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话题作是上世纪末兴起的作命题方式。这种开放性的命题方式突破了传统的纯给题作和材料给题作的立意定向性束缚,给予学生极大的想象空间和立意自由。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想象潜力,灵活立意,自由驰骋,写出的作不拘一格,充满丰富新奇的想象力和令人瞩  相似文献   

2.
全命题作作为一种传统而又极具魅力的作题型,具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题干简洁,指向集中。全命题作可以是一个词,一个短语,或一个单句,简洁明了,不枝不蔓。考生拿到题目,没有其他思想干扰,可以集中精力构思成。但由于其指向性明确,也增加了写作的难度。第二、限制严格,题蕴丰富。形式上严格的限制与丰富的题蕴本是一对矛盾,但这也正是优秀的全命题作的魅力所在。如“掌声又响起来”这个作题中的“掌声”意味着成功,“又”则暗示是第二次,命题显然是要考生对自己曾经经历过的“成功、失败、再成功”的情感变化作一次人生探索,这正是在严格限制之中考查考生对生活的独特感知。第三、避免虚构,体现公正。相对于其他的作命题形式,全命题作的灵活度较小,猜题、押题成功的几率也很小,从一定程度上可以体现考试的公正性。[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话题作体裁不限,虽给考生作自由发挥和自主创造留有较大的空间,但由于体范围的不确定性,同时也给考生带来一定的困惑,他们面对话题往往不知所措,无从下手。无法将作的才华发挥到极致,有许多学生只好将题就题,信手涂抹,写上一篇平庸之作交卷了事。针对此,本试图从构思方面总结七种方式。希望广大考生见好择之,以应对作考试。  相似文献   

4.
这是2005年南通市的中考作题: 阅读下面的字,根据要求作。 生命如花,芳香四溢。  相似文献   

5.
话题作是近年广泛出现的一种新型的命题形式。话题作既不限定章的立意选材,也不规定表达方式、体裁的运用,且题目自拟。内容只要与话题有关即可,从而让考生最大限度地施展写作才能,展示写作个性,真正做到鼓励学生创新,让学生获得抒写个人情致感悟的自由。话题作因其独特的魅力深受中考、高考命题的青睐。有道是“题好一半”。因此,按话题要求拟好题就显得更加重要。那么怎样拟题呢?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话题作已成为中考作的主要形式。这类作往往要求学生自拟题。但不少考生却不会拟题,他们每每直接用话题作题目。殊不知,话题范围都较大,所以一般情况下,我们不宜把话题直接用作题,题应该紧扣话题去自拟。常言道,题目是章的“眼睛”,有了好题目,章就会神采焕然,先声夺人。那么,话题作该如何拟题呢?  相似文献   

7.
材料作具有以下特点:一是读写并存,一题多查,能真实考察出考生的阅读、分析、理解、表达等能力;二是具有内容的多一,体裁的灵活性、思维的诱发性、写法的多样性。采用材料作形式,可以避免猜题押宝式的备考方式带来的弊端。  相似文献   

8.
张超 《教师博览》2005,(3):44-44
如果把中美两国的学生作题作一番比较.或许对我们的语教学,特别是作教学.有一些启发和帮助。  相似文献   

9.
谈话题作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话题作文是作文的一种命题形式,是高考语文命题的一个创举。话题作文在高考作文命题中已经沿用了四年,相信这种命题形式已为广大的中学语文教师所熟悉。但是,对于话题作文的内在含义以及在高考中为什么要采用这种形式,许多人还不甚了解。因此,有必要对话题作文这种作文形式作一些分析和探讨,以便我们更好地把握作文教学。话题作文与命题作文是有区别的,虽然都有“题”,但命题作文的“题”是标题,所有考生都共用这个标题;而话题作文的“题”是话题,也有考生用话题作为自己作文的标题,但更多的考生是在话题的范围内自拟标题。命题…  相似文献   

