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记述周氏屈赋“层次分析”法提出经过,指出《屈原赋解析》一书务求作品“本心本旨”利于教读屈原作品,也指出该书并非“十全十妥”。  相似文献   

2.
长江三峡地区的部分动物与植物、地域名称、方言俚语、民间风俗及传说故事,可以在屈原作品中得到检索和对照,屈赋的部分素材可能源于三峡区域。因屈原诞生于长江巫峡与西陵峡交界一带的湖北秭归,屈原与三峡文化有较深的渊源。  相似文献   

3.
伏羲、神农、轩辕史谓“三皇”,在其所生活的悠远而漫长的历史时期逐步形成的上古文化即是三皇文化。伏羲文化是上古“佃渔畜牧”时代的图文化,以“易”为中心;神农文化是“农垦时代”的药文化;轩辕文化则是天、地、人三合一的医文化。三皇文化兴起于渭河中上游,在黄河流城得以发展,并波及长江流域,从而形成古老的中华传统文化和中华文明。  相似文献   

4.
刘勰是我国中古时代杰出的文艺理论家,他在《文心雕龙》一书中不止一次地提到过屈原,并有论屈赋的专章。为了加深对屈原和刘勰的认识,为了更好地理解《楚辞》和《文心雕龙》这两部宏篇巨制,我们有必要就刘勰对屈原及其辞赋的态度作一认真地探讨。一、刘勰对屈原是褒还是贬? 刘勰在《知音》篇中说过:“知音其难哉!音实难知,知实难逢,逢其知音,千载  相似文献   

5.
《国殇》是伟大诗人屈原为歌颂我伟大中华“国魂”的千古杰作,它高度概括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气质,充分表现了将士们卫国保家、激战疆场的那种顽强战斗,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使读者深受教益。可惜,以往的一些学者,因历史的局限性,在研究《国殇》时颇多误解。本文着力于前人研究失误的方面以及走入误区的原因进行深入探索,并论述楚文化“以歌代泣”的丧俗必然影响楚民族的民风,进而形成视死如归、勇于牺牲的民族性,《国殇》中蕴含的这种民族文化基因,可谓中华民族强大生命力的源泉。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学术界有人提出的楚文化里的东方因子特别强大的观点,从东西部地域、器物、神话和历史四个方面对屈原作品进行了考察,认为东西部两个文化板块共同起着促进楚辞诞生的作用,硬要区分出那个强那个弱是完全没有必要的。文章重在说明《楚辞》诞生的历史文化的大背景,构成屈原作品的主干以及为什么东西文化板块会通过屈原这个媒介在楚国大地上产生撞击。  相似文献   

7.
游国恩是中国楚辞学由古代向现代转型时的关键性人物。他奠定了现代楚辞学的基础,成为我国现代楚辞学的集大成者。屈原作品篇数、次序自汉代以后就无定论。《汉书·艺文志》载,屈原赋二十五篇。游国恩对屈赋作品篇数的认定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早期认为屈原作品总共十二篇,经过近半个世纪的研究后最终确定屈原作品二十四篇。游国恩根据史实和作品文本详细考证了屈原作品的先后次序,为后人进一步研究屈原作品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为了准确把握屈原的人生经历和精神世界,应该注意以下十大关系,即:①屈原和春秋战国时期其他圣贤的关系,②战国时代与春秋及春秋前社会以及秦以后社会的关系,③楚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④中原文化与楚文化的关系,⑤屈原作为一个政治家和文学家的关系,⑥屈原的政治才能和文学才能的关系,⑦湖北湖南与战国时期楚国其他地方的关系,⑧真实的屈原和文化传承中屈原形象的关系,⑨历史与现实的关系,⑩学术性与普及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屈原的<天问>与中国上古神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天问>中涉及我国上古神话内容的有七十多问,其中大多是关于自然神话和自然社会性神话的.屈原作为一位熟悉和热爱神话的诗人,在<天问>中质疑了中国上古的大部分著名神话,表现了作者以怀疑的精神走出神话、以哲学的精神思考神话的态度.本文梳理了<天问>中涉及的中国上古神话的内容,并求解屈原质疑神话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10.
“大思政课”是新时代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重要理念,红色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革命文化相结合的产物。立足“大思政课”视域推进红色文化教育对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感染力,挖掘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都具有重要意义。在“大思政课”视域下推进红色文化育人的过程中,要从办好大课程、建好大队伍、形成大机制三个方面规划育人路径,充分发挥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的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11.
摘要:神话是民族文化的重要源泉,包孕着民族文化的原始初象和文化精神,反映了不同民族的思维理念和审美期许。从文化人类学、审美学、神话学的视角探讨英雄神话与中国武术的文化渊源,目的在于从民族文化的思想源头探寻中国武术精神的文化缘起和审美意蕴,有助于丰富中国武术文化的基础理论建设。运用文献资料法和比较研究法,阐释了神话、英雄神话及民族文化间的关系,由此探讨了作为中华民族重要文化符号的中国武术与中国上古英雄神话间的文化渊源。中国上古神话英雄的勇武刚强、高尚道德、牺牲精神等精神特质和审美境界积淀了中华民族特有的“英雄情结”,催生了刚健奋勇、崇德尚礼、舍生取义等价值取向的中华武术尚武精神。原始武术、巫术、舞蹈三位一体的原始社会文化背景下,英雄神话成为原始武术活动的文化主题,为探寻中国武术精神与中国上古神话间的文化渊源提供了一定的历史依据。因而,中国武术审美文化的源头应追溯到中国上古英雄神话。  相似文献   

