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上古时代“日”、“帝”和“皇”都表示太阳;太阳崇拜在甲骨文中表现非常突出,也表现在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中;日象征帝王和日食象征帝王不君,是中国文化的独特表现。  相似文献   

2.
邵利剑 《文教资料》2013,(35):60-61
古代公文可分朝廷公文和官府公文两大类:前者是帝王与臣属之间使用的公文,后者是官僚或官府之间的来往公文.朝廷公文可分为“诏令”和“奏疏”两类.诏令类公文是帝王告臣属的,属王者之言.奏疏类是臣下对君王敷奏谏说的公文的总称.  相似文献   

3.
甄尽忠 《天中学刊》2015,(2):115-119
在天人感应思想极其泛滥的汉代社会,日食被看作帝王死亡、朝政混乱、强臣擅权、后宫干政之类的重大灾难发生征兆,因而受到统治阶层的高度关注。日食发生后,汉代帝王常下罪己诏反躬自省,并借机进贤黜奸,策免三公,以整肃吏治。同时,汉代帝王还采取一系列惠民政策和措施,以维护其统治。  相似文献   

4.
西汉帝王与帝王之学及经学之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汉经走向朝廷与帝王重视儒生有着密切的关系。汉初承袭秦法,执行“以吏为师”的思想路线。到汉武帝时,儒学战胜于朝廷,开始显露出“以师为吏”的政治端倪。经学是汉代的帝王之学,以武帝建元五年立五经博士为分界线,经学显示朝廷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西汉帝王从经师受业自惠帝开始,武帝以后,经学成为官学,经师与帝王的关系空前密切。是时,经师任太子太傅或太子少傅为常职,昭帝时蔡义以人主师拜相,开西汉人主师为相的先例,此后,人主师为相遂成惯例。尊重经师,以经治国是西汉武帝以后政治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5.
留后作为唐五代至北宋方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前后存在近四百年之久,中间经历了诸多变化,其中最显著的变化是在安史之乱末期及动乱结束之初从“留主后务”发展出“邀命于朝”的功能。方镇利用“留后”的名号自立军帅,进而向朝廷邀求节度使旌节,而朝廷则以留后“留主后务”的功能遏制方镇自立军帅之举。在留后“邀命于朝”功能形成的过程中,方镇居于积极主动的一面,而朝廷则被动应对,但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究其原因是安史之乱以后,方镇掌握了巨大的权力,而朝廷对方镇的管控能力已大为削弱,只能被动接受其邀求。  相似文献   

6.
《新作文》2006,(3)
康熙是一位了不起的天子,也可以说是我国帝王中努力接受现代文明之第一人。为了治理黄河,他曾几次实地考察。有时翻山越岭一天走100多里,有时只带随员几名,驾舟出没于波涛中。为了平定边乱,他深入不毛之地,“身先士卒,日食一餐”。他坚决反对树立什么“贞节牌坊”,下令“永禁妇人从死殉夫”。  相似文献   

7.
唐五代时期,由于官制存在一些缺陷,于是朝廷设置一些使职来弥补官制的缺陷.租庸使也是唐五代所设置使职之一.本文试图从租庸使在唐和五代时期的设置原因、职能及其行使、地位及作用进行分析,从而对租庸使有进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8.
唐五代词对佛教思想的接受,主要集中在“无常”、“苦”、“空”和“业报轮回”的思想及对于“净土”归宿的追求上。通过对“文人曲子词”和“民间曲子词”的分析,探讨佛教思想在唐五代词中的具体表现,并总结出当时的词人在佛教接受中的几类现象。  相似文献   

9.
《考试》2011,(12):52-52
在中国古代,九为阳数的极数,即单数最大的数,九有关。帝王之位称‘‘九五”,帝王称‘‘九五之尊’”青铜器有‘‘九鼎”,皇帝周围要设九卿;朝廷命宫设“九品中正”,京师置九门;紫禁城的房屋九干九百九十间半;天安门城楼面阔九间,深九间;于是多用九附会帝王,与帝王有关的事物也多与。与九有关的还有:中国紫禁城及皇家园林、行宫的大门,装饰甲‘‘九路钉”,每扇门的门钉纵横各九个,共81钉。  相似文献   