10.
《求学》2001,(1):27-27
2000年的高考作题撞上了江苏泰州中学副校长、特级教师洪宗礼老师编写的义务教育初中语教材第1册(修订本)课《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篇课的作是美国人,被日本翻译引用为教材课。洪副校长又译自日本教材。这道题是作教学改革的重大突破,它强调创新性与开发性,有效地考查了考生的综合作能力。  相似文献   

11.
作,本来就是对认识到的生活的真实反映。写出真实的独特的感受,才是真正的作。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些教师的作指导仍坚定不移地冲着分数而来。猜题,套题,甚至默许、引导胡编乱造。久而久之,作就成了为教师而写,为应试而作。作的弄虚作假,是对学生人格的扭曲。写出自己的生活,写出自己,作才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12.
夏俊山 《初中生》2006,(9):32-33
考场作不仅限时,限字,有时还限题,限旨(主旨,中心意思)。考生写作时常常很紧张,稍有不慎,就会忙中出错,闹出笑话。这里,举几个考场作失误趣例,以飨读,以诫考生。  相似文献   

13.
1999年,《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的作题别开生面.首开全国高考话题作之先河。自此,话题作就以其鲜明的时代性和较大的开放性,登上了高考作的大雅之堂。它的出现,突破了高考作中,命题作、看图作、给材料作多年来轮流坐庄的局面.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  相似文献   

14.
这是一道具有十分鲜明的地域色彩和时代性特别强的作题。这道作题目不仅可以激发同学们的想象,而且与北京的城市生活密切相关,与北京城市的发展联系更加紧密。这道作题考查学生的主要是两点:一是对北京的感情,一是对北京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话题作风光数载,现在也有人对他评头品足了。现在社会上有这样一种争论:话题作、命题作、给材料作,究竟哪一种更适合作为高考作命题形式?前几年说话题作最适合的最为时尚,理由是话题作写作范围广阔,这一点几乎得到所有人的首肯。现在命题作和给材料作重新得宠,而话题作反倒成了戳戳点点的对象。  相似文献   

16.
我们院子有几个高三的学生,星期天早晨遇到我说:“我们的语老师尽出偏题怪题,让我们以‘门’为话题作(他们转述了作题的要求),真是难死我们了。请你结我们讲讲这道作题该怎么做。”  相似文献   

17.
张大文 《初中生》2004,(4M):15-17
全国各地的中考作,现在越来越倾向一种重要的形式——材料作。这是因为,材料作最能衡量考生的实际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而对于考生来说,稳步提高分析能力又是一举两得的事——既有助于解答阅读题,又有利于写好中考作。  相似文献   

18.
个性化作文教学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作为表情达意、抒写性灵的有效载体,理应深受学生的欢迎,但是当下中学作教学的现状却令人堪忧。学生听说要写作,总是唉声叹气,要么无话可说,勉强凑足字数,要么行板滞,生气不足。这些现象所折射出来的是教师在作教学中的弊端:一是无序性,缺乏作训练的系统性,随意性太大;二是漠视学生个性的存在,千人一题、千人一面;三是缺乏创新,仅有的几次作训练也是按部就班,走不出教材或旧有观念的束缚。  相似文献   

19.
可以说,自恢复高考以来,2001年的高考作命题是最没有悬念的。自1999年、2000年考话题作后,今年高考作再一次采用了这一命题形式,对此,考前的各种信息多有透露。但这决不是说2001年的高考作题不是个好题目。1999年,话题作首登高考舞台,应该说,这种题型最大的优点是把学生从狭窄的题目约束下解放出来,使考生获得充分的写作自由,因此,这种题型一出现就获得一致欢迎。不过,当年的“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话题本身存在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20.
辩证思维是近现代科学的主要理论思维方法,是解开宇宙之谜的一把金钥匙。近十年来,高考作命题在内容或形式上,年年都有变化,但无论是材料作,还是话题作,辩证思维能力的考查始终或明显、或隐秘地贯穿其间。我们把这种充满思辨色彩(又称辩证思维)的寓意性命题作称为思辨型作。思辨型作,要求同学们用联系的、发展的、辩证的观点来分析社会生活中的现象,避免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绝对地看问题,使论证严密,分析透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