12.
蔡靖泉 《职大学报》2011,(3):8-12,90
汉初文化英杰贾谊,后嗣屈原而才调绝伦。其生活的时代,正是文教兴发和楚辞风行的惠文之世;其成长的过程,既受到故里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河洛文化(中原文化)的熏陶,又受学于楚人吴公和入楚师从荀子的张苍而受到以道家思想为核心的楚文化的滋润。  相似文献   

13.
楚文化初析     
楚文化,先秦时期的楚地文化。楚文化的文明成果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楚文化通过三个层面表出其独特的个性和地域文化特征。楚文化也具有二重性,有其利也有负面影响。剖析楚文化的目的在于期望对现今的文化有所借鉴和启迪。  相似文献   

14.
《招魂》是屈原在顷襄王即位、怀王客死于秦、自己受谗被迁江南之后所作,在屈赋系列中当位于《思美人》《哀郢》之后、《涉江》之前。其主题是:借招怀王亡魂,谴责顷襄王,抒写自己蒙冤受屈之愤懑。  相似文献   

15.
上古神话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经过几千年的流传,上古神话中的文化因子已经在无形中渗透到民族文化的方方面面,因此上古神话无论是从思维模式还是原型母题上都对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上古神话大大提升了诗歌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6.
本期导读     
《职大学报》2011,(3):3
本期"楚辞研究"专栏刊出了六位教授的五篇文章。这五篇文章,各有侧重,均有新意。周秉高教授的论文将楚辞研究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详细论证屈原精神及其当代价值,指出儒学并不等于国学,呼吁全面宏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并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去正确诠释。蔡靖泉教授身处楚地,长期研究楚文化,近年又将视点转向汉初文化英杰贾谊,指出其"之所以才调绝伦,既有赖于所居中原故里深厚的河洛文化的熏陶,也有赖于汉初传播天下的博大楚文化的侵染。"朝鲜东国大学(首尔)中文系的朴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有明显的受司马迁《史记》及屈原《离骚》影响痕迹。《红楼梦》开卷的“开宗明义”与《报任安书》中的有关段落有异曲同工之妙;其《芙蓉女儿诔》则是直接摹仿屈原的《离骚》,而楚辞中的“草香美人”,与《红楼梦》中的“女儿国”同是文化思想的符号,曹雪芹是古代文化思想的集大成者。  相似文献   

18.
方铭 《职大学报》2013,(6):110-111
尊敬的南阳市及西峡县领导,各位代表,各位来宾:我受大会的委托,代表2013年楚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屈原学会第十五届年会主办者中国屈原学会、中共西峡县委、西峡县人民政府,宣布大会开幕。南阳是楚国古都城丹阳所在地。在南阳境内,有重要的楚文化遗存,同时,也发现了大量的楚王室墓葬群,并出土了内容丰富的与楚国历史相关的地下文物,这充分说明楚文化在南阳的历史上有重要地位,也说明南阳在楚国的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9.
现在是一个学术发展非常繁荣的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时代大势,回应实践要求,在务实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新形势下,明确提出了“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习近平总书记十八大以来治国理念的重要来源,习近平多次强调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影响和重要意义,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充分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要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精气神”,“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正是基于这样的时代要求,《北京体育大学学报》从2017年第1期开始,将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学”的学术研究,增设为一个独立的栏目。独立增加这样的栏目,就是要在坚守文化自信的基础上,打造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高端研究和传播平台,实现在体育科学研究领域“文化自信”的务实行动和真正落实。  相似文献   

20.
在祖国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楚文化是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江汉地区为中心沃土中发展起来的一支由楚人创造的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开放而多元的文化,为后世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本文从楚文化研究的角度出发,介绍了楚国及楚文化的精神内涵,重点论述了楚文化的内涵及研究楚文化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