10.
讲授《日食和月食》一课时,如果让学生亲眼看到“日食”和“月食”现象该多好啊!制作一框日食和月食现象投影片就能实现这个愿望。 一、制作方法: 1.定片(见图一):找一张薄纸  相似文献   

11.
宋濂是明代著名的教育家。在其教育生涯中,有平民教育,更重要的是帝王教育。他试图用儒家的经邦治国之道影响朱元璋的思想、决策、施政,从根本上给皇帝和皇太子“治心”,造就仁德之君。以朱元璋从农民起义领袖到皇帝的转变过程而论,以宋濂为首的浙东儒生集团起了决定作用,宋濂的帝王教育是成功的。以其“复先王之道”的预期而论,则基本失败。  相似文献   

12.
在倾注了自己一生心血所著的《史记》中,司马迁通过对不同君臣关系的描写,表达了他的君臣观。司马迁向往一种君臣和谐的关系,主张君臣平等,君王应有容人的气度,君王有过失,大臣应犯颜直谏,面对昏君暴君,大臣应有自己的分析和选择,不应愚忠。司马迁的君臣观与孔孟的君臣观相近,闪烁着民主性的光辉。  相似文献   

13.
谏诤是中国古代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在君主专制政体中,君主的地位至高无上,重大国策一般由君主"独断",但同时又比较重视谏诤。谏诤对限制君主滥用权力,正确决策,监督行政发挥过重大作用。中国古代在长期的谏诤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取长补短、兼听则明、修身正己、以道事君等谏诤理论。这些理论对我们今天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对生命意识进一步觉醒的基础上,屈原的生命价值主要表现在他的思想主张上,即忠君爱国、关注民生和重视修身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问渠哪得清如许?──论包拯清廉的品性和修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拯素以清廉而声名久传。清廉,确实是其品行的一大特征,在言论、行为,以及他人的评论方面,都有系统完整的表现。他之所以能够一生清廉,始终不渝,主要来源于其很有特色的思想、品性和修养,也即他的民本忠孝、修身律己、接受批评监督等。而这种基于个人品性修身的清廉,又存在无法克服的阶级和历史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明孝宗在位期间,采取积极措施,纠正前朝弊政,使明王朝走向中兴盛世。但受传统思想及自身经历的影响,明孝宗仍有一些弊政,如宠信权臣、宦官,偏袒外戚、宗亲,沉迷佛道、宫廷娱乐等。而这些弊政,不仅对当朝产生了不利影响,也为后来明武宗的腐败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17.
先秦诸子著作中的“君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君子”这个词是先秦诸子著作中经常出现的一个重要的词 ,它的本义是指君王的儿子 ,随着君王的儿子的封号不同 ,分别指王位的继承人、诸侯国国君、周王手下的卿大夫 ,又引申指诸侯手下的卿大夫、品德高尚的卿大夫、泛指统治者或官员、指贵族或贵族子弟、女子称丈夫或情人、特指品德高尚的卿大夫、儒家对思想品德和才能达到较高程度的知识分子的称呼等。  相似文献   

18.
拟话本小说的忠君悲剧只出现在陆人龙笔下,明末礼崩乐坏,陆人龙以现实主义的手法为“忠君”树型,他在真实叙述一个个忠君悲剧的同时,客观上却解构了“忠君”。我们看到了陆人龙对忠君的血腥与困顿的正视,看到了他理想中对慈悲的坚执,更看到了他对事实上的疏离与脱离的揭示与无奈。于是,我们在一群英雄豪迈决绝的身后,看到了他们的日暮途穷。  相似文献   

19.
古帝虞舜具有孝敬父母 ,爱护兄弟 ,吃苦耐劳与热爱农耕 ,善于用人和团结各部落 ,实行仁政和造福于民等传统美德 ,对今天的道德教育仍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公元 1 1世纪初 ,越南前黎朝殿前指挥使李公蕴发动政变 ,篡黎立李。李氏得国伊始 ,在政治上 ,仿唐宋官制 ,首次确立了较为完备的封建中央集权专制君主制度 ;在经济上 ,实行土地国有制 ,重农扶商 ,诏定税制 ;在对外关系上 ,遣使晋见宋王 ,请求宋王册封其为安南君主。在国力步入强大时 ,则推行北犯中国、南侵占城、西掠哀牢的政策 ,称霸南疆 ,但最终国力衰败 ,李氏天下覆亡 ,陈氏代之而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