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式△s=aT2,是高中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个重要推论,是学生实验<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主要原理.让学生运用△s=aT2分析实验中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从而研究拖动纸带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和运动情况,往往有一定的难度.实践表明,讲究一定的教学策略,难度是可以突破的.  相似文献   

2.
若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则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的位移之差Δs=aT2,a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下面举例说明此式的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3.
若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则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的位移之差Δs=aT2,a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下面举例说明此式的应用和推广.一.应用例1某学生在做“研究平抛物体运动”的实验中,  相似文献   

4.
5.
以加速度α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里通过的位移差△s满足:△s=αT^2.该公式常用于高中物理实验中分析打点的纸带,以求得物体的加速度.  相似文献   

6.
波动是一种复杂的运动形式,其实质是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机械波按同一值匀速率传播,若Δt时间内波传播的距离为Δx,根据运动学公式可得Δx=vΔt.对于既复杂又很抽象的机械波.若我们能够抓住波动的实质,应用此公式可以简便、高效地解答很多波动问题.  相似文献   

7.
公式△2=aT2,是高中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个重要推论,是学生实验《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主要原理。让学生运用△2=aT2分析实验中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从而研究拖动纸带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和运动情况,往往有一定的难度。实践表明,讲究一定的教学策略,难度是可以突破的。  相似文献   

8.
9.
李萍 《青海教育》2004,(3):38-39
~~△E=△mc~2辨析@李萍  相似文献   

10.
高中物理学生实验中有一个实验是应用“Δs=a T2 ”公式 ,借助打点计时器来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的 .但有这样一道题 :一个物体自静止开始沿直线运动 ,在第一个 T、第二个 T、第三个 T时间内……通过的距离分别是 1 cm、2 cm、3cm…… ,问这个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解答一 根据公式“Δs=a T2 ”,由于物体在连续相等的时间 T内 ,位移之差都相等 ,即Δs1=Δs2 =Δs3=…… ,因此 ,可以判断这个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解答二 根据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 s ∶s ∶s ∶…… =1∶ 3∶ 5……来分析 ,由于物体在连续相等的时…  相似文献   

11.
在判断物体是否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时,我们常把公式△s=aT~2误解为是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充要条件,其实不然,它只是一个必要条件。如图所示,每两个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均为T,各计数点对应的速度分别为υ_0,υ_1,υ_2,υ_3、υ_4,则联立解得:s_2-s_1=aT~2 同理,s_3-s_2=aT~2,s_4-s_3=aT~2 故△s=s_2-s_1=s_3-s_2=s_4-s_3=……=aT~2 即只要物体做的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它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里的位移之差就一定相等。上述推导仅说明了其必要性,但我们不  相似文献   

12.
1推导 设定值电阻R上加电压U1时流过的电流为I1,加电压U2时流过的电流为I2,则R=U1/I1=U2/I2=U2-U1/I2-I1=△U/△I(设U2>U1). 功率变化:△P=P2-P1= U22/R-U21/R=(U1+U2)(U2-U1)/R=(U1+U2)(U2/R-U1/R)=(U1+U2)(I2-I1)=(U1+U2)△I或△P=P2-P1=U22/R-U21/R=(U1+U2)(U2-U1)/R=(U2/R-U1/R)(U2-U1)=(I2+I1)(U2-U1)=(I1+I2)△U.  相似文献   

13.
赵君 《理科考试研究》2005,12(10):34-35
如果是同种物质,密度相同,可适用公式ρ=m1/V1=m2/V2=△m/△V;如果是不同种物质,当它们体积V相同时,可适用公式V=m1/ρ1=m2/ρ2=△m/△ρ.合理使用这两个公式,会很容易地分析某些复杂的密度问题。  相似文献   

14.
公式E=△Ф/△t,是感应电动势的定义式,△Ф/△t是磁通量的变化率,即磁通量变化的快慢程度。严格地讲,这个公式对一切电磁感应现象都适用,既能用来求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感应电动势的瞬时值,又能用来求某段时间△Ф/△t内感应电动势的平均值。由于受数学知识的限制,在高中阶段,只能用这个公式来求某段时间△t内感应电动势的平均值。  相似文献   

15.
16.
见过在不少资料上都把公式E=VLV①说成公式E=n△φ/△t②的推导公式,不少教师也是这样教给学生的,实际上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是错误的,我们可以说①式能由②式推导出来,但不能说①式就是②式的推导式,因为它们有着本质的区别,这里涉及到对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机理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18.
银行储蓄中经常碰到这样的问题:若本金为 a 元,年利率为 p,求 t 年后的本利和?以年初存款,年末结算,则第一年末的本利和为 a(1 p)元,第二年末的本利和为 a(1 p)~2元,第三年末的本利和为a(1 p)~3元……,经过 t 年(t 为整数),则其本利和 A 为 a(1 p)~t 元,即得复利公式:A=a(1 p)~t。  相似文献   

19.
将平面三角中“已知两边及其夹角求第三边上的高”的公式作推广引伸,进一步由它导出求空间异面立法间距离的公式.  相似文献   

20.
应用公式s=(v0+vt)t/2,需注意以下几点:(1)该公式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因为对于非匀变速直线运动,一般地,平均速度并不等于初速度与末速度的平均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