,现代社会是契约社会,现代法律是对契约关系的确认。因而,政治明的实质是用法律来规范政党、政府和公民的活动,所以,政治明的要求是政党、政府和公民守法。  相似文献   

2.
弗朗西斯·福山的国家构建学说主要观点如下:国家构建本质层面,制度能力优先于国家职能;国家构建方略层面,制度创新优先于制度移植;国家构建政策层面,社会资本优先于制度设计。透过其纷繁复杂的学术观点,剥茧抽丝,其观点更多显现出来的是“新瓶旧酒”,虽然如此,弗朗西斯·福山的国家构建学说依然独具特色,智慧、清晰、富有洞察力,可以给予我们很多启示。  相似文献   

3.
组织中完备心理契约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本质是契约经济,契约是组织存在的基础。心理契约是组织和个体之间对责任和义务的相互承诺;企业应构建完备的心理契约。  相似文献   

4.
心理契约是组织与成员双方彼此对对方付出什么同时又得到什么的一种主观约定,它本质上是一种情感契约。在远程教育中构建这种隐含的、非正式的,同时是个性化的心理契约对于形成高凝聚力和优良氛围,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无疑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刘浏  白树虎 《时代教育》2007,(8Z):146-147
在企业里,员工能否进行有效的工作,对企业能否产生较强的责任感,较强的归属感,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与企业与员工的心理契约的程度。在企业中,构件关系型的心理契约是目前企业管理中的一种趋势。本文从关系型的心理契约入手.探讨在企业里如何落实关系型心理契约的构建。  相似文献   

6.
国家是拥有最高权力的社会,它区别于其他社会的根本性质是最高权力。因此,哪里有最高权力,哪里就有国家;最高权力的起源就是国家的起源。最高权力必然产生、形成和起源于社会成员的普遍同意或契约;因为一切权力——最高权力并不例外——都具有同意或契约的性质:权力是仅为管理者拥有且被社会成员普遍同意的迫使被管理者服从的强制力量。因此,人类一切社会——从家庭到国家——无不必然源于某种契约:社会必然源于人们就“权力”问题所缔结的契约;国家则必然源于人们就“最高权力”问题所缔结的契约。  相似文献   

7.
社会契约与社会和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契约论的提出内含有解决社会和谐问题的因素,虽然它出于主观臆想,但它解决了现代社会的一个重大问题:政府的合法性问题.当前,群体事件产生的根源在于个体与政府之间协商机制的缺失,我们应汲取契约论的合理因素以构建和谐社会.这就要树立权由法授、公民社会和尊重民意等理念.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在《关于现代国家的著作的计划草稿》中提出了其对于现代国家理解的基本框架.以此为主线,结合散见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经典著作中关于现代国家形成与发展、国家与市民社会、国家基本职能、阶级关系、政党建设等问题的研究,大致在国家的起源与形成、阶级职能构建与社会公共职能构建、政党构建、人民主体与法治4个维度上勾勒出马克思恩格斯对...  相似文献   

9.
从身份社会向契约社会转化是中国现代法制社会形成的本质规定,契约社会必然和法制社会相联系。创造适应契约关系生长的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和思想观念环境,是推动契约社会实现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0.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不仅要抓好劳动契约的管理,同时更应该注重心理契约的管理。文章在介绍心理契约内涵、特征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心理契约对高校教师管理的具体意义,然后就如何有效构建高校教师心理契约的策略,作了较为全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孟子的政治思想不像孔子的正名思想那样界定社会中不同角色的职责,而是有所突破,更强调各角色间的平等关系,具有契约精神。从社会契约论的视角,可将其看作一种"内在的契约",它有五个主要特点:其一,"契约"中各主体的平等是内在德性根基上的平等;其二,"契约"所保障的是一个实现人内在德性完善而不是外在物欲满足的社会;其三,"契约"的执行主要依靠内在的道德自觉而不是外在的强制;其四,保障"契约"施行的责任主要落在士阶层身上;其五,"契约"不是为了维护君主的统治,而是为了保障人民的利益。  相似文献   

12.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之后,国家权力范围从乡村到乡镇、权力的实行方式由刚性转变为弹性,这表示国家权力的弱化;同时认为农民的个人权利在不断扩大,拥有了生产自主权、自治参与权以及流动自由权;并且社会上出现了代表农民利益的村民自治组织以及各种各样的经济合作组织。这种权力的此消彼长确立了国家与农村社会关系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当前的职业道德建设范式中,管教式和说教式各有优缺点,从理论上讲必须重构职业道德建设范式。转型社会高尚职业道德的形成和维系依赖心理契约,贯彻契约原则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浙江最美现象为职业道德建设营造了良好的社会风气,这些是将心理契约运用于职业道德建设的客观依据。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解决我国当前职业活动中道德滑坡问题的迫切需要,只有从心理契约视角探究职业道德建设的有效措施,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职业道德缺失问题。  相似文献   

14.
国家对无效合同的干预应当依法进行,"哪些要干预、怎么干预,都要依法进行,由法律、行政法规做出规定",不能仅从合同法方面来理解国家对无效合同的干预。国家主要是通过立法权、司法权及行政权等方面体现国家权力对无效合同的干预。  相似文献   

15.
社会契约思想在西方源远流长,影响深远,它直接推动了西方宪政的产生、形成和发展。体现了宪政的根本价值和理念,阐明了人民主权和国家权力合法性的来源,彰显了保障人民权利的价值追求。研究社会契约思想,借鉴西方宪政的成功经验,将会推动我国宪政建设的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半个世纪以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了一系列重要的、里程碑式的教育文件。从学会生存、学习的四个支柱到共同利益、社会契约等理念的提出,既呈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全球教育领导者的全球性思维和全球视野,也体现了其一贯坚持的人文主义传统,并在传承中创新。面对全纳教育危机、学习的贫穷、学习的非认知能力培养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加剧的教育危机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21年11月发布的《共同重新构想我们的未来:一种新的教育社会契约》报告中提出,要为教育构建一份新的社会契约,通过契约精神维护与践行"教育是一项共同利益"。  相似文献   

17.
探讨建筑智能化工程平行承发包、项目总承包和总承包管理三种承发包模式的特点,结合我国建筑智能工程的实施现状,提出了一种部分承包+总承包管理的模式,对建筑智能化工程的建设实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近代很多政治思想家用社会契约的理论来解释国家的起源,这是一种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但是,这种理论对于西方国家政治发展带来的直接影响,是我们在研究这个理论时所注意不够的,社会契约论为资本主义的政治价值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与自由竞争的法则相联系,资产阶级提出的一系列符合其利益要求的革命口号,诸如民主,自由,平等等等政治价值观,应该说都与社会契约论的基本假设有关,作为法学世界观的理论前提,社会契约论还确立了资本主义的基本法律原则,另一方面,社会契约论以及由此产生的许多政治观点和政治主张,直接成为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的宪法原则,因而成为其政治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9.
契约论作为一种论证方法曾一度沉寂,罗尔斯却在当代又复活了它。与近代契约论相比.罗尔斯的新契约论具有更高的抽象性、非历史性、非现实性。作为论证方法的新契约论,其合理性招致了来自各方的批判。尽管社会契约作为一种论证方式还是必要的,然而对罗尔斯在处理契约与“原初状态”和“无知之幕”之间的关系上应慎思。  相似文献   

20.
卢梭、洛克等人的社会契约思想在西方源远流长,影响深远。它以自由、平等、人权为核心,影响着话方宪政的产生、发展。本文从社会契约思想及其与西方宪政的关系人手,结合我国宪政中存在的某些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契约思想在我国的推广,将会推动我国宪政的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